【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內涵。其次,在四個方面說明了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現狀。再次,說明存在問題的原因。最后,就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獨立性方面進行了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審計獨立性;內涵;現狀
一、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內涵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是內部審計最本質的需求,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具備應有的獨立性才能正確地實施審計,才能做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鑒定和評價。那內部審計人員怎么樣才算獨立于他們所審查的活動呢?對此的判斷應該是,指內部審計師在審計活動中不受任何來自外界的干擾,獨立自主的進行審計工作,這就可以認為他們是獨立的。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又是一種相對的獨立,因為內審機構作為公司的一個組織機構,應享有的經費、內部管理、人事、業務開展方面的相對獨立性,不受來自管理層和其他方面的干擾和阻擾,獨立開展內部審計活動。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重新修訂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內部審計職業實務標準》,將內部審計定義為:“一項為了增加價值和改善運營所進行的獨立的、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運用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評價和改善組織的風險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過程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痹诖艘幎ㄖ锌梢钥闯觯谛露x中突出了內部審計的“咨詢”特點以及“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風險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這種類型的內部審計不同于“監督導向型”,而被審計理論界稱之為“服務導向型”。我國內部審計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和發展,我們應當借鑒國際行業的先進水平經驗,順應國際發展趨勢,將我國的內部審計轉變為“服務導向型”。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現狀
1.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公司的內審機構也是上市公司的眾多職能部門之一,它的設置往往帶動管理層的主觀因素,只對總經理或者總會計師負責,目前我國大多數公司的內部審計職能因財務部行使,獨立性較差,間接說明了內部審計部門與監事會和審計委員之間的溝通比較少,導致上市公司內部審計部門不能較好的發揮職能
2.內部人員缺乏獨立性。第一,內部人員人事任免隨意。在我國上市公司內部人員中,大多數是由公司管理任免,內部人員的穩定性得不到保障,嚴重限制了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第二,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普遍較差。從我國內部上市公司內部審計人員構成來看,絕大多數出身在財務專業,學歷相對較低但經驗相對豐富,對公司的內部整個財務系統運作流程比較了解,只有一小部分學歷較高,理論知識比較扎實,但是工作時間不長的人員。一方面對公司的整體財務狀況不夠熟悉,另一方面經驗也相對缺乏。還有一部分是其他部門改行過來的,為兼職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和技巧。
3.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管理體制不完善。中國內審有幾種主要類型,第一,受本公司單位財務經理領導。第二,受本公司單位主管財務的副總理領導。第三,受本單位總理領導。第四,受董事會或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領導。審計委員會成員一般不參與日常管理外部董事,由他們負責制定內部審計有關政策,規章制度,決定內部審計部門主管聘用,提升和報酬。理論上來說,上述的第四項是理想的內部審計模式,但是審計委員會的成員通常也會有其他的工作職責,并且常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一般一年定期會見幾次,很難對內部審計進行日常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部門通常接受公司高級管理層的行政領導。而由審計委員會批準內審部門經理的任免,審查和批準內審部門工作目標,人員計劃和費用預算。內審部門和審計委員會之間是一種報告關系,與高級管理層之間是管理關系,這種機構結構缺陷主要表現為股東大會形同虛設,董事會難以對經理層進行有效約束,獨立董事會難以發揮作用,審計委員會不難發揮監督作用等方面,這些方面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部門職能的發揮。
4.我國內部審計法律法規不夠健全??v觀我國的審計法律法規,關于內部審計的只有審計署頒布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及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實施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內部審計人員基本道德規范》以及二千項內部審計具體準則,法律效力比較低,規定較模糊,并未達到具體的,有法可依的高度。我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只起到指導,參與的作用,角色定位不夠清晰。一方面受到國家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監督評價本單位的經營活動維護國家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受多單位的行政指導,工資福利待遇由本單位解決,使得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得不到企業領導的信任,不容易了解企業重大經濟活動情況。
三、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存在問題的原因
(1)我國內部審計基礎發展不牢固。我過早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根據經濟體制改革后形成了新的體制,即強化了審計監督體系,建立和健全了企業自我約束體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的,既受企業主要領導的管理,又要接受國家審計機關的指導和監督,隨著市場經濟的晚上和現代企業體制之都的確立,政府職能已發生根本性轉變,但內部審計設置模式,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等尚未有大的改變,法律,法規不健全,級次低,導致內部審計與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地位上巨大差異,在根本上制約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2)公司治理存在漏洞。影響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的因素主要是內部治理結構不規范的原因。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比較常見的公司治理結構缺陷主要變現在股東大會形同虛設、董事會難以對經理層進行有效地約束、獨立董事難以發揮作用、監事會未能充分發揮監督作用的方面,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部門職能發揮。(3)我國內部審計理論研究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過于注重定性分析,缺乏必要定量研究;二是研究主要由政府部門發起缺乏民間團體的參加;三是研究不符合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需要;四是內部審計理論滯后?!秲炔繉徲嫹ā芬策t遲不能出臺,法律地位無法確定。(4)內部審計人員缺乏獨立性。由于現狀管理體制的落后和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定位模糊,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過程中缺乏有力支持,進而導致獨立性缺失。內部審計人員在公司內部只是作為單位人員而存在,行使職權時會受到諸多阻礙,此外,由于領導重視程度不足等原因可能會導致內審人員缺乏獨立性。(5)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盡合理。我國上市公司內審制度建立較晚,以至于:第一,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財務部門,違背了審計與會計不能兼容的原則;第二,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總經理,對本公司財務和總經理經濟責任難以進行獨立的監督和評價;第三,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在董事會(或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容易形成自己監督自己,自己審計自己的現象。
四、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審計獨立性的思考和建議
1.組織上的獨立性。(1)進一步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法人股份和制度。由上文提到可知,目前審計機構的四種設置類型、內審部門和審計委員會之間的報告關系,與高級行政管理層之間的行政關系,為了真正建立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應給予完善。首先應該加快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調整。上市公司應該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引下,積極穩妥地調整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其次是要建立和完善獨立董事會制度。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會比例及其作用的充分發揮是決定董事會是否有效的關鍵。只有建立有效的獨立董事制度,董事會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才能更加有效的指導上市公司的內審工作。(2)內審部門應該對單位中一個具有足夠權利的領導負責。直接領導內審部門領導級別越高就有確保內審部門的工作范圍足夠廣泛的權威,能夠增強獨立性。同時有足夠權利的領導也使得單位能對審計報告作出迅速的反應,根據內部審計部門的建議采取適當的該機措施,促進內審建設性作用發揮。(3)單位應當制作一個正式的章程,以書面形式確定內審部門的宗旨、權利和職責并獲得管理層的批準和確認。在章程中,單位必須明確內審部門在組織結構中的地位,工作范圍、以及在審計過程中有權監察相關記錄、人員和失誤資產,這樣,章程賦予內審相關權利,保障了內審工作的權威性。同時,由于環境不斷發展變化,單位還必須將定期評價工作交由內審部門經理完成,因為他所處的地位使它能夠透徹了解章程是否有效,能夠恰當評價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議。當然,這種定期評價結果必須報告給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
2.精神上的獨立。要保障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還需要內部審計人員在執行工作的時候,必須保持在道德上的正直,精神上的獨立,在進行審計工作時不受到他人干擾,保持客觀性和職業操守。因此,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1)在分配審計工作任務時,應該避免實際的和可能出現的利益沖突和偏見。當審計人員被派去審計自己曾經和或即將負責的工作時,常常會出現利益沖突,因而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工作。也可能存在由于個人的喜好厭惡和自身局限性所存在的原因導致偏見的產生。因此為了不影響審計的客觀性,內審部門經理需要定期向內審人員了解關于潛在利益沖突或偏見,做到心中有數。如果相關的利益沖突和偏見出現,相關內審人員應向審計經理報告,請經理另派他人。如果由于內審人員隱瞞不報,導致審計結論不客觀而使審計工作受到影響,應追究該審計人員的責任。(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內審人員應定期輪換。即使在一開始審計人員不存在任何利益相關的沖突,長期負責一個部門的審計工作也會使審計雙方由陌生到逐漸熟悉,發展私人友誼,或者由于已經過分熟悉業務而覺得單調乏味,導致懈怠和疏忽。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審計人員的客觀性。因此,定期輪換審計人員精神上獨立是必要。(3)進一步改善內審人員管理,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公司日常經營運作中,由于專業人員緊缺或時限要求等其他原因,內部控制人員經常會被抽調去完成一些非審計工作任務。這時單位及內審部門應該明確該內審人員執行的不是內審職能,而是以一個管理人員的身份參與執行管理工作,以后他們不應該審查該項目自己曾經負責的活動,以免其客觀性受到損害。同理,從其他部門調用的審計人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也不得委任去審查他們原先從事的活動。所以內部審計人員不得承擔經營管理責任,不能參與內部控制系統的設計、安裝和執行,而只應承擔與檢查、評價和建議相關審計責任。
隨著上市公司經營環境和組織需求的不斷變化,內部審計也需要隨著發展而變化,近年來,我國的上市公司紛紛走出國門,隨著海外上市、海外并購等跨國業務的發生迫切需要內部審計組織模式的變革,以應對全球審計環境復雜性不斷提高挑戰。
參 考 文 獻
[1]田金玉,劉媛.關于加強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獨立性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4(2)
[2]韓曉梅.淺談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涵義與實現[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1:16(5)
[3]肖玉華.強化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職能的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08(6)
[4]王麗榕.試論我國內部審計獨立性的缺失原因及應對措施[J].會計之友.2008(30)
[5]朱奇俊,潘超.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