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育的重心應定位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使之在閱讀中怡情養性、增長見識,從而使學生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進而真正實現語文目標。
關鍵詞:課外閱讀 語文教育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a)-0162-01
“教育作為文化心理過程,所關注的是理想個體的生成與發展。”即受教育者的認知世界是由受教育者自主能動的生成、建構起來,尤其語文教育更是這樣,它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在不斷實踐中逐漸習得,逐漸提高語文素養,使個性逐漸豐滿起來。
學習語文,固然要靠課內,但課外閱讀也十分重要。課外閱讀,也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增加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習慣,陶冶學生的情操,迅速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搞好閱讀教學,對于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也形象凝練地道出了關于閱讀的重要性。
語文是一門有別于其它學科的課程,它的許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傳播和簡單的模仿來獲得,而是在長年累月的語文實踐中慢慢地領悟,一點點積累而得。而單單靠語文課堂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需要。學生因不能很好地閱讀課外書籍,閱讀面太窄,以致營養不良。語文素養難以提高,具體看來,對課外閱讀的忽視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兩大硬傷:無趣和貧乏。很顯然,要治愈語文的這兩大硬傷,唯一的藥方就是讓學生走進課外閱讀。要使學生真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文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語文教育就該注重閱讀教學。尤其是重視課外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前提。
然而現今的語文教育中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忽視課外閱讀汲取,忽視人格和個性的培養,忽視心靈的陶冶和責任感的啟迪,壓抑了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導致人文性和語文素養的缺失,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真正大幅度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真正大幅度提高文學素養和精神品質,主要得益于大量的課外閱讀。除了教材,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從豐富多彩的大語文世界里汲取養料,豐富自己,提高自己,以課外閱讀來成就語文教育。
如何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既讓學生樂于接受,又能獲得良好的效果,語文教師應認真做好指導工作。即語文教學的重心要定位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
1 想方設法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閱讀,養成閱讀習慣
興趣,應該說它是一種對智力活動有重要影響的非智力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樂之者不如好之者”。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了興趣,他就會對該事物表現出特別的關注。那么作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思想內容健康、具有科學性、藝術性的書籍,來激發學生讀某本書、某篇文章的興趣。這種指導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和強烈的鼓動性,使他們認識到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一個豐富多彩的書世界,從而激發學生讀書欲望,能夠使學生欣然地甚至迫不及待地讀某類書,因為有了先入的印象,所以讀起來比較順暢,目的性強,印象深刻,效率也高。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的前提,自然而然地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了閱讀興趣,課外閱讀的開展就成功了一半。
2 每周拿出一定課時進行閱讀指導,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的閱讀缺乏指導,就永遠達不到閱讀的理想彼岸。閱讀指導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從思想上引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高度重視,因此在具體指導中就應有意無意的灌輸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2)傳授閱讀方法。閱讀方法的正確運用是提高閱讀能力,增進閱讀效果的關鍵。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學生雖有自己的讀書方法,但大多零星不成系統,停留于經驗感覺,而且不夠穩定。因此,教師應對此及時作相應的指導,使學生按照規范去閱讀,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如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閱讀需要,可以有意識的采取精讀和略讀的方式,也可以針對不同的文體采用相應側重的讀法,并用傳授的方法進行適當閱讀訓練;
(3)認真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籍。
“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籍,比不讀書還要壞”,浩瀚的書海中,要精心選擇有價值、適合閱讀的書籍。比如可選經典著作,因為這是前人留下的豐富遺產,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文化主食,對增強學生分文化底蘊有著顯著效果。還可以選擇當代作家的優秀作品。當代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更貼近我們的現實,這些書籍對于豐富學生閱歷,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發揮著重要作用。當然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報刊雜志,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書的海洋里充實自己、陶冶自己。
3 指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記錄進行整理和加工,并寫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
有研究顯示,一個人光讀書不做筆記,其效果遠遠比不上邊讀邊記,因此要求學生在閱讀時不能光讀不記,閱讀能促進寫作,沒有寫作的課外閱讀是膚淺的閱讀,是消極的閱讀,是收效甚微的閱讀。因此,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必須輔之以相應的寫作。這包括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和寫好讀書心得。應讓學生懂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課外閱讀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注意圈、點、勾、畫,以加深印象。另外,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使閱讀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寫好讀書心得,要求學生怎樣寫作以及達到什么樣的水準,教師應作通盤考慮。這樣學生經過有計劃的歷練,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將不是空話。
4 適當進行寫作訓練。
多讀有助于提高寫作水平,反過來,寫作又促進閱讀,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書到用時方很少”,因寫然后知不足,這就促使人又目的地去讀,形成讀寫的良性循環。
5 注重量的積累
課外閱讀主要是利用課余時間,一點一滴積累所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也吃不成胖子。教師應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學習期間的邊角料時間來閱讀。魯迅先生早就說過時間如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其次范圍要廣,閱讀視野要開闊。記得有一位教育家曾這樣說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書報雜志、電視廣播、電腦網絡都蘊藏著豐富的閱讀資源,學生通過廣泛閱讀,既拓寬了視野,又增加了知識積累。當然量的積累是有選擇性的。
綜上所述,語文是一門充滿感受與實踐的學科,語文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教師需要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廣泛閱讀,增強語感,建立知識儲備的倉庫,“活水”自然涌出,厚積薄發,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參考文獻
[1]“新基礎教育”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王本陸.課程與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鄧崇文.大學生閱讀的現狀與對策.四川教育學報,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