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強化會計信息監管是保證會計工作有序有效運行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對會計信息監管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使會計信息監管工作沿著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運行。
關鍵詞:會計監管 會計信息 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b)-0193-01
1 我國會計信息監管的主要形式
會計監管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手段,是指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通過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目的,對會計行為進行的引導和干預。會計信息監管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通過什么樣的途徑,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對會計信息進行有效的監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證經濟運行秩序、運行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我國會計信息監管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內部監督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是單位為保護其資產安全和完整,有效提高經營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風險,保證其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要求等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制度和方法。內部會計監督主體是各單位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監督對象是單位的經濟活動。
1.2 社會監督
社會監督主要是指社會中介機構,也即注冊會計師機構接受委托,對單位的經濟活動從專業的角度進行檢查審計,并根據事實作出客觀評價。這種監督形式以其“中間”立場和專業性能,具有公正性和權威性。對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所起到的作用是明顯的,值得肯定的。
1.3 國家監督
國家監督也稱之為政府監督,主要是指政府有關部門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行為、會計資料,依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部門的職責權限,所進行的監督檢查。在財政、稅務、工商、審計、證券監管、銀行監管等監管部門中,財政部門是實施會計工作國家監督的主體,是各單位會計工作監督檢查的主要部門。
2 我國會計信息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會計機構監管職能弱化
企事業單位是會計信息監管的基層機構,也是會計行為的執行者。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企事業單位作為市場主體的獨立性越來越強,雖然有單位內部監督管理體系的存在,仍然有一些單位的領導者經營者,為了單位和部門利益,甚至為了個人利益,獨斷專行進行以權謀私的活動,甚至無視法律的存在違法亂紀,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人員作為單位的組成人員,為了單位利益和個人利益,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接受單位領導的暗示或者指示,不肯違背領導意圖,致使會計信息大打折扣或嚴重失真,單位內部對會計信息的監管流于形式,會計信息也就缺乏真實性、公正性和嚴肅性。單位內部會計信息監管職能的弱化,已經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2.2 社會監督不力
新《會計法》構建了單位內部監督管理、國家監督管理及社會監督管理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管理模式,應當說,已經建立了會計信息監管的法律框架。但是,由于我國注冊會計師隊伍長期形成的體制原因、職業標準、人員素質、職業環境等問題,使社會監督管理作用無法正常發揮,“經濟警察”形同虛設。因此,由于會計信息監管的社會監督無法發揮其正常作用,監管不力問題的存在,會計信息失真就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
2.3 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而實際情況是一些單位規章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各種監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使建立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監督檢查制度,也大量存在不執行不落實不考核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單位的領導者就可以隨心所欲,制度形同虛設,會計秩序混亂,徇私舞弊現象就會發生。
2.4 法制觀念淡薄,執法不嚴
在大多數人看來,《會計法.》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不像《刑法》那樣具有威懾力,這就造成單位的財會人員有意無意地違法。一些單位的經營者、領導者無視《會計法》的存在,違法越權行事,單位會計人員雖有監管職能,卻無能為力。《會計法》的法律地位不被重視。無視法律存在,是造成會計信息監管工作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3 解決我國會計監管問題的對策
3.1 加快法律體系建設,為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提供法律保障
會計信息監管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法律法規的保障,要加快我國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步伐。在新《會計法.的基礎上,要盡快出臺相關實施細則,增強《會計法》的可操作性和執行力,提高《會計法》在實際執行中的法律地位。還要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信息監管各方面的執法職責和權限,讓各方面的監督職能清晰明了,使會計信息監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2 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加強外部監督和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在會計信息監管中,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國家監督都是必不可少的,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國家監督分別從不同的層面,運用不同的方法,實施會計信息監管。在實際工作中,都需要具有實施監督的社會環境,都需要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都需要實施監督的機構和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三者必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形成監督的合力,這樣才能使會計信息監管工作沿著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運行。在當前情況下,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國家監督都需要強化。
同時,要加強會計人員包括內部監督、外部監督機構和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為各部門履行職責提供精神道德支撐。
3.3 明確會計責任主體,加強單位負責人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
單位負責人是會計責任主體,應當對會計信息監管工作負有法律責任,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負有領導責任,應當保證會計人員會計機構依法履行職權。否則,要嚴肅追究領導者的領導責任,出了問題,領導干部不能以不懂業務推卸責任。
3.4 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
會計人員在會計信息監管中處于主體地位,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會計人員要有強烈的法律觀念和法制意識,保證其會計行為在法律框架內行使職權。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自覺地用會計行為規范指導自己的會計行為。要有專業的的職業水平,保證其職業行為適應會計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