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校招生政策的調整,學生隊伍逐漸壯大,學生黨建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保證黨員發展的質量,讓其充分發揮模范作用成為黨建工作的著力點。本文結合實際,努力探索醫學院校黨建工作新思路,通過加強、改善和創新黨建工作,圍繞“強基礎、高質量、建機制”的工作模式,建立“黨委重視、支部主導、院系協同、學生參與、上下聯動”的推進機制,著力做好黨建工作。
關鍵詞:醫學院校 黨建管理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a)-0200-01
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黨建工作就是要為社會輸送高質量、高素質、全面發展的年輕人才。隨著高校招生政策的調整,學生隊伍逐漸壯大,學生黨建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保證黨員發展的質量,讓其充分發揮模范作用成為黨建工作的著力點。
1 目前醫學院校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現狀
1.1 入黨動機多元化
隨著社會發展,新時期大學生的入黨動機逐步趨向于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集體主義思想逐步淡化,少數學生認為入黨光榮而入黨,更有甚者是為評優評先、擇業競爭而入黨。入黨動機不純,給黨員發展工作帶來了困難。
1.2 黨的基礎知識淡薄化
剛入學的大學生,黨的基礎知識缺乏,對黨的認識仍停留在中學書本知識。沒有經歷過全面系統的黨的知識培訓和教育,對黨的基本理論、黨的歷史、指導思想以及入黨程序,黨的責任、義務等知識嚴重匱乏。
1.3 黨員數量與質量不平衡化
近年來,高校擴招,醫學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也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學生黨員發展力度大大增加。有些支部,由于正式黨員有限,支部在吸收新黨員時,很難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進而出現了“重發展輕培養”、“重數量輕質量”的不良現象。從而使黨員質量大打折扣。
1.4 黨員發展學生干部與非干部比例失調化
目前在校發展的學生黨員中,學生干部與非干部比例失調。學生黨員發展從積極分子,到預備黨員,最后到正式黨員,均打上了學生干部的烙印。在發展的過程中,過度強調服務群眾,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因此,大學生入黨,不僅要強調在工作、生活、學習中服務群眾,更要強調專業知識過硬,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1.5 部分黨員政治素養與政治身份沖突化
政治素質是否合格是衡量一名學生是否符合黨員條件的首要標準。部分學生入黨后,不能自覺提高自身素養,政治觀念淡薄,政治素質退化。入黨前表現良好,入黨后就發生退化,對自己要求不嚴格,思想作風不夠端正,不講奉獻,只注重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部分學生黨員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忽視理論學習,沒有真正從思想上入黨。
2 創新醫學院校學生黨員管理新途徑
2.1 創新醫學院校學生黨員管理首先要強基礎
醫學生一般在校5年時間,可塑性較大。要始終堅持以培養為基礎,以育人為中心,以發展為目標,采取分層次、多途徑的方式,對青年學生進行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綱領、基本路線的教育,為發展學生黨員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如在新生入學教育中開設“黨的基本知識教育”課,積極引導新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綱領、宗旨以及黨的歷史等,提高學生對黨的認識,加深其對中國共產黨的感情,從而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讓學生從入學養成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良好風尚,努力做好“早宣傳、早發現、早選苗、早培養”。在重視黨的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還用注重醫學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在班風、學風、校風建設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2 創新醫學院校學生黨員管理其次要重質量
(1)對于預備黨員的發展,第一嚴把入口關,特別是理論關、思想關。一定要清楚的認識到,為什么要求入黨?入黨以后做什么?怎樣處理好好思想上入黨和組織上入黨的關系,處理好政治學習和專業學習的關系,處理好奉獻和索取的關系。嚴格考察入黨前與入黨后的變化,政治思想是提升還是下降。在對預備黨員的考察過程中,通過“壓擔子”、“交任務”等方式使他們受到激勵,全面提高,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
(2)是要重點鞏固和提高教育,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注重在學習骨干中發展黨員,興努力學習之風;注重在學生骨干中發展黨員,興無私奉獻之風。定期組織學生黨員參加政治學習和支部組織生活會,進行政治理論教育,不斷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黨性教育和黨性鍛煉,始終保持學生黨員在同學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學生黨員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應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努力使自己在同學中成為講政治、講理想、講奉獻的榜樣,成為勤奮刻苦、勇于探索、奮發進取的榜樣,成為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榜樣。
2.3 新時期應建立健全的黨員發展新機制,實現黨員的創新性發展
(1)制定與實施《黨員發展與管理規范》。通過制定《黨員發展與管理規范》,從制度上保證了黨員發展的質量。就學生黨員發展的指導思想、審批權限、工作程序和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檔案管理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有力地指導了黨員發展工作。
(2)構建學生黨員工作的長效性與規律性。全面實施黨員“互幫互助”工程,通過建立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聯系學生班級制度,教職工黨支部聯系學生黨支部制度,教職工黨員培養聯系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制度等,全面調動全校教職員工黨員的積極性,實現全員參與學生黨員發展的目的,讓黨員從群眾中來,回到群眾中去,注重黨員與非黨員的有效結合,有力的發現優秀分子,吸納到黨組織中來。
(3)理論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教育是提升黨員思想政治覺悟的基礎,學校應定期組織學習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理論,學習黨章和黨的基本知識。同時,以講座、報告會、參觀等形式,加強對入黨申請人和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與教育。
(4)以創新為載體,實現黨員發展向網絡延伸。加強對黨員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增加黨建工作的透明度和規范性,是適應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要求。通過建立專門的黨建性質網站,增加在線交流、雙向交流,在線互動等內容,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豐富網絡資源,鏈接各大紅色網站,增強對黨的認識,培養自覺提高的良好學習習慣。另外,建立黨員信息庫,以便對不同層次的人員進行調整。
醫學院校將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不斷探索新思路,以深化認識為先導,加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學生黨員素質,努力實現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新突破,為實現學校發展的戰略目標,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構建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參考文獻
[1] 劉雙胤,林屹,馬爵.高校黨校工作創新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
[2] 侯和平,王雨.關于高等院校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幾點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