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中職生自身性格特點出發,闡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意義,指出班主任是實現“家校合作”的關鍵所在,論述了班主任要向家長滲透“家校合作”的理念、同家長保持日常聯系、創新與家長溝通方式、注意與家長溝通細節四個方面的問題,探索了構建和諧家校關系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掌握 家校合作 技巧 加強 思想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a)-0223-01
學校和教師擔負著學生教育的職能,但學校教育是有限的,學校教育不能包含或替代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很多家長把孩子放到學校讀書以后,以為一切都萬事大吉了,卻不明白學校教育必須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相輔助。只有家庭和學校協同作戰,才能形成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中職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青春期,正處于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期,正處于未成年向成年的轉變期,他們既存在思維活躍、求新求異的特點,也存在著自私任性、情緒多變、缺乏責任感、不求上進的弱點。因此,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對于中職生而言更具有其特殊重要意義。班主任作為學校與學生家庭相聯結的橋梁和紐帶,如何有效地與家長溝通,是實現“家校合作”的關鍵所在。
(1)班主任要向家長滲透“家校合作”的理念和意識。中職生家長不同于中小學生家長,他們大多數認為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了,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家長用不著管了。一些家長甚至認為孩子交給學校了,教育的事就該由學校負責、由班主任負責,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還有一些家長,由于正處在創業時期和人生的攻堅階段,忙于事業、忙于工作,抽不出時間教育孩子。也有一些家長,由于孩子在家任性慣了,自己又沒有什么文化,不懂得怎么管理,家長無計可施,對孩子放任自由,放棄了管理。這些現象,是目前中職生家長的通病。從根本上說,是家長們缺乏“家校合作”的理念和意識。因此,班主任老師要借助日常溝通、開家長會等多種方式,向家長滲透“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讓家長真正懂得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成才,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學校的教育是有限的、短暫的,家庭的教育是長久的、終生的。特別是要讓家長懂得,在中職生這樣一個特定時期,他們的思想觀念還不成熟,他們的性格特點還沒有完全固定,他們的意志品質還沒有完全形成,這一時期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家長只有主動配合老師,同班主任在思想方法上保持一致,共同致力于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學校教育才能更富成效。班主任只有求得學生家長的全力支持,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更好開展。如果家長對孩子都放棄了,單靠班主任的努力也將無濟于事。
(2)班主任要和學生家長加強日常性溝通。日常溝通是“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班主任通過同家長的日常溝通,可以側面了解到學生的家庭狀況、社會背景、成長經歷、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等。因為學生在學校的現實表現、思維動向和這些方面都是息息相關的。比如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往往會比較孤僻;家境比較富裕的孩子,往往就比較傲氣。只有掌握了每個學生家庭和學生自身的不同情況,班主任才能做到對癥下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去教育不同的學生。同時,班主任通過日常溝通,還可以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校的平時表現,可以同家長交流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既讓家長掌握學生的在校情況,也可以使家長在學生的教育上同學校保持一致。因此,班主任一定要主動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在日常溝通中解決好每一個學生的問題。家長也一定要重視班主任在溝通中反饋的情況,協助老師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3)班主任要創新家校合作的方式。班主任有效與家長溝通,可以采取召開家長會、定期家訪、到校面談、電話溝通等多種形式。在充分利用上述溝通方式的同時,還要不斷創新。“家校通”就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方式的創新,就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這個平臺,及時向家長反饋問題、通報情況,實現家校間信息的即時傳遞。班主任可以用“家校通”向家長征求意見,商討教育和管理學生的有效辦法;可以用“家校通”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狀況,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可以用“家校通”向家長通報學生成績,告知放假日期和發放補助情況。“家校通”讓家長與老師之間溝通便得更加容易、更加便捷。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學會利用“家校通”這一有效信息平臺同家長進行溝通,讓“家校通”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4)班主任在注重和家長溝通中的細節問題。溝通是一門學問、一項技巧。家校合作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與家長溝通的細節問題,只有這樣工作中才能做到收放自由,游刃有余。一是要和家長以誠相待。尊重是溝通的前提,只有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班主任與家長交流,語氣要委婉,態度要誠懇,不能只站在學校一方講話,不能把家長當做學生來訓斥,要和家長交朋友。只有互相尊重,合作才有基礎。二是要盡量多報喜少報憂。學生在學校表現的好,老師要及時向家長反饋。家長聽說孩子有了進步,心情自然高興,可以增進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也就能夠更加支持老師的工作。班主任如果經常打電話向家長告狀,不但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時間長了家長也會很厭煩,既不利于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也不利于家校的長久合作。因此,要多報喜少報憂,能在學校解決的,盡量在學校解決。三是輕易不要找家長到校。這里面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作為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而言,自尊心強,愛面子,如果班主任一旦把家長找到學校,就會把問題擴大化,學生會感覺受到羞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怨恨惱怒的心理會更嚴重,不但沒有起到教育的目的,還造成了學生與教師的對立,不利于工作的開展。其二,作為學生家長,他們都有自己的一攤事業,或者都在為生活而忙碌,班主任因為一點小事動輒就找家長到校,家長會認為教師小題大做,時間長了家長就會反感,即使到校了也是敷衍了事,根本不在意,同樣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班主任一定不要輕易找家長到校,要在校內同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盡可能在學校把問題妥善處理。萬不得已找家長時,也一定要想好怎么同家長溝通,要取得怎樣的溝通效果,要采取什么樣的溝通方式。
總之,中職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作,班主任掌握一些與家長溝通的技巧,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和管理中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