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充分討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大學精神的基本內容的基礎之上,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是引領新時代發展的基本標準,并由此提出了新時代大學精神的塑造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體系為前提的觀點,分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體系對新時代大學精神塑造的指導以及深遠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大學精神基本標準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含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由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理論體系,正式走入人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并且對國家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高校作為知識的殿堂當然也不例外。本文以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大學精神為基礎,來討論二者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的關系,繼而進一步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新時代高校大學精神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以上便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其理論依據如下所述。
1.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事業的理論根基,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針。中國共產黨在發展壯大的各個階段中,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還是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其根本原理都是將馬列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有力補充。正是因為其理論上的高瞻性及先進性,馬克思主義思想才會成為我們所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的基石,也是核心價值體系中最基本的內容之一。
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歷史充分證明,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事業成功的必歷過程,是我國廣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任何對該路線的動搖與徘徊都將對我們的偉大事業造成一定的損失。只有將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為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將該信念作為我們社會的核心價值,才能將社會主義的各個階層、將全體人民團結和凝聚起來,攜手向著勝利的方向前進。
3.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使我們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血脈,更是維護祖國統一、鼓舞各族人民不斷拼搏進取的精神支撐。我們的愛國主義應該以民族精神為核心,并將之作為我們核心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歷史的沿承,更是發展的必須。
而當今社會是一個變革的社會,日新月異的科技以及百花齊放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工作于生活。如何在這樣紛繁的變革中手把紅旗,如何在這飛速的發展中屹立不敗,這就要求我們在核心價值中不僅要繼承并完善民族精神,同時也要講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賦予其中,作為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奮斗不斷創新的力量源泉。
4.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對于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而言,良好的道德風尚以及正確的價值判定是社會主義有別于資本主義的重要區別。我們在飛速發展的歷史洪流中是“積善”還是“累惡”,這與我們社會主義的每個成員都息息相關。“八榮八恥”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將社會主義榮辱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優秀革命到的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反映了社會主義到的的基本要求。他的理論提出為我們的到的選擇,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準則。所以將“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理應成為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大學精神的基本表現
大學精神是高校的靈魂,是一個高校歷史沿襲下來的文化沉淀和新時代的使命相結合的獨特氣質。不同的高校,應該具有不同的精神表現形式,但是究其根本,其基本的表現形式應該有如下的幾個方面。
1.自覺的學術精神
大學是傳授知識的陣地,是學術科研的殿堂。大學的培養不應只局限于簡單的知識傳授,還應該是學術思想的傳承和創新的橋頭堡。大學生不應單純地接受知識,更應以探索學問為己任;同樣大學教師也不僅是教書育人,也必須是一個研究者。新時代的大學之道,應該以探究學術的精神為基本。
2.永恒的道德精神
大學應該是社會道德與理性的凝聚之所,應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在新時代中敢當捍衛與塑造道德領袖的精神氣質。大學不僅要以自身純潔的道德精神去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更應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到改造社會,塑造道德的潮流中去;大學不應該只是社會道德的標兵,更應是海上的燈塔,指引社會向更美好的方向前進。這是時代賦予大學的歷史責任,也是大學精神的重要體現之一。
3.敏銳的時代精神
大學精神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任何一成不變、機械的思想都有可能稱為大學發展的桎梏。不僅如此,大學還應該是引領時代的先鋒,是當前時代最優秀的代表。作為時代的智者,大學的精神中應該體現社會潮流的前奏,并使之推動社會潮流的先行者。大學只有緊緊扣住時代的脈搏,才能贏得自身發展和地位的逐漸提高。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新時代高校大學精神塑造的關系
當今的世界是個多元的世界,也是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這就給新時代的大學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而大學精神的塑造是否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則是大學發展進步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一所大學是否能夠成功,是否能夠完成社會和歷史所賦予它的責任,其獨特的大學精神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給大學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指導。新時代的社會主義高校大學精神的塑造必須以此為依托,才能夠在正確的方向上大踏步的前行。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引領新時代基本標準
當今的世界,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對世界的了解和認知有了更進一步的加深。在網絡時代中,先進的事物不斷地涌入我們生活的同時,一些糟粕也不斷地進行侵入。在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與思想面前,我們該何去何從?哪里才是正確的方向?是擺在每一個社會主義公民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提出,針對意識形態、愛國主義和榮辱觀等幾個方面回答了這些疑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充分考慮了當今時代的發展與需求,以高屋建瓴的思想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公民在新時代中所必須建立的,正確的價值觀念。他的提出,對新時代的我們來說,是刺破迷霧的燈塔,指引我們在正確的方向上前行,同時,他的提出,也對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那個和物質文明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是引領新時代的基本標準。
2.大學精神的塑造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前提
大學精神是一個學校的獨特氣質,是其學術研究和道德標桿的指導。大學精神必須具備時代特性,必須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則是我國在現階段,根據時代的進步與要求而提出的。社會主義大學人必須以之為基本的思想和行動指引。同樣作為大學思想先進性的體現,大學精神的塑造,也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前提。這樣才能確保其在意識形態領域、學生思政教育以及學術研究上方向的正確,才能更好的反饋社會,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更多具備引領新時代的思想和技術。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新時代大學精神塑造的指導
新時代大學精神的塑造,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前提,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對新時代大學精神的塑造提供必要的指導。
在新時代大學精神的塑造必須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指導下完成,這樣才能夠真正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才能真正為人民服務,才能正在擔負起“先進文化的代表”的重任。同時與時俱進是大學活力的源泉,只有在正確意識形態的指導下,才會有正確的方向,才會走向真正的成功。
在新時代大學精神的塑造必須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結合起來,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習為己任,為社會主義的發展貢獻力量。同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應該在大學精神中得以體現。
在新時代大學精神的塑造必須具有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大學是學術研究的殿堂,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是改革創新重要的環節之一。對學術孜孜不倦的追求,應該同改革創新聯系起來,成為大學精神的一部分。這不僅是大學的基本使命,同時也是大學人奮斗的目標。而時代精神則是大學作為學術和思想前沿所必備的精神,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甚至超越時代,應該是大學職責所在。
大學應該具有永恒的道德精神。在新時代下,社會主義的榮辱觀不僅是核心價值理論的一部分,也應該成為大學精神的一部分。大學人應該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應該成為當今道德的楷模并為社會的道德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所以榮辱觀應該融入大學精神,成為大學精神氣質的一部分。
四、結論
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獨特氣質,但是,他也必須在一定的原則和指導之下。在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的提出,為大學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指導,勢必會對社會主義新時期下,大學精神的塑造帶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1]周家榮,“三生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道德價值,2009,(2).
[2]程樣國,詹世友.大學精神的奠立與高校校園文化的營造[J].江西社會科學,2009,(12).
[3]黃莉.核心文化——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認同狀況探析[J].中華文化論壇,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