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應從金融機構管理崗位下移到基層金融機構一線崗位,構建基于工作崗位能力要求的職業核心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崗位特定能力、拓展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設計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從高職金融管理專業培養理念與培養目標,專業特色,市場需求,以及教學實踐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高職院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人才培養高職院校的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是為了適應我國金融業的迅猛發展,滿足銀行、證券、保險業務經營與管理人才需要,尤其是地方金融、區域金融、合作金融、股份制金融的發展實際需要而設計的一個新專業。那么,如何構建高職院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課程體系,從而適應基層商業銀行、證券和保險營業機構業務經營一線人才需要,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培養理念與培養目標
(一)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理念
1.適應我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2.適應中國加入WTO、參與經濟和金融國際競爭的需要;
3.注重能力的培養,強調理論基礎扎實,能具體操作、會經營管理、具有協作、創新精神和高尚的職業道德。
4.優化以“訂單培養”為主要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頂崗實習、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新路徑。
5.確立“做學生歡迎之師、創社會滿意專業、育時代有用之才”的價值理念,按照“立足大金融,面向大市場”的辦學思路,大力弘揚“尚德、精業、愛生”的教風和“誠信、明理、篤行”的學風;努力探索“教學與實踐零距離,教師與學生零間隙,畢業與上崗零過渡”,切實加強內涵建設和質量管理。
(二)本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備大專水平的文化素質,能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需要,掌握現代財務信息管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滿足社會對高層次、高素質、現代化、信息化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適應各行業財務信息管理需要的第一線高級技術性應用人才。能勝任各單位財務信息處理工作;各金融機構各種票據、資金結算工作;各大商場、超市的會計工作;各企業倉庫保管工作;面向社會從事記賬代理、稅務代理等咨詢工作崗位。具有財務信息管理、商務談判、計算機基本操作和英語基本應用能力。
二、專業特色
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發展道路,以知識為基礎、能力為核心、素質作保證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完善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為實現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可靠保證。
(一)培養方向分析
1.成立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家指導委員會、積極開展專業建設工作
聘請各大商業銀行專家參與專業建設咨詢指導工作,成立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家指導委員會,并定期召開專業教學計劃修訂研討會,適時進行專業教學計劃的修訂,以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性和多變性。
2.加強校企合作,“請進來、走出去”
專業發展要依托金融行業、依靠金融企業,注重與各金融機構及金融企業特別是商業銀行的聯系與合作:一是聘請其高層管理者或業務能手為兼職教師,定期為師生開展學術報告或承擔實踐教學任務;二是根據金融機構及企業業務發展需要,制定培訓方案及培訓意向書,提供培訓場地、委派教師對其職工進行培訓;三是與其簽訂校外實訓基地協議,定期組織專業教師與學生深入業務部門進行實踐實習。
(二)競爭環境分析
競爭環境分析主要是指競爭者分析。對于我院金融專業來講,競爭環境分析就是對開辦金融學專業的其他高校的分析。金融專業的競爭環境概括來講有以下幾個特點:
1.競爭激烈。目前開辦金融學專業的院校較多,已經出現畢業生就業困難,因此,金融專業已被列為教育部控制布點專業。
2.競爭者在師資、辦學經驗和學科建設方面具有相對優勢。
3.競爭者一般在金融專業下設銀行、投資經濟、保險、理財等方向,但特色不明顯,實踐環節重視不夠。
4.由于宏觀金融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斷下降,以及公司企業對金融理財人才的大量需求,一些院校開始注意在金融專業下設公司金融方向,以培養面向公司企業的微觀金融理財人才。所以,高職應用金融與實務專業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市場需求
(一)行業背景強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活,經濟活。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將金融工作置于戰略性全局性的高度,明確提出要把金融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抓緊抓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大促進了經濟金融的“互利雙贏、共興共榮”,金融在湖南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隨著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在外資銀行大批涌入中國的同時,金融業的競爭已變得越來越激烈。金融業新增單位競相涌現。
(二)人才需求旺
我省除了國有商業銀行外,還相繼成立了大大小小的數家股份制的商業銀行。這些銀行的成立,給我省金融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時也給我省金融市場增加了新的風險。特別是在目前全世界面臨嚴重的金融危機,并且波及到中國的經濟發展的形勢下,迫切需要一大批具備各方面綜合素質的金融人才。
(三)結構明顯“偏”
大部分企業的人才結構呈現“偏態”特征,即企業對高素質、高學歷人才的需求永遠小于對操作型人才的需求,而這一特征在金融企業的崗位設置層次中表現得更為突出:首先,從當前金融企業各崗位從業人員占比情況來看,由于金融企業多采用“總行(公司)——分行(公司)——支行(公司)——營業性機構(或代理機構)”的機構層級設置方式,支行(公司)以上層級的機構主要履行管理、研究、和產品開發等職能,由于機構數量較少,設置較少的管理及研發型崗位。而基層經營機構(或代理機構)作為業務終端,數量眾多并直接接觸客戶,設置大量“客戶服務型”和“業務操作型”崗位。
四、課程設計
(一)設置原則
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技能原則。高職院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在設置課程時。應對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進行量化,具體找出特定崗位群的通用技能點。再進一步考慮形成這些技能的知識是什么,提供這些知識的課程是什么,這樣才能最終確定應該設置什么課程。
理論課程設置的原則——必需原則。高職院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以金融一線職業崗位群通用技能人才的培養為目標,而技能的形成是一種內化的過程,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也需要在實踐中對理論進行感悟。因此,高職院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的人才培養不能忽視理論的作用,理論學習是必需的,對專業技能形成必需的理論課的設置理所應當。
課程結構設計的原則——模塊化原則。高職院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可以按照職業工作過程設計課程模塊,也可以按照職業能力的構成設計模塊,還可以按照職業工作崗位設計模塊,同一模塊的課程可安排在一起,一個學期完成一個或兩個模塊的教學,做到課程教學與職業崗位工作實際一致。但無論采用哪種模塊形式,都必須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專業核心課程
1.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主要講授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基本概述、銀行信貸資金的來源、銀行業務管理的原則與規定、各種具體貸款形式及管理和貸款的風險管理和評估等內容,使學生具備從事銀行業務管理的基礎。
2.財務管理
它是研究企業在一定的理財環境下,如何正確地進行投資決策、籌資決策、營運資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決策以及財務分析等實務工作,并處理好各方面的財務關系,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的一門應用性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財務管理在整個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和掌握財務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能將其應用于企業管理的實踐活動,以便在實際工作中能有效地處理和解決各種財務管理分析、決策等問題。
3.國際金融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與國際貿易結合起來,以適應國際貿易工作的要求。
4.銀行保險
本課程主要講授銀行保險基礎知識和相關基礎理論,使學生系統銀行保險基本理論,基本內容、基本方法與基本技能,為從事銀保合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教學實踐
學院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校內外的綜合資源,緊緊圍繞專業核心技能的形成,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培養基本人文素質和基本能力的優質課程,重新構建專業課程體系:針對行業通用能力和職業崗位特定能力,同時,建設與核心技能訓練相配套的教學資源庫,包括學習資源、實訓項目、培訓項目、習題庫、行業產業標準等內容,為拓展學生能力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
1.一體化課程教學
所謂一體化課程是指工作與學習一體化、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室與實訓室一體化的課程。這類課程以學習性工作任務作引領,以移植的崗位工作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以模擬崗位操作過程組織教學過程,以實訓室作為教學場地,教學練相結合,是仿真的實踐教學。通過這一步模擬的訓練,學生能夠具備完成工作任務的基本能力,但此時學生尚未從事過真實的業務。
2.情境教學
高職院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設置,目的是使學生在校期間即形成較強的職業工作能力,能迅速融入日后的工作并做出業績。要做到這一點,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要讓學生及早地熟悉職業工作,了解職業工作的規則、程序、規格要求等。在學生不能利用在校期間進入金融機構頂崗實習的情況下,高職院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應當在實踐教學中盡可能地模擬職業工作任務,按照真實的職場工作程序、操作制度、質量要求進行組織實施,堅持實踐教學在實訓方式上以情境教學為主。
3.實習教學
頂崗實習是最后的實踐教學環節,學生以準員工身份到企業頂崗,教學活動以學生所在崗位的工作任務作引領,以所在崗位業務工作內容作為教學內容,以工作場所作為教學場所,是在真實的崗位作為準員工進行真實的工作。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使學生具備獨立履行崗位職責并走向正式就業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實訓過程中,我們著眼學生創造性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不要受已有知識的束縛,要敢于突破已有的“知識圈”,敢于創造性地實踐。教師應該從企業培訓中積累經驗,加強案例引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從實習實訓方案制定、實訓操作、案例分析、解決實訓中的問題,直至實訓報告的完成各環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為畢業后進行創造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時期的金融管理實務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按照時代要求,以培養具有實際工作能力的畢業生為主要目標。目前的中國經濟正行駛在快車道上迅猛前進,高級金融性人才不足,高職院校應該在此大好形勢下,培養出優質的金融與實務人才,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以實現畢業生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孫云志,何玉宏.提升高職教育質量的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09).
[2]吳勇軍,周文娟.抓好校企合作的關鍵節點[J].中國高等教育,2010,(02).
[3]張麗芳.高職經管類專業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02).
[4]姜大源.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J].人大復印資料職業技術教育,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