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路實現高速發展的今天,高校軌道類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遠大于普通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高就業期望值雖然成為軌道類學生更好擇業、就業的促進力量,也成為部分軌道類畢業生隱形的心理負擔,一旦出現面試受挫等負性生活事件,就可能產生程度不等的心理不適。高校輔導員要嘗試分析學生面試失利或就業受挫后產生焦慮、心煩、學習效率下降等癥狀的原因,運用心理學知識開展工作。同時要加強對軌道類學生的就業指導,重視高期望值下學生的就業心理,幫助學生實現由校園人到社會人的順利過渡。
軌道類畢業生面試受挫心理啟示一、個案概況
小陳(化名),男,22歲,鐵道信號專業三年級學生。小陳由于參加面試遭淘汰,感到自己沒用,擔心今后不能進入鐵路工作。近一個月來,感到焦慮、心煩,學習效率下降,主動尋求輔導員的幫助。在感受到輔導員的尊重和真誠后,小陳向輔導員傾訴了他的苦惱。小陳出生于普通家庭,自小在鐵路邊長大,父母均為鐵路職工,對其學習要求較高。受其父母影響,小陳學習努力,做事嚴謹,追求完美。高中畢業后,小陳抱著對鐵路工作的向往報考了目前所在學校的鐵道信號專業,被錄取后父母、親友、包括自己都感到高興,認為一只腳已經跨入了鐵路行業,對未來充滿憧憬。上個月,小陳連續參加某鐵路局和某信號公司兩個單位的面試均未被錄用,某鐵路局是小陳本身特別想去的單位。得知結果后的一個月,小陳感到煩躁、焦慮,看書沒有以前專心,老是走神。認為“自己的就業希望很渺茫”、“自己面試都面試不上,自己是個沒用的人”、“進去了鐵路工作自己將一無是處”。看到身邊的同學陸續找到工作去實習了,小陳覺得自己沒用,覺得同學們一定都看不起他,也感覺對不起父母,擔心今后的就業,心情低落,內心痛苦。輔導員通過攝入性談話了解小陳的基本情況后,向小陳的班主任和室友了解小陳的情況,班主任反映該生學習認真,不太喜歡交際,內向,自尊心強。小陳的室友反映其內向、敏感、平時獨來獨往,沒有什么知心朋友。經過評估診斷、原因分析,輔導員根據其個性特征和問題的特點采用了合理情緒療法對其進行干預,幫助其尋找、改變不合理認知,引導其客觀評價自我和現實,樹立自信。在輔導員的積極關注和共情下,小陳基本消除了焦慮、心煩等癥狀,認知方式有了一定改變,學習、生活較之前積極了。
二、案例分析
高校輔導員在遇到類似案例時,要盡可能多渠道掌握學生的基本信息,爭取對問題形成的原因進行總結并選用合適的心理調適方法。本案例中,輔導員能夠及時向小陳班主任、任課老師以及身邊的同學了解情況,正確的診斷、及時地調適小陳的負面情緒及不適行為,是案例得以成功解決的關鍵。
本案例中,輔導員在深入了解小陳的信息后,首先對小陳心理問題的成因從生物學、社會學和心理學院三方面做出了評估。根據小陳自身智力和文化水平、領悟能力較強等實際情況,選用了埃利斯的合理情緒療法。小陳的心理問題表面上似乎是面試受挫導致了緊張、焦慮等情緒,實際上,真正原因是來自其本身對事情的不合理認識。小陳心中可能存在著“過分概括”、“絕對化要求”的非理性信念,如“一次面試失敗代表次次失敗”、“進不了鐵路自己就一無是處了”、“同學一定因為他面試失敗而看不起他”等。對所經歷事件的“過分概括”和對面試受挫“反應強烈”,導致了他的自我挫敗感,產生了自卑、焦慮的情緒和注意力、學習效率下降等不良行為結果。
三、案例啟示
本案例是眾多軌道類畢業生在高就業期望值下遭受面試受挫所致心理問題的一個縮影,具有一定代表性。它反映出高職院校軌道類學生一旦其高就業值未得到滿足,就容易出現焦慮、自卑和從眾的心理,影響自身身心健康。高校輔導員必須高度重視軌道類畢業生高就業期望值下的就業心理。
1.加強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目標
現階段,很多高校已經開設了專門的就業指導程,大一講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二講授“職業道德”,大三講授“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內容簡單、形式單一,效果不理想。針對軌道類學生就業的特殊性——某些鐵路和企業往往大一或大二就來校選拔人才,實行訂單式培養,這樣的課程在時間安排上不能滿足學生實際就業需要。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加上大學生人格的不成熟性,容易出現從眾心理,忽視所學專業的特點和個人實際情況,盲目跟著就業大軍走。所以,在軌道類畢業生就業課程內容設計上,從進大學校門初始,在引導學生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同時,及早將面試指導、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其中。引導學生不要過早地將目標定死,合理的職業目標不是一成不變,是具有動態性的,它應該根據自身實際與環境的發展而調整變化。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唯一目標受挫時給自己帶來的“致命性打擊”。
2.適當調整就業期望值,引導學生客觀認識社會和評價自我
軌道行業的高速發展,對軌道類畢業生帶來了就業的有力機遇。在此背景下,軌道類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比前幾年有了較大的提升。與軌道相關的通信公司、信號公司已不再是他們的首選,他們將更多地目光投向國鐵和地鐵。一部分同學認為就業形式如此大好,自己一定能就業,在遭受挫折時,便容易產生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所以,軌道類畢業生在擇業時要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觀念,放棄過去那種擇業就是“一次到位”、“確保安穩”的觀念。擇業時,首先應認清就業形勢,了解應聘單位及職業對擇業者的要求,同時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我,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分析最適合自己的崗位特征和地域范圍,做出合理的職業選擇。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理性看待自我的不足,這樣才不會因為一次挫折而一蹶不振,也不會因為順利就業而自負自大。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鍛造學生堅強意志,增強就業心理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適應能力是大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中所必需的重要素質。一些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由于屢屢受挫,對自身能力產生了懷疑,以致不敢正視現實。所以輔導員在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要將就業心理作為心理健康工作的重點來抓。要讓學生意識到在擇業過程中遭受挫折在所難免,并總結擇業、就業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及早的預防和干預。通過專題講座、學生活動等渠道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敢于競爭,不怕失敗,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提高耐挫能力,教會學生自我欣賞與接納,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4.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社會支持系統
在求職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情緒困擾,當個體自身不能承受這些壓力時,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朋友的支持、老師的指導和家長的關心等方面。案例中的小陳性格內向,不善與人交流,沒有什么朋友,在面試受挫時,未得到朋友、老師和家長關心,幫助,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產生心理問題。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年級大會、集體輔導和個別談心等方式向學生灌注團結互助的理念,教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同學、朋友之間傾訴衷腸,分憂愁,解苦悶,保持開朗情緒,增強自身的心理健康,努力使自己順利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郭念鋒等.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劉玉蓮,王堂生.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研究——以江西藍天學院為例[J].江西藍天學院報,2008,(S1):13.
[3]王曉敏.論新形勢下的大學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探索,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