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業發展是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的重要支撐。新農村綜合體的產業選擇對促進農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完善農村發展體制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從區位條件、自然環境、原有產業基礎、人力資源、資金、政策、市場、競爭等方面分析了影響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的因素,然后對資陽市雁江區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進行了實例研究。通過分析,確定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應依托其種植業、畜牧業的資源優勢,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同時,利用文龍寺作為佛教與旅游的觸媒點,開展集朝拜、觀光、休閑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實現一、二產業互動,一、三產業融合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影響因素;文龍寺村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058-03
建設新農村綜合體是四川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新農村建設與新型城鎮化聯動,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決策。自2010年9月四川省正式提出建設新農村綜合體的要求以來,已先后開展了200多個新農村綜合體試點,并出臺了一系列新農村綜合體建設規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區域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載體[1],新農村綜合體建設離不開產業的發展,新農村綜合體經濟的發展首先是產業成長壯大的過程。只有全面、客觀分析影響產業選擇的因素,才能選擇和培育出與當地相適應的產業體系,從而實現整個區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在新農村綜合體的建設中,需要綜合分析產業選擇的影響因素,抓住當地最具優勢和發展潛力的產業,制定科學的產業政策,實現其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完善農村發展體制的目標。
一、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的重要性
新農村綜合體是指在場鎮周邊建成的、農戶居住規模較大、產業支撐發展有力、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齊全、公共服務功能完善、組織建設和社會管理健全的,能初步體現城鄉一體化格局的大規模、多功能、現代化、高效率、開放性的農村新型社區[3]。在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的基本內容中,產業發展是重要支撐,新村建設是綜合載體,基礎設施建設是重要條件,公共服務是重要內容,基層組織建設是重要保障[4]。在新農村綜合體建設中,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影響產業選擇的內、外部因素,選擇具有特色、關聯性強、規模大、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進行培育,才能最大程度實現產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促進地區經濟的騰飛。
1.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農業現代化是新農村綜合體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農業產業化是促使農業向專業化、商品化、市場化轉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現實途徑之一[5]。通過合理組織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使三者成為以利益聯結為紐帶、以契約為聯結方式的利益共同體,形成農業發展的新機制[6]。在新農村綜合體的建設中,要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就要促進農業產業化;要實現農業產業化,就要根據當地產業發展的基礎進行適宜的產業選擇。利用產業功能把產品功能擴展到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傳承等領域,延伸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推動產業的規模化,實現基礎設施共享,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重要平臺。產業的規模性是新農村綜合體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有效載體。通過選擇和培育具有特色和規模的產業,建立大規模的優勢產品基地,優化農產品品種、品質結構和產業結構,帶動農業的規模化生產和區域化布局,保證農產品成批量地均衡供應,提高市場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從而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
2.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一個國家或地區只有選擇和確立了適宜的特色優勢產業,才能夠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有利于發揮產業結構的整體效益,促進各部門的協調發展 [7]。針對新農村綜合體中普遍存在的三個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值較低,分散的農戶難以適應市場、融入市場等問題,需要利用各具特色的農業資源,發揮特色優勢產業的帶動作用,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一二產業互動、一三產業融合發展。
3.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是改善民生,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近年來,由于農產品產量與農村勞動力“兩個充裕”并存,農業生產勞動率和農產品轉化加工率“兩個過低”并存[8],導致新農村綜合體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新農村綜合體通過選擇適宜的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工帶農,可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促進小城鎮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轉移農村剩余勞力,增加農民的非農業收入;同時,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使參與產業化經營的農民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增加收入。
二、影響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的因素分析
(一)內部因素
1.區位條件。區位是指經濟活動單位(包括企業和區域)在以地理空間為背景,由相關經濟活動所構成的經濟空間中的位置。區位條件則是某個區域的區位在經濟活動往來中所發揮的作用,其外在表現往往為交通的聯系。區位條件對產業選擇有著一定的限制作用,有什么樣的區位條件,就有與之相適應的產業。產業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區位條件因素。新農村綜合體的產業選擇,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區位條件的優勢,克服區位條件的不利因素,選準產業,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如對于區位條件較好,臨近大中城市市場,交通便捷的新農村綜合體,適宜發展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產品生產、加工業;對于距離市場較遠,交通不便的新農村綜合體,適宜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業。
2.自然條件。自然條件是影響經濟活動特別是農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新農村綜合體的產業選擇必須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條件。從地形來看,新農村綜合體處于不同的地形區,有的處于平原,有的處于丘陵,還有的處于山區,不同的地形區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其選擇的產業自然就不同;熱量、光照、降水等氣候條件都會對農作物的分布與農業生產方式產生影響,對新農村綜合體的產業選擇影響也很大;不同的土壤種類,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也影響到新農村綜合體農業的選擇。
3.原有的產業基礎。產業選擇具有歷史繼承性,所以,新農村綜合體原有的產業基礎直接影響到其現在的產業選擇。必須充分利用新農村綜合體已有的產業基礎,結合現實需要和可能,充分利用其中的有利條件,盡量避免其不利的負面,揚長補短。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選擇市場容量大、單位產出高、經濟效益好的產業作為開發重點;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的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規劃,發展多種專業生產區,依靠各類專業戶、專業村、專業鄉的功能,建立大規模的產品基地,培養和壯大原有優勢產業,形成當地的品牌和優勢。
4.人力資源。勞動力的數量、質量、結構、遷移等都對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有重要的影響。沒有充足的勞動力就不會有集約和發達的農業;高素質的勞動力是新農村綜合體發展高層次產業(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基礎;勞動力的性別、年齡結構也影響到其產業選擇;勞動力的轉移更是影響到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的一個重要內容。據研究,總體上勞動力轉移程度越高的農戶對農業技術的需求就越小,并且選擇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作為技術渠道的可能性會隨著家庭勞動力轉移數量的增加而降低 [9]。目前,新農村綜合體中普遍存在勞動力資源外流的“空心村”問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不僅在數量上呈現遞增趨勢,而且轉移的是具有男性化、年輕化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優質勞動力。農村留下來的勞動力大多數受教育水平不高,掌握高科技農業的能力不足,接受新事物的觀念不強,農業從業人員質量的下降在一定時期內必定會對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和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5.資金。資金投入的多少影響著農業技術的革新和農業規模的大小,也決定著產業的發展水平。新農村綜合體的建設資金一方面來源于政策性撥款,另一方面需要投資。在產業選擇中必須考慮當地原有的經濟發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可能吸納的投資數額、農戶的籌資意愿等,才能保證產業的持續發展。
(二)外部因素
1.政策支持。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是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需要著重考慮的外部因素之一。建設新農村綜合體是在西部大開發深度推進的背景下,四川省委、省政府著眼于新農村建設與新型城鎮化聯動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并納入新村建設總體規劃進行了布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新農村綜合體應在深度解讀相關政策的前提下,緊扣政策的重點進行產業選擇和布局,最大限度地獲取政策的支持,才能保證選擇與培育的產業茁壯成長。
2.市場。在市場經濟的運行環境中,農產品價值的實現必須借助于市場機制,市場供求狀況與經濟運行機制對農業生產經營的效益會產生重要影響[10]。新農村綜合體主要面對的是周邊區縣和大中城市市場,在產業選擇中必須根據市場的需求和運行機制來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和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完善市場營銷體系。
3.周圍的競爭。新農村綜合體的產業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競爭狀況。目前四川省先后建成的200多個新農村綜合體之間必然存在密集的市場競爭。新農村綜合體的產業選擇必須注重特色,挖掘當地具有代表性、壟斷性的資源,率先搶占市場并形成品牌,發展特色產業,才能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溫江花卉、名山茶葉、仁壽枇杷、安岳檸檬、蒼溪獼猴桃等,已經成為不同地區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的突出亮點。
三、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
1.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概況。文龍寺村隸屬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保和鎮,幅員面積69.9km2,擁有耕地44 941畝,其中水田16 363畝,旱地28 578畝。該村位于資陽市城區東北面,雁江區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區內,離資陽市中心10余km,距成都市90km,公路、鐵路、高鐵、快速通道等硬件配套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北面與保和鎮紅宴村陸地相連,東面為保和鎮永萬村,南面為保和鎮富家山村、晏家壩村、雁江燕山村、順河村,西面為臨江先鋒村。地勢北高南低,以河流沖積壩為主,長江支流沱江以及沱江支流陽化河在區域內匯合后向東南流去,地勢較為平坦。
自雁江區被納入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區、新農村綜合體建設區以來,文龍寺村開始著手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目前已編制完成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建設專項規劃,部分規劃項目已開始實施。在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的階段,綜合分析影響其產業選擇的內、外部因素,制定適宜的產業政策,培育具有特色、帶動力強、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對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影響因素分析。(1)內部因素。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位于資陽市城東,距離市區不足10km,106省道繞境而過,屬于成渝經濟圈的交匯地帶,面向成都和重慶兩大農產品市場,區位優勢明顯。該區域屬于丘陵地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具有發展農業的氣候優勢,特別適宜發展蔬菜、經濟林木、中藥材、花卉等現代農業;沱江、陽化河兩江環抱,水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同時,該村的文龍寺擁有固定的香客市場,可作為佛教與旅游的觸媒點,吸引游客開展集朝拜、觀光、休閑于一體的鄉村旅游,促進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文龍寺村的種植業、畜牧業基礎較好,耕地面積廣,且大部分耕地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整體認證,是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的理想地區。該村總人口2 770,總戶數820戶,滿足建設新農村綜合體的人口規模,且有部分勞動力富余,可以轉移到農業以外的產業部門。但目前文龍寺村還存在綜合交通基礎薄弱,水利設施相對落后,農業灌溉、防洪抗旱能力不足,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在產業選擇時應著重克服上述條件限制。(2)外部因素。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國家從財稅、投資、金融等十個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特色產業、生態建設和民生等領域的支持。四川省為貫徹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新農村建設與新型城鎮化聯動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文龍寺村應把握這一歷史機遇,從經濟、產業、文化、基礎設施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綜合實力。
文龍寺村主要面臨周邊區縣、成都市、重慶市等市場。就農產品來看,追求健康、綠色、無公害已成為基本的市場需求;就旅游需求來看,親近自然、放松身心,追求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已成為一大趨勢。文龍寺村應著重考慮這幾個市場對農產品和旅游產品的需求,在產業選擇和布局時注重將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與純天然無污染的農產品結合,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農業、旅游業協調發展。同時,由于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等容易受市場供求及自然環境的影響,穩定性不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因此,在其產業選擇中必須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用,加強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完善市場營銷體系,制定保障措施。
目前四川省已先后建成200多個新農村綜合體,必然形成密集的市場競爭。如何挖掘自身特色,選擇適宜的產業是每一個新農村綜合體亟待解決的問題。文龍寺村將會面臨搶奪農產品銷售市場,開發模式、產品同質化等問題,需要在產業選擇時抓住優勢,搶占市場,創建品牌,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3.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的產業選擇。通過對影響文龍寺村新農村綜合體產業選擇的內、外部因素進行分析,確定其應依托種植業、畜牧業的資源優勢,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同時,文龍寺村還應利用文龍寺佛教與旅游的觸媒點,吸引游客,開展集朝拜、觀光、休閑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吸收富于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一、二產業互動,一、三產業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曾淑婉,劉軍.基于區位優勢的主導產業選擇研究——以天津港保稅區為例[J].港口經濟,2011,(4):12-16.
[2] 汪新君.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和培育: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D].杭州:浙江大學,2006:4.
[3] 李弘.內江5個新農村綜合體明年上半年建成[EB/OL].http://nj.sced.cn/shizheng/ljyw/201206068909.html,2012-06-06.
[4] 董進智.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的若干問題[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ebe0a252f60ddccda38a0f3.html.
[5] 王述英.論推進縣域農業產業化的幾個問題[J].淮南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15-17.
[6] 陳智廣,新立民.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前沿,2004,(4):27-30.
[7] 林洪義.論主導產業的選擇及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J].財經問題研究,1992,(8):56-59.
[8] 張宏振.對發展區域經濟中推進農業產業化的認識和思考[EB/OL].http://www.chengcheng.gov.cn/Item/9409.aspx.
[9] 展進濤,陳超.勞動力轉移對農戶農業技術選擇的影響——基于全國農戶微觀數據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9,(3).
[10] 農村經濟司.市場風險對農業的影響及其防范措施[EB/OL].http://www.sdpc.gov.cn/zjgx/t20071226_181490.htm.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