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國內高校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大致都可歸為外向型、應用型、復合型的外貿專業人才,而對于應用型關鍵體現在課程的教學模式上,以《國際結算》課程為例,闡述了應用型課程中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應用型課程;《國際結算》;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282-02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
二、以理論應用為主的教學內容
三、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法
第一,根據所教同學的數量,由同學自由組隊(每組4~6人),每個小組被要求講解一個國際結算方面的案例,如教師講解票據的時候,小組的案例也主要講解匯票、本票與支票,并且規定講解案例的時間為10分鐘以內。為了有效的監控學生的案例講解,在講解之前學生要先將小組的PPT發到教師信箱,由教師審查講解的知識點、內容,以避免錯誤或重復,同時也將教師的意見反饋給同學,總體來看這個監控非常有效。第二,每個小組根據國際金融形勢,撰寫一份報告在撰寫報告的時候,由教師給一部分題目與學生自主選題結合,教師設定好格式模板,并且提供優秀的報告作為參考,通過報告,加深學生對宏觀金融環境的理解。第三,模擬國際結算業務流程,把一系列的結算業務流程生動地展現給同學們。第四,由同學翻譯英文的信用證,加強其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第五,銀行行長與結算領域專業人員的專題報告,使同學們真實感受結算領域的實際業務能力。
四、以培養應用能力為主的考核方式
應用型課程的考核方式必須注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的考查,因此相對于傳統的閉卷考核方式,我們采取了過程考試,平時考核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70%。在平時考核中,主要針對學生的德、勤、技、能方面做全面的考查。“德”主要指學習態度,其表現形式很多,本門課主要是考察學生的案例分析的講解;“勤”主要指到課率和課堂紀律;“技”主要指完成作業情況,作業形式如小組報告、問答題、創新設計等;“能”主要指回答提問、講解、討論、辯論發言和測驗、測試等。這種多元考核法注重過程型學習能力的培養,克服了學生突擊復習應對考試帶來的弊端,真實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使考核方法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在期末考試中,本門課才有開卷考核方式,考核的內容不僅僅是理論知識點,主要是知識點的應用。
綜合來看,應用型課程,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試方式等方面都注重在學術和實際應用中取得平衡。應用型課程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導,但是教師在整個教學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如教學內容的設定、教學方法的開發、學生的監控與管理等。
參考文獻:
[1] 沈遠川,劉光明.地方高校文科“應用型課程模組”人才培養探索[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報,2010,(9).
[2] 王中元.21世紀高校應用型課程教學模式建構論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6).
[3] 劉寶玲.關于高校經濟應用型課程實驗教學現狀及創新的思考[J].中共陜西省委黨校學報,2007,(6).
[4] 曹楊.經管類應用型課程分組教學的探討[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5] 李飛,張娟.教學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辦學理念及路徑選擇[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0).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