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我院在《染整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積極探索染整技術專業課程的考核方法改革。以校企合作為途徑,建立和完善以能力考核為核心的染整專業課程考核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關鍵詞:高職;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課程考核;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4-0322-02
前言
專業課程的考試及考核一直以來都是高職院校檢驗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環節,隨著我院染整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不斷更新,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確立,專業課程教學已經走上了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工學交替的社會開放式辦學發展之路,因而傳統的以理論閉卷為主的考核方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對高職人才培養的需要,只有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方法,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全方位的綜合全面的考察,才能真正反映學生的綜合知識和技能水平,才更加有利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課程考試考核改革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增強其職業素養與崗位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其成為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考試考核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推動教師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改變學生的日常學習方法和習慣,通過考試考核方法的改革,促使教學工作的重點真正落實到學生崗位技能的培養和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從單一重視考核結果轉變到注重考核過程,采取多元化的考試考核方法,客觀地檢驗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程度,從而充分調動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則
考試考核方法的改革要以課程教學設置的目標為根本依據,結合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科學合理地設計課程考核的內容、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手段,便于全面檢測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
強化課程考試考核后信息的分析、處理和意見反饋。任課教師要對考試考核后的結果及時進行分析、總結,進一步改進考核方式和效果。
打破傳統考核內容的局限性。傳統考核內容僅局限于教材、筆記或作業,沒有突出以能力為主線,不夠重視崗位技能訓練,也沒有根據染整技術專業的特點,突出個性化、崗位化培養,實現“教、學、做”一體化;考試考核內容應充分考慮到職業需求、專業目標定位、課程類型和職業技能要求等因素。
各專業課程的考試考核方式需經染整技術教研室審核后上報系教學辦公室批準并備案。
二、課程考試考核方式的具體改革措施
1.專業課程考試考核方法的多元化
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性質與特點,積極探索適合本課程的考試考核方式,課程的類型不同,其考試考核的方式和方法應有所不同,尤其是職業技能拓展類型和實踐類的課程,原本這些課程的設立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新技術、掌握新技能,以便適應更多的工作崗位的需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素質而開設的,因而更需要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比如綜合測試、應用答辯、設計答辯、小組辯論、寫論文、調研報告、開卷考試、現場技能操作、上機操作、實驗測試、產品設計制作、作品制作、競賽等形式,或者采取理論測驗與上述考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同時要一并考慮學生的日常表現和平時學習情況,力爭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全面檢測考核。
2.轉變考核的目的
從單一重視考核結果轉變到注重考核過程。課程的考核成績分別由過程性考核成績和結果性考核成績組成,加強學習過程考核,學生上課考勤、回答問題等列入考核范圍,并在考核分數中占相應比例。過程性考核內容應涵蓋學生學習全過程,應包括學習態度(包括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制作技能(包括學習方式和方法、選擇學習資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動手能力、制作熟練程度)、學習效果(指獨立完成課程學習內容、作業、制作環節的數量與質量)三個方面。只有通過過程性考核才能進入結果性考核環節;過程性考核成績應占考核總成績的60%左右,以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克服“平時不努力,考試前突擊”的現象。
3.考核內容的改革
將考核內容從單純的教材和筆記內容轉變到著重考查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和崗位實踐技能操作上;應從考核理論知識(常見題型有名詞解釋、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判斷題、計算題等)為主轉變到以考核學習能力和職業技能為主;應從單純的作業、期末考試等傳統的考核形式轉變到對染整工藝設計、實施及成果等的考核。
4.細化考核方法
改變考查課一次小考了事的現狀,對其考核方式方法進行細化,要求考查課平時至少6次以上成績構成,并通過平時作業、調研報告、出勤、小組辯論、答辯、現場測試、項目制作等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取得分值。
5.規范考核全過程
對專業課程考試的出題、考核、批閱、評分和存檔進行規范化操作,全面評估考試難度是否正態分布,逐步建立專業課程試題庫和試卷庫,有條件的課程建立網上學生測評系統。對批閱環節首先進行標準答案和批閱方法的規范,全面實行減分制批閱,核分電算化檢查。批閱過程實行流水批閱、復查制度和存檔規范制度等。
6.改革評分方法
逐步改變考試課程平時占30%、期末占70%的核算方法以及考查課程平時占40%、期末占60%的核算方法。逐步提高平時成績的分量,利于課程進行平時的嚴格,在逐步推廣考核方式多樣化的基礎之上,加大平時成績和日常學習情況及表現的考核分值,鼓勵教師在日常的考核方法上進行改革和完善,平時分一般由小考、作業、實驗報告、實踐技能、提問、出勤、調研、辯論等構成,因課而異,增加教師自主權,提高平時實踐性分值,引導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
三、專業課程考試考核方法改革的實效與不足之處
盡管通過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專業課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高,學生對教學的態度有了深刻認識,也增強了學生實踐參與強化意識,同學們在出勤方面、課堂表現方面、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實操和項目訓練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但改革力度仍顯不夠,考核力度仍需加強。
通過對專業課程考核考試制度的完善,以及對考試卷的規范和考試過程及批閱制度的規范,使得近兩年的考試材料管理逐漸規范化,材料的歸檔和管理更加整齊,更加有利于學生成績查閱和公平,此外,各專業課程已逐步建立起相關的試題庫和試卷庫。
在專業課程考核方法方式的改革實踐中,部分教師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還是期末成績,期末成績占分偏大,此外,學生對教師的平時考核還有不重視傾向,期末猛看筆記,猛學,淘以往試卷等現象仍然存在,說明考核的力度不夠大,如果設立平時考核不及格就不準參加期末考試,也許會有所改善,另外,個別教師還會出現平時考核過于隨意的現象,有待改進。
四、專業課程考試考核方法改革的發展方向
總體來看,通過近幾年的改革和實踐,我院染整技術專業基本建立了相關專業課程的試題庫或試卷庫,針對公共基礎課及主要課程也建立起規范的考試考核制度,尤其實踐教學考核制度逐步完善,成為推動染整技術專業教學內容改革和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保障。未來,還需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努力:(1)從人才培養方案的角度,加強專業教師對所教課程定位和作用的理解,從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角度探討考核方式的最佳組合方法。(2)努力從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競爭意識以及培養學生崗位綜合素質出發,設計詳細的考核方案。(3)努力實現考核方法的多樣性和實效性,鼓勵教師和學生提出建設性、創新性的課程考核方法改革方案,集思廣益。(4)對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考核類型進行合理分類,進一步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設立實踐能力合格學分,逐步實現理論課與實踐課分開考核。
參考文獻:
[1] 倪依純.工學交替模式的實踐及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7,(9).
[2] 吳敏.高職項目化課程設計和考核方法改革的實踐探索[J].職業時空,2010,(4).
[3] 徐文.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考試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6,(1).
[4] 張琰,許玲茜.高職院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考試考核方法改革的探討[J].科技信息, 2010,(11).
[5] 張利英,鄭光洪,伏宏彬.染整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初探[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1-3.
[6] 李錦華.高職染整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7] 袁近.以就業為導向:染整專業教改探索[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