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各類突發性事件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影響的高校正常的教學、科研、生活等,影響校園的安全穩定,若未能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事態擴大,危害社會安定和政治穩定。因此,必須建立高校突發性事件應急機制,以妥善處理各類事件,把事件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關鍵詞:突發性事件;應急機制;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9-0201-0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高等教育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一些高校抓住機遇,勇于進取、整合資源、擴大規模。各地紛紛建立大學城,給高校發展帶來一片繁榮。但在高校繁榮的背后,學生、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導致高校突發性事件頻發,諸如學校食物中毒、發生火災、重大疾病、學生自殺、群體斗毆、交通意外及犯罪侵害、學潮事件等。這些事件嚴重影響的高校正常的教學、科研、生活秩序等,影響校園的安全穩定,若未能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事態擴大,危害社會安定和政治穩定。建立高校突發性事件應急機制,妥善處理突發性事件,把事件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確保高校健康穩定的快速。
一、突發性事件應急機制研究概述
(一)高校突發性事件的含義
國內外學者對突發性事件有很多種定義。荷蘭危機管理專家羅森塔爾從整個社會系統角度定義突發性事件,他認為,突發事件是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準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并且在時間壓力和不確定性極高的情況下必須對其做出關鍵政策的事件。我國學者認為,突發事件是指偏離社會正常軌道、違反自然過程,并在人們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猝然發生的危及社會和人身安全的事件。高校突發性事件是指由于社會變革、突發事件影響或是學校在管理方面出現的問題而引起的部分學生群體聚集的維護權益、抗議示威和一些“過火”行為[1]。根據中國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筆者認為,高校突發性事件是指在不可預測的情況下,發生在高校校區內或外可能給學生的身心健康或學校財產帶來危害,甚至帶來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二)高校突發性事件應急機制含義
應急從詞義解釋有三層含義。一是應付急需,應付緊急情況。二是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動,以避免事故發生或減輕事故后果的狀態,有時也稱為緊急狀態;同時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動。三是對于已經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相應的處理,如抗旱救災、應急避難等等。機制(mechanism)一詞原指機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學和醫學通過類比借用此詞,指生物機體結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以及其間發生的各種變化過程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相互關系。現已廣泛應用于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指其內部組織和運行變化的規律 [2]。筆者認為高校突發性事件應急機制是指在突發性事件發生時,為有效應對突發性事件立即采取各種緊急措施,而建立的各專項報告機制、事件定性、應急指揮、善后工作等工作機制。
(三)高校突發性事件類型及級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分類,高校突發性事件可以分為自然災害類、事故災難類、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類。
1.高校突發性事件的類型
(1)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原因引起的突發性事件。
(2)事故災難。主要包括高校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等。
(3)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和涉外突發事件等原因引起的未經許可的各類游行、示威、靜坐等事件。
另外,根據突發事件范圍和區域,可以分為高校領域內部突發性事件和外部的突發性事件。高校內部的突發性事件是指主要發生在高校系統內,事件的主體主要是師生、或者給學生造成身心健康或學校財產造成危害的事件。如未經許可的高校師生游行、示威、靜坐等事件。高校外部的突發性事件是指社會公共突發性事件,也會影響到學校及學生。如地震、海嘯、特大暴風雨等自然災害類事件。
2.高校突發性事件的級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在《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二、高校突發性事件特征及原因
高校突發性事件除具有突發性事件的共性特征,如突發性、危害性、擴散性等,還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如群體性、對抗性、隱蔽性等特征[3]。
(一)高校突發性事件特征
1.高校突發性事件的突發性
突發性是指人們難以預測事件發生的時間、規模、態勢和影響深度,這是突發性事件本質特征。但是,這并不是說突發性事件是純粹的偶然事件或者意外事件。突發性事件發生的再突然,也有其發生誘因,事件發生的前兆。也就是說,通過對高校突發性事件認真研究,是可以發現其規律,可以減少其發生的幾率或者避免其發生。
2.高校突發性事件的擴散性
高校突發性事件發生本事具有負面性,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類信息傳播得非常快,具有擴散性。高校是青年學生集聚區,充滿好奇的大學生易于聚眾觀看、積極談論甚至直接參與突發性事件。高校師生作為高素質、高知識的群體,更易成為社會、媒體和政府的關注的焦點。這些更加劇了突發性事件的擴散。
3.高校突發性事件的危害性
高校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對學生的健康安全和財產安全所造成的損失是嚴重的,甚至會涉及學生生命,這些負面的信息經過流傳對學校聲譽上的不良影響, 危害高校的發展。
高校突發性事件除具有上述特征,還具有個性特征。如社會安全類事件還具有群體性、對抗性、隱蔽性特征。
(1)群體性特征。這類突發性事件一般都是經過組織精心策劃,進行廣泛的動員宣傳,所以參與的師生眾多,特別是因一些重大問題引起的突發性事件,處于表達某種意愿,參與的師生更多,少則數百人、多則可達上千人萬人。
(2)對抗性特征。對抗性特征是指這類事件,參與的師生多是因為對社會某種現象的不滿或者反對,有組織聚集起來,向社會某機關、部門表達自己的意愿,因而具有明顯的對抗性。
(3)隱蔽性特征。隱蔽性特征是指這類事件的組織者在事件發生前進行策劃、動員都是秘密進行的。特別是西方反華勢力,更加隱蔽地散播一些虛假信息,造謠中傷我國某些政策,所有的活動具有隱蔽性。
(二)高校突發性事件頻發的原因
高校突發性事件一般由以下原因直接或間接引起。
1.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
西方某些勢力仍以冷戰思維看待中國,仍不能接受中國快速崛起的現實,采用各種方式策反中國。具體表現為:一是利用互聯網進行政治上的宣傳灌輸,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中國;二是粗暴干涉我國主權,對我國進行文化侵略;三是國內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互聯網進行反社會、反政府的政治宣傳和偽科學的宣傳,煽動群眾圍攻國家機關,擾亂社會秩序。這些都容易使涉世不深、不明真相的學生受到蠱惑,盲目參加這些事件。
2.高校管理體制滯后
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高校紛紛擴建校舍,擴大招生規模。可是高校管理制度及管理制的水平不能適應高校發展的需要。具體表現在管理理念滯后,服務意識不夠,不能做到以生為本;尤其在突發性事件的應急管理參與力量不足且主體單一,未形成高校大社區的應急管理機制;應急管理組織體系不健全,綜合協調能力弱。
3.學生本身安全意識不足,應急能力匱乏
當前大學生多是“90后”,多來自于獨生子女家庭,在家受到寵愛,缺乏自己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遇到地震、特大暴風雨等突發性事件時,自救能力不足。青年大學生是學校的主要群體,他們大部分人還正處在學習、思考、探索和成長的過程中,意志力不夠堅強,自控能力較差,一旦周圍發生鬧事事件,他們就可能在從眾心理的支配下卷入。
4.信息時代的信息難于控制
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有力的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的信息管理的一些難題。例如,學校對校園網監管不嚴,對網上炒作的焦點問題、出現的負面信息,不能及時發現、封堵、清理、清除,造成一些不明真相的學生在互聯網上串聯、炒作,導致學生上街游行的突發事件。還有西方的反華勢力利用互聯網、校園貼吧、QQ群等各種渠道發送有害信息進行滲透和煽動活動。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校園網進行煽動、破壞、炒作,蓄意擴大事態,引發群體性突發事件。
5.社會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等
市場經濟活躍的經濟市場,校園周邊娛樂性經營活動、飲食、旅居,導致大量社會人員與高校學生頻繁接觸,他們相互容易發生沖突,都屬于易沖動型社會群體。高校的內部管理不夠完善,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求,高校招生規模擴大,學生增多,伴之而來的是辦學條件趨緊,管理難度增大。
三、高校突發性事件應急機制
高校突發性事件一旦發生,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或妥善處理,會導致事態的擴大,給高校和社會造成嚴重危害;而審查則會引起整個社會的不安和恐慌,破壞社會的穩定。所以,控制突發性事件事態的進一步擴大或妥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要在黨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制定高校突發性事件應急機制。
1.應急預案
高校應當根據國家和教育主管部門的總應急預案制定專項應急預案,例如,《地震應急預案》、《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恐怖防范和應急處置專項預案》等。對每一類事件的應急預案編制響應程序,責任至人,并建立應急預案數據庫,建立專家數據庫及每位師生的應急人員聯系數據庫。
2.報告機制
高校為有效應對突發性事件應當建立廣泛的、快速的報告機制。值班人員在計算機上錄入詳細情況,根據事件性質選擇最相近的應急預案方案,啟動預案執行按鈕。現場人員還可以通過手機拍攝現場相片并以彩信形式發送給指揮中心,指揮中心選取部分相片發布給指揮人員。報告人要在突發性事件發生的第一時刻,將事件詳細情況報告指揮中心,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各要素。
3.事件定性
啟動應急指揮系統后,若為重大事件,系統首先通知值班校領導。校領導應當立即組織專家,對突發性事件進行研究并迅速做出判斷,對事件進行準確定級,并通知指揮中心采用何種應對措施,決定是否要啟動警報通知功能告知全校師生,根據事件的級別及影響確定是否報告上級主管部門。
4.應急指揮
突發事件發生后,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針對其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立即組織有關部門成立“突發性事件指揮中心”。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時時監控事態的發展,每小時向事件指揮中心報告情況。突發性事件由該中心統一指揮,按預案發布指令給應急人員,如學院領導、輔導員、校保衛處干警、學生會干事、各班班長。在指令中明確指定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并要求一些崗位的工作人員必須親自到現場指揮。少數非預見的突發事件,可選擇最相近的應急預案代替。
5.善后工作
突發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停止執行依照本法規定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立即組織對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及時組織和協調校長辦公室、學生工作處、教務處、后勤保障部門等有關部門恢復教學秩序。受突發事件影響高校開展恢復重建工作需要上一級支持的,可以向上一級提出請求。上一級應當根據受影響高校遭受的損失和實際情況,提供資金、物資支持和技術指導,組織其他單位提供資金、物資和人力支援。
參考文獻:
[1] 孫蘭英.論高校突發性事件的預警教育機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9):120.
[2]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16884.htm.
[3] 張亮.高校學生突發事件應對策略的思考[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6):136-137.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