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過在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門診就診的農村冠心病患者發放調查問卷,以及運用訪談法、文獻資料法、統計學等方法進行分析,發現保定市農村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識上存在著認識不足、健康宣教手段少、農村醫生護士信息資源不足等現狀,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冠心病;健康教育;保定市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9-0219-02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形成比較完善的全民健身體系”。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真正提高廣大農民的健康水平,首先就要對農民的健康狀況有充分的了解。農民人口在我國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農村居民的健康因素是衡量一個國家現階段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個國家發達水平的重要標志。提高農村居民對冠心病的健康教育知識,不但提高了農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而且可以減輕社會經濟壓力,節約社會資源。因此,加強冠心病早期教育,使冠心病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文化深入到農民生活中,可以促進農村醫療的建設和發展,另外對于促進農村的社會和諧穩定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對保定地區的相關調查發現,農民對于冠心病健康教育知識存在著認識不足、健康宣教手段少、農村醫護信息資源不足等情況,只有加強在農村的醫療宣傳,改善農村冠心病人的自我防護意識及環境,才能改善農村醫療現狀,有效利用衛生資源,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 研究對象
2010年2月28日至2011年3月1日,就診于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門診的保定地區年滿16歲以上在家務農者,共入選6577人,其中男性3120人,占47.4%,女性3457人,占52.6%。按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新的年齡分段,16—44歲1771人,占26.9%,45—59歲2071人,占31.4%,60歲以上2735人,占41.7%。文化程度:高中30例,中學2000例,小學3256例,文盲1291例。
(二)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網絡、報紙、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河北省疾控中心等收集查閱相關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訪談法。通過走訪和電話采訪的方式與疾病控制中心,農村醫護人員與研究專家交流、了解保定地區農村冠心病發病情況及預防保健知識普及情況。
3.問卷調查法。問卷設計參考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編委會制定(劉江生執筆)的“中國心血管病人生活質量評定問卷”(CCQQ)。結合河北省的實際情況進行修訂,所設問題均由專家論證,符合效度檢驗要求。自2010年2月28日至2011年3月1日,共向河北大學附屬醫院門診農村冠心病患者發放問卷5000份,回收4558份,回收率94.4%,其中有效問卷4320份,有效率94.7%。按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新的年齡分段,16—44歲1020人,占23.6%,45—59歲1320人,占30.5%,60歲以上1980人,占45.8%。
4.統計學分析。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學處理,運用數理統計與邏輯分析法進行綜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農民對冠心病主要危險因素的調查與分析
對于心肌梗死的九種危險因素(高膽固醇血癥、吸煙、高血壓、糖尿病、腹部肥胖、心理社會壓力高、攝水果蔬菜少、飲酒、規律的體力活動少)進行調查發現,我國近20年生活方式的巨變,導致危險因素迅速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正在趨于年輕化,40歲左右的中年人成為高發人群。心血管的危險因素除了盡早干預,還要綜合干預。要早期控制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生活方式的干預應從兒童做起,包括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積極培養孩子熱愛運動的習慣等。
(二)農民對冠心病健康的認識需求程度調查與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狀況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日漸提高。農村經濟條件有了改善,在解決初期的溫飽問題后,農民逐漸把關注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提上了日程。
農民對冠心病健康知識的需求程度會直接決定參與健康宣教的態度。16—44歲的農民大部分自認為身體狀況好,同時家庭生活壓力較大,往往容易忽視出現的冠心病早期癥狀。調查發現,只有9.3%的居民認為很需要普及冠心病健康知識。60歲以上農民是冠心病的高發人群,由于年齡問題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并且多數人有了較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對冠心病知識的需求較高,其中31.6%的居民認為很需要冠心病的健康教育知識。
(三)農民對冠心病患者參加運動鍛煉認識的調查與分析
隨著農村經濟的增長,農民的業余時間逐漸增多,業余活動內容逐漸豐富。但是,對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是否參加運動鍛煉存在不同觀點。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心臟康復運動療法可使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改善,運動能改善心肌血供,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減少冠脈血栓形成的危險,松弛愉快的運動還可顯著降低交感張力,減少兒茶酚胺的釋放,提高心率變異性,降低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從而避免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
慢跑、散步由于對場地和器材要求不高,另外不受時間限制,運動量很容易控制,深受農民喜愛,成為各年齡段農村居民參與最多的冠心病鍛煉項目。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年輕人選擇乒乓球、臺球、羽毛球的較多一些,而老年人選擇慢跑、散步、家務勞動等的鍛煉方式多一些。經調查研究顯示,冠心病患者宜選擇動作比較緩慢、柔和的有氧運動項目,如步行、慢跑、做廣播體操、打太極拳、家務勞動、健美操及慢速游泳等。步行最為簡便、安全,可作為首選的運動方式。
通過課題組調查發現44歲以下的農村冠心病患者從不參加運動鍛煉的占64.2%, 45—59歲以下的農民從不參加運動鍛煉的占56.8%,60歲以上的農民從不參加運動鍛煉的占46.7%。
三、結論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冠心病早期干預,使農民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通過廣播、電視、網絡、村宣傳櫥窗等載體宣傳冠心病的科普知識,傳播心臟病文化信息,村文體活動中心應訂閱健康報刊,購買常見慢性病科普書籍。開展到農村的義診、宣傳,進行現場知識培訓,直接與農村患者面對面進行溝通和交流。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不斷發生發展長期的過程,生活方式的干預應從兒童做起,包括培養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積極培養熱愛體育運動的習慣。農村人民冠心病發病率高,與農民受教育程度低、相關冠心病知識缺乏,獲得途徑少有關。因此,應充分發揮基層醫護人員的作用,強化相關培訓,以基層衛生宣傳教育為基礎,選擇適宜的健康教育途徑,開展宣傳工作。
(二)開展有組織、有計劃、定期的健康體檢,建立冠心病患者院外健康手冊,統一聯網管理,帶動保定地區農民衛生條件的快速發展
利用下鄉或定期開展健康大體檢等活動,向保定地區農村冠心病患者普及健康知識,敦促其接受治療及檢查,使冠心病患者能有得到及時救治,有效控制并發癥發生,并指導其院外用藥。建立農村冠心病患者院外健康管理手冊,并實行聯網管理。為提高對基礎全科醫師的臨床技能要求,可統一院外冠心病患者規范化管理指南,使全科醫師對冠心病患者的院外管理有章可循,提高農村冠心病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識,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三)充分利用農村現有場地,增加基礎醫護人員培訓及技術支持
農基礎醫護人員應定期參加冠心病專業培訓,培養復合型保健人才,注重對健康指導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指導農民改善生活方式、改變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量,進行相關一級預防措施,控制冠心病危險因素,從而幫助農村冠心病患者提高主動保健的依從性。
總之,防治冠心病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積極開展一級預防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冠心病的院外管理,才能取得冠心病更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江生.我國康復心臟病學的發展及現狀[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8,17(5):417-427.
[2] 孫月芬.運動鍛煉對冠心病患者的康復治療作用機制[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8):79-80.
[3] Belardinelli R,Paolini I,Cianci G,et a1.Exercise training interventionafter coronary angioplasty—theETICA trial.J Am Coll Cardiol2001 Jun137(7),1981-1900.
[4] 楊菊賢,卓楊.心臟康復與心理的康復[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6,15(增刊):55-58.[責任編輯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