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大門也向我們開啟。高等教育所培養的學生必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急需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等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高職高專會計實訓教學要在學生的能力上、素質上下大工夫,要讓學生在尚未參加工作之前,在學校會計實驗室進行會計崗位的“實戰演習”,進行各種經濟業務的處理以及會計核算,從而加強強化訓練,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關鍵詞:會計實訓;人才培養;職業技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9-0279-02
一、當前會計教育呈現的問題
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導致會計人才需求數量劇增,從而極大地推動了會計專業教育的發展,掀起了“全民辦會計教育的局面”,但卻把中國會計教育引入了一種無序競爭的境地。經濟類院校會計專業大規模“擴招”,非經濟類院校如理工類院校也紛紛辦起了會計專業,一些民辦高校、夜大、函授等也相繼開設會計專業。然而,一方面,很多手持會計專業文憑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單位又挑選不到滿意的會計人才。這是一個余缺怪圈,既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又沒有培養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原因何在?
1.某些學校會計專業是會計課配置的“大拼盤”。很多學校紛紛開“會計專業”,誤認為開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十幾門會計課程,會計教育就完成了,根本不進行會計實驗教學,理論與實踐脫節,把會計知識拼湊在一起灌輸給學生,再通過一張“試卷”去考學生。
2.會計實踐走“過場”。會計專業的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較高的理論修養;第二是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法律意識;第三是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很多學校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在課程設置上安排了會計實踐的內容,但會計實踐是走“過場”:簡單填寫一下憑證,登登賬頁,或者讓學生到企事業單位財務科去看看,這遠遠達不到會計實驗教學的目的。
3.會計實驗教學缺乏敬業教師。會計實驗教學是專業性、操作性都十分強的一項復雜工作,而上會計實驗課,首先需要為同學編制會計實習案例,印制實習材料,購買真實的憑證、賬頁……每人一大堆,分配起來很辛苦,講課也很費勁、很麻煩。同學們初見到各種生疏的發票、單據、稅票、賬簿、賬頁,無從下手,什么都不會,實驗教師要耐心講解,因此從事這項工作必須要有敬業精神。
二、加強會計實驗教育的重要性
要確立會計教育資質、規范會計教育市場,就要把建立會計實驗室、建造會計實驗室的“軟環境”(如實習案例、實習教材、實驗手段等)作為必備條件,理由如下。
1.會計實驗是會計教學的重要環節。會計課是一門理論性、實務性強,要求學生具有獨立分析和判斷問題的能力以及具有處理實際問題技能的學科。學生僅是通過學習教材的專業理論知識,很難全面掌握會計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只有通過會計實驗教學,才能使學生增強實際工作的能力,具備良好的工作態度與方法。
2.會計實驗是會計理論與實踐全面、迅速結合的有效方法。當前,大部分用人單位都很“務實”,一旦被招聘就要求立即從事工作。因此,開設會計實驗課,通過模擬、仿真的財務課資料學習操作,促使學生全面、系統、快速地掌握各部門生產經營程序和會計核算方法。
3.會計實驗提高了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
4.會計實驗是檢查會計專業學習的手段。傳統的考試模式是一張試卷,而且考試的試題對那些實踐性、主觀性較強的內容往往回避了,而恰恰這些回避的內容才是實際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內容。因此,傳統的考試模式不太適用于檢查會計課的學習效果,而應把會計實驗作為考核會計學習的一種手段。
5.會計實驗有助于畢業生就業。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教育的成敗。會計教育必須要重視會計實驗教學。會計實踐教學內容,要接近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所以,教學內容的選擇、程度的把握就顯得十分重要。
三、高職高專會計實訓改革建議
1.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掌握。這是進行手工實操時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對會計賬戶,不但要了解借貸關系,還要懂得會計賬戶之間的聯系,這樣才能懂得對賬戶進行調整。這就要求學生掌握會計基礎課程知識。在教學計劃中,《會計基礎》課程放在第一個學期進行學習,從時間和效果來看,是必須的和有效的。只有起步基礎打好了,才能在未來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同時,這又反映《會計基礎》課程在會計學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它是會計知識的起點,學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未來對會計知識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本課程是開啟會計之門的鑰匙,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將這把鑰匙傳授給學生,更要教會學生怎樣用好。
2.實訓操作的技術要不斷得到學習和鍛煉。會計實踐操作的基本技術應該在《會計基礎》課程教學中掌握,如簡單的憑證、賬簿填制。可以讓學生在學完《會計基礎》課程后馬上進行集中實訓操作,安排課時進行企業模擬賬務的簡單處理,教他們憑證、賬簿填制,掌握會計憑證賬務處理流程,對會計工作有初步的認識,為后續課程學習打下基礎,使學生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聯系,通過這樣3 年不間斷的學習,實踐操作能力會大大加強。
3.學生對實訓的操作流程掌握要熟練,教師對教學要不斷改革創新。實訓的操作流程是實訓課基本要掌握的,必須給予一定的課時,讓學生熟練掌握。要突出本課程的特色,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必須要有突破,這樣教學才會有進步、發展。在實訓課教學中,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照搬照做,就容易形成這樣的課堂教學:課前布置任務、課堂進行操作、下課前講操作答案,這樣的實訓課過于形式化,失去了實訓特色。實訓教材是一個教師和學生溝通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中根據課堂內容,加一些企業財務實際操作的案例,或者給予案例分析,讓學生感受到實訓課真有“實踐”的含金量。這種靈活的課堂學習方式深受學生喜愛,從教學來看是具有成效的。
4.善于與學生溝通,實現教學互動。教學是人與人的互動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親近感的有無、程度,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敗。很難想象,有隔膜的雙方會樂意接受對方的思想、要求等。教學中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插進一些課本上沒有提及到,但在會計實際工作中又常用、實用的知識,讓學生感覺到,教學內容是會計實際工作中所需的、最新的,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平時還應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交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及時解決課堂上遇到的難題。畢竟,人非草木,師生之間的親近感,能激發教學雙方的熱情,實現教學的互動。
5.側重技能傳授,實現與社會有效對接。會計政策經常有變化,如何將最新的知識提煉到課堂教學內容中,提高教學質量,是本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我們培養的目標是技能型人才。學生不但應掌握一定程度的文化、理論知識,更應熟悉本專業的實踐操作技能,這樣才能讓學生畢業時充滿自信。但作為以實踐操作為主的一門課程,不應該總是沿用單一課堂講授和操作的形式,應該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學模式。要在學校內建立功能齊全,具有企業環境的會計實訓操作實驗室;還應該與公司、企業單位建立持續、長久的教學基地,讓學生能有機會接受到實踐鍛煉,感受真實環境,熟悉會計賬務處理流程,并能熟練操作,最終實現學生與教師、與學校、與社會的互動,掌握過硬的操作技能,使我們的畢業生畢業即就業,一上崗就能操作。
衡量技能的標準是技能證書,在會計從業資格和助理會計師考試中都有會計實務(初級)這門考試內容,為了讓學生獲取更高的考試通過率,可以大膽地與會計資格考試結合,將會計資格考試的一些知識內容融入到教學中。比如,可以將中級財務會計的課后作業與會計資格考試的練習題聯系起來,編一套中級財務會計與會計資格考試內容相融合的題庫,交給學生作為作業或者練習。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相關的技能證書是學生們通向就業道路的敲門磚,我們應該在這方面下大工夫、苦工夫,為學生的后續發展服務。
6.教材內容與知識更新變化要同步。會計政策變化快,而教材的變化頻率一般比較慢,如何將新的會計準則和一些具體操作融入到教材中,是我們選擇教材的前提條件之一。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說,編寫適合教學、與企業單位會計實務操作緊密聯系、緊跟會計政策變化的實訓教材才是最終的目的。為此,應未雨綢繆,從師資、人員組織方面盡快確定編寫小組,為編寫實訓教材做好準備。
7.科學設置會計實踐教學課程。會計實訓技能的學習和鍛煉,可以通過會計實訓課教學不斷地改革和完善得到加強。根據會計學科的特點,可以將會計實訓課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是在會計基礎課安排4—6 個課時進行會計實訓訓練,訓練時間放在課程學習完畢后進行,用一套簡單的企業模擬賬套,讓學生初步接觸會計賬務憑證處理和會計憑證的登記。第二步,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課時安排中級財務會計實務操作課,理論與實踐同步進行,為了方便教學安排,由上中級財務會計課的老師兼任中級財務會計實務操作課教學,以達到理論與實踐同步教學的目的,每周安排兩個課時進行實訓教學。第三步,安排會計手工模擬實習操作,采用工業企業模擬賬套,進行全盤賬務處理。為了保持學生在操作時的獨立性和連續性、營造企業賬務處理的氣氛,建議本次實習進行集中式實訓。待實訓完畢,下一步就是推薦學生到企業單位進行定崗實習。目前的實習單位主要為會計事務所和稅務師事務所。這些社會中介機構單位都要求學生在頂崗實習時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也比較愿意向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我們培養的學生要符合市場的需求,才有更強的社會競爭能力。
通過這三步走,使會計學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始終緊密聯系,使會計學核心課程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有配套的實訓教學,從而適應高職高專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