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幼兒園老師,同時是一位4歲女孩的媽媽。在幼兒園,我用一顆大愛的心和包容的心關心照顧著班上的每一位孩子。面對班上學生自身的不足和犯下的錯誤,我都能說服、教育加鼓勵,但對自己的孩子我卻明顯不及格,因為,我不時會聽到女兒說:“媽媽,為什么你對我這么不好呀?”
一天下午,學生都被家長接走了,只留下侍毅一個小男孩還沒有走,這時女兒甜甜來到我班上,準備等我下班后一起回家。在等待的過程中,女兒和侍毅就玩了起來,畫畫、玩娃娃家、看書。短短幾分鐘,這兩個孩子將能看到、摸到的東西都玩了一遍。放眼望去,玩過后的“戰場”非常凌亂。我好言勸說:“甜甜,你跟侍毅將玩過的東西整理一下。”如果在以前,只要這么一說,女兒就能快速整理自己的物品了,就算在班上,孩子們也知道講游戲后的物品收拾整齊。但今天,讓他們整理的這句話似乎成了空話,女兒和侍毅都不聽,一起笑笑玩其他的了。于是,我又將同樣的話重復了兩次,可他們依然我行我素。看到這個結果,我的脾氣上來了,我對著女兒大聲地說:“甜甜,你怎么回事呀?媽媽讓你收拾東西你沒有聽見嗎?你看你把我教室弄得亂七八糟的。”女兒聽完我說的話,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說:“媽媽,你怎么不說侍毅呀?為什么你就說我一個人呀?”她這么一說,我頓時無語了,火氣也降了下來,轉頭對侍毅說:“侍毅,馬上你媽媽就來接你了,你跟甜甜快點收拾一下。”侍毅聽我這么說,乖乖地開始收拾了,而女兒還是不動。我的火又開始上了,但想著她剛才跟我說的話,我只好說:“甜甜,侍毅開始收了,你也一起整理吧。”這樣女兒才不情不愿得開始整理。侍毅整理完后就跑到我面前大聲說:“王老師,我整理好了。”我高興得表揚了他,剛巧他的媽媽來接他了,聽到我的表揚,問清了緣由也夸了他。看著侍毅一蹦一跳地走了,女兒才慢吞吞地走到我面前,說:“媽媽,我收好了。”我看了說:“嗯,好的,回家吧。”女兒很茫然地看著我說:“媽媽,你怎么不表揚我呀,剛才侍毅媽媽都表揚侍毅了,你怎么不表揚我呢?”說完,嘴還嘟起來說了一句:“人家媽媽都表揚自己的孩子呢,你都不表揚我。”我聽了,感覺就像電到一樣,腦袋一片空白,恍惚了幾秒,抱著女兒就說:“誰說的,甜甜剛才收拾得非常好,真棒!”聽了我的話,女兒才笑了。事情的經過被同事看到了,她們說了一句:“你傷到孩子了。”回家的路上,我跟女兒聊天,告訴她:“媽媽不是不夸你,因為收拾自己的物品、玩具是自己應該做的,你自己不是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媽媽雖然沒有嘴巴說‘你真棒’,但是在媽媽心里你就是最棒的,知道嗎?”女兒聽了我的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晚上睡覺,我反復想起同事說的話:“你傷到孩子了。”是的,我傷到孩子了,傷到自己的孩子了。細想起來,同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雖然場所不同,但有兩次,女兒和同伴發生矛盾時,我永遠都會說女兒不對、不好,想想都后怕,這對女兒幼小的心靈是多大的傷害呀!固然女兒有不對的地方,但是在問之前,我似乎沒有從問題的源頭出發分析問題,片面地認為女兒應該先妥協、先認錯,并沒有考慮到她心里的真實想法,也沒有顧及到女兒的“面子”,讓她產生“媽媽不喜歡我、媽媽總說我不對、媽媽認為我不好”這樣的想法。
我要檢討、要思考,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班上小朋友的身上。我肯定不會這么處理,我是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是我責任;包容孩子的不足是我的責任;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是我的責任,為什么同樣的責任就不能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呢?這說明我做得不足,看問題不能看表面,教育幼兒還要考慮幼兒的心理,不光要讓他們養成各種好的習慣,還要讓他們在快樂、平和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這件事情讓我知道,對班上的學生也好,對女兒也好,表揚的話、肯定的話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老師也好,媽媽也罷,都不要吝嗇對他們的表揚。我不僅要做一個讓班上學生喜歡的好老師,還要努力做一個讓女兒喜歡的好媽媽,讓“媽媽,為什么你不表揚我”這句話隨風而去。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