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品牌手機商紛紛降價,國內手機廠商以更低價作為應對,在目前來看尚可應付,能保一時之虞。但從長遠來看,加強品牌渠道建設,將渠道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才是長久之計。
綜合現在手機市場品牌產品線布局和渠道發展態勢,我們清晰地看到:由于運營商不斷提升渠道的把控能力,國際一線品牌較以往都加強了與運營商的合作,且受消費市場下沉的影響,他們紛紛調整產品線的布局,開拓中低端市場。而傳統互聯網企業為發展移動互聯網業務,也開始涉足手機行業,從網絡營銷開始向傳統的銷售渠道拓展。
雖然,經過幾年的生產運營積累,國產手機制造商已經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要想在國際品牌和傳統互聯網的圍追堵截中勝出,必須進一步擴大渠道的合作方式,提升渠道的銷售能力。
部分手機廠商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并開始在多種渠道方式內不斷地調整渠道策略。以華為為例,其作為與運營商合作關系最為緊密的國產手機制造商,在4月中旬發布了新產品Ascend P1。這是華為終端2012年“面向消費者轉身”的戰略性產品,也預示著華為終端正由運營商渠道向社會化、網絡化渠道全面拓展的戰略轉型。
為何要弱化運營商渠道?原因很簡單。目前,一些大的國際品牌轉變渠道政策,加大了直供、運營商渠道的投入,使得代理商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而運營商在終端銷售的策略上也樂于“傍大牌”,紛紛加強與國際廠商的合作,把主要的補貼都用在一些國際品牌的旗艦機型上。面對這樣的渠道合作環境,國內手機廠商必須擺脫對運營商渠道的過分依賴,提升渠道掌控能力,合理利用更多的社會化、網絡化的渠道資源。
(本文作者系易觀國際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