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教學,要求教師注重課堂實效,這就對教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備所教內容,還要備學生課堂上突發的一些狀況。課前導語的設計,課中過渡語的銜接,課堂小結的精心設計都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實效 導語 過渡 小結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a)-0143-01
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成為筆者在教學中不斷追求的目標。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教學,要求教師注重課堂實效,這就對教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備所教內容,還要備學生課堂上突發的一些狀況。教學語言不同于普通語言,它是在邏輯語言、科學語言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形成的形象化的、韻律和諧而又優美動聽的語言。教師運用這種語言去講課,就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開啟他們情感的閘門,使他們的童真童趣甚至靈感溢滿課堂,使整個課堂如行云流水,充滿詩意的芬芳。課前導語的設計,課中過渡語的銜接,課堂小結的精心設計都顯得極為重要。基于此,我從導語、過渡及小結三個方面精心備課,設計符合自己教學特色的教學模式,抓課堂實效,讓物理課堂更加多姿多彩。
1 導語設計展現靚麗開端
在物理教學中,課堂導語有演講型、故事型、懸念型、實驗型、過渡型、提綱型等多種形式。但我最鐘愛故事型和懸念型。
1.1 故事型導語吸引學生注意
有人說,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是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和必要的手段,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在提問中得以發揮。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上課鈴聲一響就對學生進行提問,即使準備得再充分的學生,也會在教師咄咄逼人的“問題攻勢”下失去銳氣。因此,對于一些能夠輔以實驗證明的課題,筆者往往采用故事型導語引入,既吸引學生注意,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講“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時我是用這樣一個故事開頭的:“同學們坐過火車嗎?(有的學生說坐過,有的說沒坐過)我們知道火車行駛的速度是很快的。有一次小明坐在火車上,看著窗外一排排的樹,不斷地往火車后面“跑”去。于是小明跟旁邊的人說:火車跑得真快,樹都站在那兒不動,一棵棵往我們身后去了。誰知道旁邊那個人是懂物理學的,他反駁小明說;火車跑得快是一方面,但是樹往后移可不是因為樹不會動。火車前進與樹靜止,這種現象是相對靜止與相對運動。小明一聽就有些發蒙:相對靜止,相對運動?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屢有發生。同學們,你們覺得是火車跑得快,樹靜止不動嗎?”
學生聽了這個故事,由最后筆者的問題而陷入思考: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現象吧——我站在馬路邊,汽車從我身邊經過,車是運動的,而我是靜止的。但我也不完全沒動啊!
由這個故事引入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最恰當不過,學生能夠在故事中思考,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去思索物理現象。注重實效的導語設計,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強,他們能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內容的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2 懸念型導語折射智慧火花
適當的懸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設置懸念,有助于課堂節奏有效地進行。在教學“蒸發”一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大家都知道任何物體被盛夏的太陽一照都要變熱。我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越曬越涼的故事。盛夏,一位考古學家到歐洲的巴爾干半島去考察,太陽烤得他口干舌燥,他見到一位頭頂瓦罐的中年婦女,忙上前說:‘夫人,給我杯牛奶喝好嗎?越涼越好。’‘你稍等一下,讓我把牛奶曬一曬再喝。’只見她把盛牛奶的瓦罐用濕毛巾左一層右一層包了個嚴嚴實實,放在灼熱的太陽底下曬起來,植物學家起初納悶,這樣處置牛奶不是越曬越熱嗎?但他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同學們,他明白的奧秘是什么呢?”同學們陷入了思考。但也有反應較快地同學喊了出來:是蒸發了!這時,我馬上對這位學生的答案給予肯定:“非常正確!今天就我們來共同探索‘蒸發’的奧秘!”
教學實踐證明:恰如其分地設置導語,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創造性,還可以提高課堂實效,讓物理課堂生動起來。
2 過渡語言打造完美課堂
過渡語又稱課堂銜接語、轉換語等,是在教學過程中,從一個環節到另一個環節由一個大問題到另一個大問題之間的過渡用語。在聽過的多節公開課、示范課中,很多教師注意過渡語的使用,從而使課堂節奏緊湊有致而不顯松散。
物理教學的主旋律就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布局合理,結構完美,除了要有扣人心弦的“序曲”,還要有回味無窮的尾聲,更要有“層層遞進,引人人勝”的過渡語,使前后達到渾然一體的美妙境界。然而,現在許多老師對課堂教學的“過渡語”這個細節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多年的物理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從“過渡語”作為切入點,集中探討與積累了各章節的過渡語,讓其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道風景線。如在講授“力的作用”一節時,講完了力的作用的各種現象,要引出下一個問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時我為學生設置了一個懸念:“同學們拉彈簧時,會不會感覺彈簧也彈在手上?將乒乓球投到桌子上時,球會不會彈起來?”學生實驗以后發覺彈簧能夠彈在手上,造成痛感;乒乓球也會從桌子上彈起不停地彈跳。由此我們引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話題。
過渡語形式多樣,順接式可以使各環節之間過渡自然,懸念式(提問式)能夠快速抓住學生的思維,實驗式能夠讓學生通過實驗感知物理現象得出物理結論……
3 結束小語展示課堂魅力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一節課好的物理課,不能只注重開頭語的設計與過渡語的銜接,有時候收尾往往也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收尾可以使教師將學生的思維直接由對實驗、知識點的探索,引入到課本知識中來。教師利用溫馨的話語收束課堂,既要涉及到本節課知識點的相關內容,又要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一個導向的作用。用溫馨的話語展示物理課的魅力,需要不斷地探索與積累,錘煉與實踐,才能讓學生從結束語中獲得一些啟示。
無論是精彩的開場白,流暢的過渡語,還是能夠展示課堂魅力的結束語,都可以展現物理教師的業務能力與備課水平。這些備課必需的基本條件,對課堂實效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在今后的備課與教學中,要加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何偉忠.成才之路.2009,3.
[2] 陳雪.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S1.
[3] 嚴孝喜.考試周刊,2010,44.
[4] 閔華.教育科研論壇,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