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靈魂和根本。企業政工以人為本,就是以員工為主體,以員工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關心人、理解人、引導人、培養人,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企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一、深刻理解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
以人為本是我國傳統民本思想的創造性轉換。民本思想是指主張以民為社稷的根本,民眾為發政施治的基礎與標準的政治學說。民本思想是我國傳統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商周時期,西周政治家周公便提出“用康保民”的思想。春秋時期,孔子主張 “仁政”、“愛民”。兩漢初期思想家賈誼提出“民為政本”。唐太宗把“君舟民水”當作座右銘,并告誡大臣:“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國以民為本”。宋元明清時期,民本思想進一步完善。思想家顧炎武強調,應將民眾的利益置于君臣私利之上,凸顯出他“以民為本”的政治傾向。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杰出代表,孫中山在《香港興中會章程》中,引用春秋時期《尚書·五子之歌》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一語,作為“振興中華”的一大號召。我國古代民本思想,是對封建專制王權的批判,彰顯了封建社會政治文化的一大特點。但是,由于古代封建制度的局限性,思想家們不可能把民眾置于國家的主體地位。
以人為本是黨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黨領導的革命斗爭都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南,以推翻帝、官、封三座大山,讓工農勞苦大眾得解放,當家做主人為宗旨,并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充分體現毛澤東思想精髓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1943年6月,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科學總結了黨領導革命斗爭的經驗,闡明了領導工作的基本方法,這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從而使群眾路線上升為成熟的科學理論。1954年4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又進一步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和最廣大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黨的“七大”把群眾路線提到黨的根本路線的高度而載入新黨章。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確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方針,是對我國傳統愛民親民思想文化精華的繼承,與我們黨一貫倡導奉行的群眾路線一脈相承,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我們深刻理解這一理論的科學內涵,結合企業發展實際,自覺地運用這一理論成果指導工作實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及政工等企業各項工作必然會卓有成效開展。
二、以人為本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要全面提高員工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生產力、競爭力,企業領導和政工干部,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十七大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方針、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作為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遵循的一個基本指導原則”。切實創新、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性化感情管理,以誠持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科學性、實效性、針對性、人文性。(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高度重視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發揚大慶政工優良傳統,進一步鞏固和完善黨政齊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形成黨員政工干部行政干部人人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濃厚氛圍。大力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政治業務素質。政工干部要具有戰略思維,善于從企業的全局、長遠、根本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具有創新思維,善于開拓性預見性和超前性地思考問題;具有立體思維,善于從企業和員工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各個層次來辯證地思考研究問題;具有效益思維,善于撲捉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最佳的效果。(2)政治導航,思想引領。堅持用正確理論、先進文化武裝人、引導人、教育人。打造學習型企業。組織干部員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大局觀念、發展意識、責任意識,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3)結合實際,融入管理。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將企業理念固化于制,以柔性管理促進剛性管理。將思想政治工作覆蓋企業各個層面,貫穿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破解影響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化解矛盾,構建和諧,凝心聚力,將企業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4)典型引路,亮化于形。先進典型是企業精神的人格化,既引導干部員工學習老典型,又善于發現、選樹新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5)因人而宜,對癥下藥。關心人、理解人、公正平等,以誠待人。掌握思想脈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心理疏導。對問題員工不拋棄,不放棄,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讓一人掉隊。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6)關注民生,排憂解難。堅決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積極創造條件解決員工最迫切、最急需、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7)優化環境,文化育人。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培養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8)當好表率,帶之以行。要以清正廉潔務實的形象取信于民,增強感召力、凝聚力,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治思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