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在高校深入開展,但考核評價體系還很不完善。職業規劃教育的實效性與可行性需要通過評價體系來審核。探索合理的評價體系,對增強大學生的學習動力、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推進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0-0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1-0225-02
在目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力度正在不斷的增強。當前,高校普遍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相關課程。為了提高就業服務水平,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需要教育與考核相輔。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有待改革與完善。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則是指大學生在對過去成長背景、目前資源條件和將來可能路徑的主客觀條件等認真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等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及職業性質,結合專業特長,合理擬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為開發和獲得與職業相關因素而制訂相應的教育、培訓、工作計劃,并按照一定時間安排,采取適時的行動以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一個有機聯系、逐步開展的過程[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等同于找工作,從時間看,職業生涯規劃注重人一生的發展,而找工作是現實的階段需要;從選擇傾向看,前者注重學習能力的發展,后者注重就業環境與薪酬;從學習的效果看,前者能激發個人內在的動力,后者只是滿足完成學習任務;從結果看,前者可以促進個人制定明確的計劃、目標,采取切實可行的行動,后者只是滿足完成學習任務。因此,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發展性的指導地位。
二、大學生不同時期的狀況與困惑
大學生在高考前對未來的職業有過初步思考,填報專業時對未來職業充滿憧憬,背負著父母沉甸甸的期望,夢想著考上大學,畢業后找一份較好的工作,以后有穩定寬裕的生活。而進入大學后,在不同的時期卻面臨著不同的困惑:一年級面臨著由中學生向大學生角色轉變的困惑,同時面臨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困惑,這類困惑在未實現攻讀自己理想專業的學生中顯得尤為突出。部分大一新生,剛從高考的重負下解脫出來,往往容易放松自我,抱著“混文憑”的想法,上課打瞌睡,課余時間沉迷于上網或影視劇,對考試臨時“抱佛腳”,及格萬歲,隨波逐流。高校連年擴招,就業競爭壓力加劇,二年級學生已提前關注就業問題,學習積極、努力,但目標不明確,職業方向模糊,對選擇自己的職業和規劃職業生涯產生困惑。三年級學生在考研、留學、讀雙學位或準備求職的十字路口上徘徊,面對職業抉擇,不能縱向對比,進行合理的職業決策。四年級的學生面臨畢業,在就業壓力前對自己的職業與人生選擇問題感到十分迷茫,沒有目標,什么似乎都想干,什么似乎都不能勝任。
畢業后的大學生去找工作時,不是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就是沒有具備相應的證書,或者在工作崗位上朝三暮四,一旦感覺薪酬低于預期愿望就迫不及待地跳槽。有人可能會換到好一點的工作環境,從此穩定下來安心工作,也有人經歷幾次從零開始的初始奮斗后,明顯比同期的同學落后一些,以至出現了“啃老族”、“月光族”、“蟻族”等。究其原因,縱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如果在上大學一開始,通過對形勢的了解與把握,明確自身的就業目標,有一個相對清晰的就業定位,也許可以通過大學期間的努力,使自己在就業的起跑線上掌握主動權。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策略及意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基本策略包括自我探索、職業探索、職業定位與實施路徑、自我規劃。
1.自我探索。通過對個人的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進行深入的了解,初步形成較為全面的自我認知。90%的學生通過職業生涯測評系統來認識自己,并且通過與身邊熟悉的家人、朋友和老師的溝通,清晰的了解自己,知道我是“誰”。通過自我探索,初步形成符合自己興趣能力等的預期職業庫。
2.職業探索。首先,從讓大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入手,加強相關專業的社會作用與功能介紹,讓學生了解專業并參加實踐,使其對所學專業有感性的認識;其次,讓學生搜集與專業相關的所有職業及職業的需求標準和準入條件;最后,讓學生了解掌握職業探索的途徑、方法及內容,如職場體驗、生涯人物訪談等。
3.職業定位與實施路徑。讓學生了解職業目標的重要性,及掌握進行職業決策的方法,并科學合理地安排好實現目標的合理途徑。
4.自我規劃。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基本內容的講授,教會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步驟,形成初步的職業發展規劃,確定人生不同階段的職業目標及其對應的學習、生活、社會實踐模式。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基本策略的學習與掌握,使我們的大學生基本明確了職業規劃的思路、方法,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不斷變化、修訂的過程。這個修訂的過程,是對自己不同時期的自我進行評價、不同的需求的探索,是對自我的職業目標進行再次審視與定位,是個人攀向人生高峰的一次躍進或者是個人路徑的一次重新的修訂。通過職業探索、職業定位與職業決策的學習與鍛煉,職業規劃書的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的實踐,讓學生采取實際行動,去探索、去追尋、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自己走出大學時期的迷茫,從而促使我們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邁出堅實的一步。
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近年來各大高校陸續開設的課程,在師資隊伍方面,需要進一步地進行任課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升,不但要具備較強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知識,對于教育學、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學、心理測試均要廣泛涉獵,還需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任課教師與用人單位進行接觸少,對了解社會用人需要,員工發展趨勢等方面不足,把握市場人才的供求關系不到位,不能給予較為專業的、實際的指導。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普及,多是理論的普及。在學生當中,在學生學習動力的增強,就業能力的提高方面收效甚微,停留在規劃的表面。問題在于我們沒有較為有效的評價體系,沒有建立考核機制與獎勵辦法。在推進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關注與引導。在目標制定時,目標過于遠大、不合實際,或者目標過于模糊,不利于考核執行。學生的目標較多數都是圍繞英語四六級、榮譽證書、獎學金證書等一系列與職業目標不相關的目標而制定,顯而易見,這已經脫離了我們的職業規劃教育的初衷。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我們學生沒有強烈的規劃意識,處于被動的、等待的狀態;另一方面是我們的學生沒有積極的探索精神和科學掌握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與提高,是個人一生發展的長遠考慮。
五、依據以上問題提出的評價建議
針對現實問題,結合高校教育與管理實際,可以建立個人職業規劃檔案按照分年級進行考評。
1.大一新生入學教育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軍訓結束后,按班級建立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并要對自我進行測評,對專業進行了解,初步形成預期的數據庫。有測評結果與預期職業數據庫的為合格,同時根據完善情況定位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級。
2.大二的學生進行職業生涯任務人物訪談與職場體驗實踐,并在大二期間進行生涯人物訪談與職場體驗報告的評比,此后將優秀的學生報告作為資源共享,予以重點關注,必要的時候進行指導。我們的職業規劃老師多數是行政與就業指導人員,沒有專業的背景,可以借助優秀的學生案例,積累教學與指導的經驗,提高指導水平。
3.對大三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書進行第三方評價,通過校企聯合、社會實踐等方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書從大方向上進行把握,對規劃的可行性與發展性方面提供參考意見。從而對學生專業學習的促進上與綜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大四學生主要是跟蹤回訪,通過學生步入社會,根據具體的社會需求,對自己的職業規劃的評估與調整。
本著連續性、實用性、激勵性的原則,對我們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有效評價,進而將此項工作做到有實效,發揮我們此項工作的喚醒、引導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杜德省.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實考量及對策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5).
[2] 劉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改革探索[M].武漢:武漢人民出版社,2011.
Explor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areer plann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LIU Wei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south campus,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450063,China)
Abstract: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 but evaluation system is far from perfect.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s required to audit. Reasonable explora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to enhanc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fficiently boos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evaluation system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