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央把“穩中求進”確定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經濟發展的總基調。如何發揮司法審判職能,落實中央要求和地方黨委、政府戰略部署,依法推進和保障當地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是擺在各級法院面前的重大課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關鍵詞:人民法院;保障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5-0162-02
今年,中央把“穩中求進”確定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國經濟發展的總基調。如何發揮司法審判職能,落實中央要求和地方黨委政府戰略部署,依法推進和保障當地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是擺在各級法院面前的重大課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筆者認為,應至少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大推進力度。
一、必須立足發揮司法審判職能,營造有利于“穩中求進”的良好環境
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作用,妥善審理各類案件,全力推進平安、和諧、法治、誠信、幸福龍江建設,既是人民法院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憲法法律責任,也是落實“穩中求進”總基調,服務保障我省經濟社會全面健康科學發展的基本出發點和根本立足點。
(一)強化打擊職能,為“穩中求進”提供穩定的治安環境
要嚴格貫徹執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刑法修正案(八)》和即將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準確把握法律政策規定、具體案件情況、社會治安狀況和社會公眾反響,穩妥做好重大敏感案件、集團犯罪案件的審判工作,尤其要依法嚴厲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暴力恐怖犯罪、“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犯罪、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暴力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涉眾型經濟犯罪、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犯罪、重大交通肇事犯罪、貪污賄賂瀆職犯罪,積極參與打黑除惡、掃黃打非等專項行動,嚴厲懲處極少數,教育感化大多數,促進平安龍江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穩定的治安環境。
(二)強化規范職能,為“穩中求進”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積極參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專項行動,引導和規范市場經濟行為,鼓勵公平競爭,倡導社會誠信,建立健全社會誠信體系。審慎處理涉及企業改制、破產清算、股權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等案件,依法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依法制裁非法集資、非法傳銷、制售假冒農資等生產、流通、金融等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依法加大執行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執行聯席會、執行聯動威懾機制、定期發布不履行生效裁判信息等制度機制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治理執行難的強大合力,兌現合法權益,制裁失信逃債行為。加強與工商、稅務、銀行等協作配合,加強信息交流與溝通,努力形成發現、預防、控制和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合力,為招商引資和各類經濟主體健康發展提供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三)強化調解職能,為“穩中求進”提供和諧的社會環境
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司法調解與行政調解、仲裁調解、人民調解、行業調解的協調聯動機制,整合多方力量,實現各種調解手段的有效銜接,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避免矛盾激化。對常見多發糾紛,要注重發揮人民調解組織貼近群眾、手段靈活的優勢,爭取以快捷簡便的方式予以化解;對勞動爭議、人事爭議、農業承包合同糾紛,要努力通過仲裁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加以化解;對歷史遺留、宏觀政策調整中引發的群體性、連帶性矛盾糾紛,要充分發揮黨委領導和政府主導作用,引導當事人先行通過行政調處渠道解決,確保矛盾糾紛及時有效化解。要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出發,進一步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制度,使司法救助制度更加完善,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必須自覺踐行能動司法理念,不斷強化服務保障發展的有效措施
人民法院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必須正確把握和處理司法能動性與司法功能有限性之間的關系,既要堅持以能動司法理念指導司法審判實踐,主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又要注意劃清能動司法與司法萬能論的界限,不能包打天下、違法越權行使審判職能
(一)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及時出臺司法指導意見
時時關注我省經濟發展進程,深入研判相關案件規律特點,及時制定出臺司法指導意見,開展好服務保障工作,防止政出多門、各自為政,形成整體合力,提高服務保障效果。結合目前我省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情況,按審判戰線加強調查研究,及時調整、修訂和完善服務我省大農業、大礦山、大油田發展,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促進對俄、日、韓貿易,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化解土地承包糾紛、征地拆遷糾紛、旅游糾紛、醫患糾紛等方面的司法指導意見。
(二)積極開展“司法服務大走訪大調研”活動,積極回應企業、社會司法需求
各級法院要經常組織法官走訪調研我省在推進“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中油田、煤礦、農區、墾區、森工、鐵路、交通、非公企業等發展運行的新變化,以及對審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找準服務經濟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抓住突出問題,及時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及時提出司法建議,認真聽取企業領導、員工、社會各界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司法審判工作的意見建議,及時加以改進,切實滿足各方面的司法需求,回應關切期待。
(三)加強審判監督指導,提升整體服務保障水平
要落實最高法院和省法院的要求,加強對重大案件的統籌協調。對涉及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新型、重大、疑難案件以及涉眾、集團訴訟案件,各地各級法院之間要加強信息溝通,認真執行請示報告制度;上級法院要加強協調指導,依法平等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爭取最佳審判效果。要加強對重大案件的統籌處理,在堅守法律底線前提下,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運用多種手段處理好企業破產、國企轉制、債務糾紛等案件,用好用活訴訟保全、先予執行等訴訟措施,既依法維護公平正義,又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三、必須切實肩負起社會管理職責,積極推進社會管理的創新發展
人民法院每一項司法審判工作、審理的每一起案件都是參與社會管理的具體實踐。在當今社會轉型加快、新老矛盾疊加交織的情況下,只有不斷推進和創新社會管理,社會才能和諧有序,經濟才能平穩較快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參與和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既是歷史賦予人民法院的光榮使命,也是人民法院責無旁貸的神圣職責。
(一)堅持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之一。司法公正作為人民法院工作的靈魂和生命線,是社會公正的重要內容,又是促進社會公正的重要途徑。只有公平公正審判案件,從而化解矛盾糾紛,修復被破壞的社會關系,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人民法院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基本價值才能得以實現。
(二)堅持公開司法,推進法治建設進程
人民法院在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強化全民法治意識、弘揚法治文化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過以案講法、庭審直播、法律“六進”等方式,發揮普法宣傳功能,把人民法院打造成為重要的普法宣傳陣地和法治文化建設平臺;要把弘揚法治貫穿執法辦案全過程,讓廣大民眾在親身感受司法、參與司法、了解司法的過程中,培養法治意識、規則意識,自覺參與法治實踐,夯實依法治國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占領法治文化陣地,自覺通過執法辦案彰顯法治文化的發展方向,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廣大民眾理解和認同,促進全民尊法、守法社會氛圍的形成。
(三)堅持協同司法,監督支持依法行政
行政機關是承擔社會管理職責的重要主體,其社會管理行為的效果決定著整個社會管理目標的實現。人民法院要注重通過處理行政訴訟、行政非訴執行和行政賠償案件,監督支持行政機關依照法定權限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對在審判、執行、信訪等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人民法院要通過司法建議、行政審判白皮書等形式,及時向政府或相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推動政府依法管理社會事務,依法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