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過去的這個6月,騰訊大張旗鼓的開放平臺周年慶以及馬化騰言辭懇切的的灰度法則在互聯網上盛傳。而就在近日,騰訊QQ瀏覽器宣布將通過新版本支持開發者使用HTML5語言進行開發,騰訊QQ商城開放平臺將進行重大調整的呼喊也在互聯網甚囂塵上。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其結果是,騰訊開放平臺的營銷近日顯然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然,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作為擁有7億多QQ活躍用戶,超過40萬開發者的開放平臺,眾人對騰訊開放平臺的質疑聲也不曾斷過。
怎一個亂字了得
有別于91移動應用平臺、機鋒論壇等單一的移動端開放平臺,騰訊開放平臺包括騰訊朋友、QQ空間、騰訊微博、騰訊搜搜等多個部分。如今手機QQ瀏覽器也加入開放平臺大軍,意圖在占據用戶PC端的同時也占據用戶的手機桌面。如此規模宏大的布局,若非具有騰訊強大用戶基礎和復雜的產品線是不能完成的。
由目前形勢來看,QQ空間開放平臺就是類Facebook模式。而微博開放平臺則是騰訊在以社交時代的表達方式重塑用戶的關系鏈。早在去年的騰訊開放大會上,馬化騰就曾對微博開放平臺有過這樣的的表示,希望能把QQ空間中的應用移植過去試一下,更多的創意留待開發者來發現。
而Q+無疑屬于騰訊的概念產品。據了解Q+是整個騰訊開放平臺的一個分支。一方面,Q+是QQ用戶的應用程序商店,一方面也是QQ用戶通訊、社交和共享內容的平臺。騰訊的目的在于希望通過這一平臺將社交功能和關系鏈直接接入用戶的桌面。新近消息頻出的手機QQ瀏覽器,也正在成為騰訊開放平臺的重要一部分,據了解,擁有X5內核的支持的手機QQ瀏覽器,為用戶提供包括獲取用戶身份信息、批量獲取用戶信息、驗證登錄態openkey 續期等在內的多種接口,意圖幫助開發者通過HTML5成功運行大量Web App。從QQ空間的PC平臺,到QQ瀏覽器的WEB平臺,再到手機端的應用平臺,騰訊的戰線不可謂不長。而這么長的戰線,也的確讓開發者們眼花繚亂。
“騰訊的平臺太多了,我們常常不知道一款產品放在哪里才最合適,甚至被告知要調整位置,有點亂。”移動開發者這樣向記者表示。網友“忍野控”發微博稱“我很疑惑,騰訊的開放平臺那么多,互相競爭,不會造成內部資源消耗么?”與此同時,也有網友在微博發文表示,騰訊開放平臺接口不嚴謹以及API問題重重等。
“應用寶的WEB端頁面其實用起來不太好,感覺有點亂。”快速問醫生的市場推廣人員這樣告訴記者。之后他又補充:“當然,那只是WEB1.0的體驗,應用寶2.0升級之后,這個WEB首頁就給力多了”。雖然稱不得質疑,但是開發者的聲音也從側面反映了騰訊的開放平臺還是太新,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
某新興社交應用開發者也對記者表示:“與91平臺、機鋒網等這些專業應用平臺相比,騰訊在審核機制上效率并不是很高。而在對開發者的維護和客服體驗中,騰訊反應也相對滯后。”據悉。91移動開放平臺、機鋒網等應用平臺有客服人員24小時值守,在對開發者產品調整之前都會提前進行溝通。而騰訊、新浪等大平臺常常是下班就找不到人,讓開發者頗為苦惱。“如果一定要給他們打分,91、機鋒都能得90分,而騰訊可能只有80分” 他形象的比喻道。
對此,騰訊方面的回應是,由于平臺正處于發展高速發展期,一些機制正在不斷完善中;騰訊的審核流程包括:提交審核——騰訊方對應用進行審核(1-2個工作日)——確認上線——應用上線——已上線應用運營管理。由于騰訊開放平臺包括幾大平臺,資源豐富,因此對于一些新入開發者需要一個適應的時間,才能發現其魅力所在。騰訊的優勢在于多平臺可以給開發者提供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多樣化的用戶群,其每個平臺的規模都是億萬級。同時,騰訊也正在推進各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目前已經可以實現一次接入Q+、QQ空間、朋友網、騰訊微博等平臺的功能,未來平臺之間可能打通,如PC 無線一體化。
我們可以理解為因為騰訊戰線太長,未必有足夠的精力顧及每一個開放平臺,所以才會讓開發者體驗沒有那么好,但是,開發者有自己的選擇,為了推廣產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平臺,開發者很有可能因為體驗不佳而離開騰訊。
對于開發者的離開,騰訊方面認為:騰訊開放平臺合作開發者數量正在快速增長中,截止目前,騰訊開放平臺上的注冊開發者超過40萬人次,超過20萬款應用成功注冊;第三方應用的日活躍用戶總數突破2億,日活躍用戶超過千萬的應用有3款。截至2012年5月,騰訊給到第三方的總分成收入累計超過10億元,單個開發商最高月分成收入超過2000萬元。個別的開發者在中途選擇離開,這屬于產品開發中優勝劣汰的正常現象,因為好的產品首先必須獲得用戶的認可才能走的更遠。
40萬開發者入駐,超過40,000款應用提交上線申請。這樣的數額的確值得業內人士贊嘆,而且,國外熱門應用如 Zynga旗下游戲星佳城市、知名筆記軟件公司Evernote中文版產品“印象筆記”等國際熱門應用,在入駐中國市場之時,都優先選擇接入騰訊Q+開放平臺,國外產品對騰訊的認可和鐘愛可見一斑。用馬化騰在騰訊開放大會上的話說:開放,不是一種態度,而是能力。擁有十億企鵝用戶的騰訊顯然是具備了開放的能力,那么,其態度又如何呢?
誠意不足
“我只能說對于開發者來說,新浪開放平臺工作人員效率要比騰訊高,同時申請兩個相同APP的微博應用,同時用QQ和相關BD打過招呼,新浪微博2小時之內幫忙解決所有問題,并審核通過。騰訊微博至今沒有通過,讓我稍等……感謝”。這是某移動從業者發布的微博內容。
在探討騰訊的誠意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如下幾條新聞。
2011年6月20日,騰訊的開放大會拉開帷幕,宣布徹底開放騰訊朋友、QQ空間、騰訊微博、財付通、電子商務、騰訊搜搜、彩貝以及QQ八大開放平臺。會上騰訊還表示,截止2011年上半年,已有近2萬個合作伙伴已經或正在準備接入騰訊開放平臺,未來將擴充到10萬,共同參與騰訊高達200億元的合作分成。但是,之后爆出的新聞是,與騰訊平臺合作,開發者只能拿到2~3成的分成比例。相比蘋果的7成和Facebook的8~9成。騰訊的真誠態度的確在一段時間內引發公眾質疑。我們可以理解為騰訊是唯一真能讓開發者在國內賺到錢的平臺,所以分成比例自然可以調低,但是卻有互聯網資深從業人員表示,騰訊此舉背后隱藏的是一個強權公司的施舍心態,而并非真正開放的心態。
2011年底,騰訊宣布調整分成比例,新的分成比例規定,對于月度收入在10萬元以內的中小開發商,騰訊將不參與其分成。月度收入在1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的開發商,開發者分成上限將提升至70%;月度收入100萬元至1000萬元規模的開發商則與騰訊各取50%。對于新上線的應用,騰訊還將提供為期三個月的免費服務器支持。由此看來,騰訊此舉意在扶植中小商家,貌似擔當起了老大的責任。然而,將360、新浪、百度等幾大派系的開放平臺與騰訊開放平臺進行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騰訊的分成比例調整,并非僅僅為開發者牟利那么簡單,擁有絕對用戶優勢的騰訊,此舉更像是在確立自己在社交游戲領域的優勢地位。畢竟,進駐市場較晚,競爭又如此激烈,在各家紛紛提高分成比例的同時,騰訊需要確立自己長久以來的盟主地位。
此外,我們還需要了解的一個事實是,開放平臺未來很有可能如操作系統一般常駐用戶桌面,如Angry Birds、Zygna等這樣的優質公司很有可能就在開放平臺上誕生,那么,開放平臺是不是具備了充分自由的生存環境和市場,就需要考量。
開發者探路,平臺收割?
“業界沒人敢說比騰訊幫開發者賺錢更多。”這是騰訊開放平臺常常引以為豪的話題。當然,因為業界沒有誰的用戶可以抵得上10億企鵝的力量。事實上,騰訊的開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兩個字——用戶。與騰訊相比,其他開放平臺與之不相上下,而唯有騰訊的10億注冊用戶和7億活躍用戶,是其它平臺所不具備的。換言之,大家選擇騰訊平臺,都是因為看中了它巨大的用戶數量,哪怕有可能因為產品與騰訊自有產品雷同而難以上位,開發者冒死也還是會選擇先去露個臉。“其實我們產品的定位和用戶群跟91移動平臺的客戶更為吻合,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不會去騰訊,畢竟騰訊龐大的用戶群體是別家不具備的。”某移動互聯網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如何平衡自身和開發者的利益?做一個開放平臺,然后自己也強勢做應用放在上面,這是平臺的大忌,傳說中的裁判運動員一起干。但是,要騰訊把這些應用都撤了,明顯不可能,這些應用,都是支撐起騰訊產品大廈的各種支柱。以PC端的騰訊應用寶為例,打開頁面會很快發現,排名靠前的應用排行榜中,騰訊自有的產品占據了一半以上的比例。面對這樣的現狀,有移動從業者向記者表示:“這些都是大家下載量比較多的產品,當然,也不能避免暗箱操作,畢竟后臺還是掌握在騰訊自己手里”。
那么,騰訊要如何取得開發者的信任,同時保持自身的產品具有優勢,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對于公正性問題,騰訊方面的回答是:騰訊的所有展示結果均由系統按照相應的規則算法生成,以所有應用運營的數據為支撐。作為平臺方,騰訊對于所有開發者都一視同仁,開發者的成功便是騰訊的成功,因此只有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才能促進開放平臺健康持續地發展。雖然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想要做好開放平臺只要不為就行了。但是,開發者面對的是騰訊,想要騰訊做到不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長久以來,騰訊給業界的感覺都是從不做出頭鳥,只是做跟隨者。而且,從前是開發者各自為戰埋頭自己干,干不好算了,也許干好了很可能就被騰訊或者其它公司給抄了,而現在是騰訊依靠自己大平臺高流量的條件來吸引開發者,有能力無資金的人聚集在這里,一旦產品有所創新,或者成功了,想要避免抄襲都成為不可能的事。那時候開發者所要面臨結果不外乎如下幾種,要么是像當初的開心農場,因為火爆而被騰訊收購;要么就是半死不活的在騰訊的平臺上存活著。而騰訊的開放平臺,很可能成為騰訊的新產品孵化中心。不管哪種結果,都讓開發者喪失了成為一家大公司的可能。也就是說,騰訊的開放平臺,缺乏培養大公司的優質土壤。
對于是否擔心會被騰訊抄襲的問題,眾多開發者都無奈笑言:“騰訊有自己的競爭優勢,他們總會把產品修改的更為符合國人的心態和使用習慣,說不擔心是假的,但是我們更相信依靠自身的力量來贏得客戶。”“當然,我們也希望騰訊能真正拿出自己有價值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出來,大家一起公平競爭。” 已經在騰訊平臺進駐的某移動開發者這樣說。
與其在別處仰望,不如在這里比肩。騰訊的微博口號呼喊的頗具親和力又不失文藝。其開放平臺也大有讓開發者來自己平臺一起比肩,騰訊依靠自身力量成就別人的架勢。但是,一如李開復在騰訊開發者大會上所言,“平臺(自己)永遠不做任何的應用,那是一個完美狀態。”而騰訊的完美狀態,顯然只屬于自己。
那么此時,建立一個開發者聯盟就顯得極為必要,畢竟,開發者們面對的是騰訊,而除此之外,還有百度、新浪、360等互聯網巨頭,作為弱勢群體的開發者,需要一個有效的組織和依靠讓自己團結起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以及團體的協作力。而這,才是促使移動開發者們真正長久存活的根本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