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對于普通人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泡沫局面下,如何配置我們的資產,更有效率地在泡沫下生存,避免未來的崩塌。
很少有一本對中國經濟的論著能像尼古拉斯·拉迪的《中國經濟增長,靠什么》一樣,以翔實的數據就能讓人觸目驚心,而回顧中國經濟社會過去10年的歷程,又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壓抑和對時代的驚怵。
《中國經濟增長,靠什么》真實反映了這種感受和中國經濟的現實以及背后的原因。特別是房價高企、老百姓對于通脹的直觀感受,在這本書中都可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正如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前主任、哈佛大學教授勞倫斯·薩默斯的推薦“尼古拉斯·拉迪作為中國經濟政策最精密的觀察者地位無人可取代”。
作者以展望未來的態度研究過去幾十年特別是近十年的歷史,認為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在于:停滯的要素定價改革、人為的利率扭曲。
從2003年開始的實際上的負利率,導致了中國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減少,同時因為收入效應使得中國家庭反而增加存款,成為負利率下凈存款的受害者。這相當于國家通過金融政策征收隱形稅收。
中國存款實際利率為負的形成在于2003年前后,表面上是中國為了防止人民幣升值預期開始實行的匯率干預。然而,央行同時在國內通過控制利率,以極低收益債券和準備金進行對沖,而購買者多是商業銀行,為了保證商業銀行的收益,更加強化了存貸差和負利率。
如果你的記憶沒有上鎖,應該可以清晰地知道房價開始騰飛式上漲,實際上就是從這一時間點開始的。
而中國家庭唯一可以逃避隱形稅收的方法就是抵押貸款購房。抵押貸款購房的家庭減少了他們在銀行的存款凈額,這是中國房地產投機的根本原因,因為中國沒有其他資產可以投資。
實際上,金融政策主要是試圖讓中國制造業擁有廉價的成本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匯率價格優勢,但是光有金融政策不足以構成強烈的正反饋循環。中國對于能源、電力等領域的價格控制,實際上也是為了保證制造業的優勢。這種要素補貼,擠壓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相當于利用要素工具,使得沿海制造業對全國其他地區和非制造業征收一種隱形稅收。
一手控制資金成本,一手控制要素成本,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至此,中國經濟的自我強化的正反饋循環便正式構成,國家通過要素控制和負利率這兩種對于老百姓的隱形稅收以及匯率的控制,使得中國產品獲得大量外匯,而因為金融匯率、資本賬戶、利率的操控,又反過來引導更多資本進入制造業和房地產。
所以我們看到,負利率、要素價格控制的政策又推動了房地產投資熱潮以及相關制造業行業的投資,大量的投資導致制造業競爭加劇和過剩,加上房地產投機導致企業成本上升,使得整體收益下降,經濟更加依賴于投資和出口拉動。
同時,負利率下的收入效應導致中國家庭儲蓄率反而飆升,可支配收入大大減少,國內消費需求嚴重不足。
要扭轉制造業成本問題,必須放松對于利率的控制,這也是控制通脹的重要手段。作者在書中對于未來的政策走向有更加翔實的觀點闡述,這種闡述既表現了作者的理論素養,又帶著對中國政治傳統以及中央和地方博弈的深刻理解。
老百姓更加感興趣的是在現行政策下可以做點什么。作者暗示,中共十八大過后,新任領導班子可能會花一定時間來鞏固權力,所以現行的負利率可能會延續。在這一政策引導下,房地產價格還有上漲空間,由于有成本和匯率價格的優勢,出口產品不會太差,中國需要一個過程轉變。
當有一天,看到媒體上討論有關上述幾個問題的苗頭時,我們知道,應該尋求其他安全投資了,或許泡沫時代就該終結了。認清泡沫的實質,幫助我們安全度過泡沫的一生,或許是該書最大的價值。
編輯:王巧貞380829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