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學校進行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課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1)教師只管講,不管學生“想”不“想”。(2)課堂提問多,探究少。(3)重文輕圖、有圖不用、用圖不導。(4)教學氣氛不民主,不平等。(5)重自然、輕人文、不重視德育。概括起來就是:“講講——聽聽——接受——鞏固”,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推進素質教育,所以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實施地理素質教育的途徑之一。對于我校提出的“四環節”教學模式,應用在地理課堂的全過程是這樣的:(1)質疑導讀、全面感知。(2)合議解惑、啟迪思維。(3)精講概括、深化理解。(4)精煉測試、鞏固記憶。四個環節進行的,現以“工業生產與地理環境”一節教學為例,將此程序教學法及其運用介紹如下:
一、質疑導讀,全面感知
教師在備課中根據教學大綱、考試說明、教材和學生情況制定出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然后按目標要求和教材順序精心設計出一套“自學思考題”供學生自學。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3—5分鐘)看完規定的教材內容(包括文字及圖像),全面感知。在讀書看圖的過程中,要以思考題作為線索和歸宿,要求學生在書、圖上注明符號,勾畫出關鍵的詞語。讀書一般是自己看,必要時也可指定學生閱讀,老師“點睛”,有的內容也可以集體朗讀。這樣不但可以防止學生的盲目性讀書浪費時間,還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有利于老師對于課堂的控制。如在學習高中魯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三單元中第二節“工業地域的形成”時,擬定了以下的思考題:(1)工業聯系有哪些方式?(2)工業為什么要集聚,集聚的目的是什么?(3)工業為什么要分散?為什么能分散?分散到哪里?幾個問題一拋出來學生對于教材自然而然的就清晰了。“地理”這個“理”明白了,再分析“地”就容易得多了。魯教版必修2中圍繞著“區位”一詞,教材都是先講“理”再講“地”。全面感知教材,把教材中的主線找出來利于學生從宏觀上掌控教材。
二、合議解惑、啟迪思維
當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讀書看圖這一程序后,教師可以根據質疑的內容、層次,逐一要求學生思考、議論和回答,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認識程度和理解水平,以及直接運用教材相關知識回答問題的能力,為教師重點講解、突破難點尋求論點和方法;緊接著教師應及時向學生進一步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處于疑問——思考——解疑——新的質疑的思維活動中,以促進知識的遷移、深化,達到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這一節中的重點是工業地域的形成,難點是理解工業聯系和工業集聚的現象。為此,有下面的問題,如何從工業聯系的種種根源辯證的看待工業集聚和工業分散。這個程度實際上是第一個程序向第三個程序的過渡,起到承上啟下、為下一程序教學作鋪墊。設計這個程序的好處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智慧,開拓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三、精講概括,深化理解
經過前面程序過程后,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知識,但在頭腦中還比較零亂,容易遺忘,甚至有的學生還有疑問未解。那么教師就要根據合議解惑的深度和學生尚未解決的困惑以及本課終極目標對知識、能力的要求,一方面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重點講解,突破難點,在講的時候最好是邊講邊繪圖,做到圖文結合,圖文轉換,拓寬加深,注意把知識的內在聯系、結構變化講清,將靜態的文字系統變成動態圖像系統。重點講解的時間取決于教材本身的深度、廣度和跨度,取決于學生理解的程序,另一方面要把知識概括成系統化、網絡化或圖表化,讓學生便于理解、掌握。
以“工業地域的形成”教學為例,在進入第三個程序的過程中,首先要學生通過給一些材料來分析“北京中共關村電子工業園區”和“摩托羅拉公司”等分析工業的集聚和分散,家鄉的工業地域的形成等。用工業聯系的根源學會判斷工業集聚或分散。
這個程序的教學,不僅是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再認識,加深理解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知識分析、概括和綜合的過程,更是教師將教法與指導學生學法融為一體,落實雙基,培養能力的重要過程。
四、精煉測試、鞏固記憶
經過上述三個程序后,學生對課本上知識的地理特征、因果關系、地理規律乃至于地理能力究竟理解、掌握、運用得如何,必須通過一定的檢測來完成。練習題通過對基礎知識的復習和練習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用足,用好每一道練習題,充分挖掘習題的功效,將更有利于我們提高課堂效率。檢測題要精選,要有“精品意識”,不宜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宜過深過難,拓寬有“度”,作為課堂,作為課堂練習,要緊扣教材的雙基要求,緊扣本課的終極目標,做到檢測題要有針對性、系統性和多樣性、時限性,大多數學生能在5~8分鐘完成,最后教師講評。這樣做可以對薄弱部分進行補救,對錯誤認識加以糾正,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然而,練習是靜止的,如果教師為練習而練習是不可能實現練習中載體價值的。只有我們本著一切為孩子發展的宗旨,充分挖掘練習中的豐富內涵,才能實現教育人目標的多元化,才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呂城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