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將詩歌引入到化學教學中,增強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促使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加強了化學知識與社會、與相關學科的聯系,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嘗試。介紹了自己在化學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過程中穿插詩歌教學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化學;詩歌;課堂教學;實驗教學
根據新教材的內容,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巧妙地運用詩歌進行化學教學,必將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 要學生學習化學” 為“學生要學習化學”。詩歌以其朗朗上口的形式,可增強化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有利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其化學科學素養,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我根椐自己的課堂教學實驗,積累了一些詩歌,并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完善, 這些詩歌利記易誦, 深受學生歡迎。
1.在講解必修1鈉的性質與應用時,我自編了一首散文詩《為鈉奏曲》,總結了本節課的知識點,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課堂效果好。
你是Na兒,我是H2O(兒),我承載著你的軀體,我是你游動的舞臺,水面上有你翻滾的英(銀)姿。雖然你剛遭凌遲的酷刑,接著又受無情的揉搓;但你的激情仍化作閃亮的小球,發出“嗤嗤”的歡呼……你散逸出最后一縷氣體,便銷聲匿跡;而給你一滴單調無色的酚酞,你便又化作火紅的喜慶。
你散發出黃光,穿透霧靄,指引航向。你使出你的殺手锏——強還原性,奮力將你的朋友——Ti(鈦)等從牢籠中營救;你更是冒著酷暑,將你的長兄——K(鉀)從集中營中釋放;然后兄弟一起,又去給原子反應堆導熱降溫。一旦暴露,你便將氧化、水化、潮解、中和、風化盡收囊中。
好了,你不要太得意,更不能放蕩不羈,靜靜地躺在煤油里,那兒才是你的自留地。
2.在講解CaCO3、CaO、Ca (OH)2之間的相互關系時,運用明代大政治家于謙著名的《石灰吟》講解, 效果十分明顯。“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教師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從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角度來分析。“千錘萬鑿”是艱辛采掘石灰石礦的真實寫照,“烈火焚燒”是堅硬的石灰石鍛燒分解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的前提條件,“粉身碎骨”是泡制熟石灰,同時放出大量熱量的真實描述,“要留清白”是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的生動寫照。《石灰吟》將抒情與闡釋科學知識相結合,“清白”之中有化學。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3.在復習“甲烷”時,我發動學生將甲烷的性質、實驗室制法等進行詩歌創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詩歌內容為:“天然氣里是甲烷,主要產地在四川,西氣東送進上海,丹陽居民‘通氣管’。實驗室里可制取,醋酸鈉(無水) 和堿石灰,試管管口向下傾,藥品分開先烘干,輔助試劑氧化鈣,疏松透氣腐蝕。性比烯烴要穩定,分解取代和點燃, 貢獻雖大勿驕傲, 瓦斯爆炸很糟糕。”既復習甲烷的性質、實驗室制法等內容,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真是一舉兩得。
4.在復習烴的衍生物時,部分學生對乙醇氧化成乙醛、乙醛氧化成乙酸、乙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難以掌握。我用“祝酒歌”中的一段歌詞“美酒飄香歌聲飛,朋友啊請你干一杯——舒心的酒啊濃又美,千杯萬盞也不醉”來說明乙醇緩慢氧化成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這樣,學生對于方程式由感興趣而熟練掌握了。
5.氫氧化鈉的性質雖然不是難點,若編成詩歌的形式,教學效果更佳。氫氧化鈉屬堿類,有個俗名叫燒堿;它在空中易潮解,密封保存性不變;它還具有腐蝕性,手摸有些滑膩感;石蕊滴入堿溶液,由紫可以變成藍;堿液和酸起反應,立刻中和生成鹽;堿液之中加膽礬,生成藍色的沉淀;遇到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水和鹽;燒堿用途多又廣,造紙紡織和印染。這樣學生對于氫氧化鈉的性質就十分容易掌握了。
6.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抽象難理解難記憶,師生共同編寫了如下詩歌:原子核外有電子,電子排布有規律;電子盡量排內層,離核越近能量低;能量高的離核遠,,距核越遠易失去。稀有元素外排8,結構穩定性格疲;外層電子少于4,性質活潑易失去;外層電子大于4, 易得電子性格急。再聯系習題逐一講解, 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此外,在平時的化學實驗教學中,也可以運用詩歌教化學,使學生迅速地記住實驗的要點和注意點,下面列以必修1涉及到的化學實驗為例:
(1)過濾操作實驗
斗架燒杯玻璃棒,濾紙漏斗角一樣。過濾之前要靜置,三靠兩低不要忘。
(2)蒸餾操作實驗
隔網加熱冷管傾,上緣下緣兩相平。需加碎瓷防暴沸,熱氣冷水逆向行。
(3)萃取操作實驗
萃劑原液互不溶,質溶程度不相同。充分振蕩再靜置,下放上倒切分明。
(4)物質的量濃度溶液配制
算稱量取步驟清,溶解轉移再定容。室溫洗滌莫忘記,搖勻標簽便告成。
(5)氨氣的制取實驗
消灰銨鹽熱成氨,裝置同氧心坦然。堿灰干燥下排氣,管口需堵一團棉。
在提倡素質教育、教學園地百花齊放的今天,用詩歌教化學,能引導學生自發地改換一種思維形式來學習化學,的確是一種嘗試。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呂城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