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許多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要么是教師“滿堂灌”“一言堂”,學生做忠實的聽眾,快速記錄員;要么是教師設計好多個問題,然后提問,學生挨個起來回答。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得極其被動,成為知識的接收器,創造性被嚴重扼殺。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質疑釋疑,課堂練習四個方面試探怎樣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關鍵詞】課堂教學;主體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形成個性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培養人才的質量。因此,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題。
課堂教學的實質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知識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了,課堂教學就有了活力,從而使教學相長,產生效力。因此,學生的主體性,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就得多從學生的角度來組織課堂。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以趣激情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中,如果把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學生則會在樂學的氛圍中主動地、高效率地獲取知識。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有一堂課曾讓我頗受啟發。那是我在教學《皇帝的新裝》的過程中,分析了文中人物的性格后,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角色有皇帝、騙子、老大臣、誠實的官員、騎士們、典禮官、百姓們、小孩子、小孩的父親等,另外還有旁白。學生熱情非常高,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紛紛舉手要求參加,我讓學生自己推選角色人選,然后提出朗讀的具體要求,讀出人物的語氣,口吻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個性特征,并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自己該怎樣讀。同組的同學紛紛出謀劃策,朗讀效果出奇的好,騙子的油頭滑腦、阿諛逢迎,皇帝的傲慢自負、愚蠢可笑,老大臣的老于世故、故作鎮定,小孩子的無所顧忌、天真單純等都表現得活靈活現。
二、以法導學
這里的“法”不單指平常老說的教法,更指容易被忽視的“學法”。教的唯一目的是促使學生“學”,教會學生“學”,因而要在教學實踐中,把教學的重心從“教”轉到“學”上來。
重視學法指導,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最優途徑,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學生是否具有這種能力,是衡量他們“主體”作用能否得到發揮的重要方面。我在教學中有時直接介紹學法,有時在教法中滲透轉化學法,有時在教學過程中及時點撥、引導和總結學法。比如,我在教了《黔之驢》之后,讓學生歸納文中的“一詞多義”。
“文句‘以為神’中‘以為’是‘把……當作……’的意思,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還有沒有類似的用法?”
學生紛紛舉手,踴躍發言:“《幼時記趣》中的‘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為……’也是‘把……當作……’的意思。”
“老師,還有,‘以土礫凸者為邱’。”
我又問:“這篇課文中還有一個‘以為’,哪一句?是什么意思?”
“‘以為且噬己也’,是‘認為’的意思。”
接下來,我又讓學生歸納了“益”、“因”、“窺”、“然”等詞語的用法,效果都非常好。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注意了學生的學法指導,及時點撥,讓學生在討論中準確了解詞義,同時教給他們掌握“舉一反三”的方法。
三、以疑啟思
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教師有意識地使學生不斷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有了疑問,才能產生興趣,產生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熱切愿望。因此,教師要做到:
1.鼓勵和教會學生質疑設問
教師應創造良好的問題意識環境,教學中應充分愛護、尊重學生的質疑意識,讓他們積極思維,對提得好的問題要及時表揚,提錯了幫助他改進后鼓勵再提。如何教會學生質疑設問呢?首先,使學生樹立不唯書、不唯師,敢于問個為什么,敢于提出懷疑,有這種精神就有了質疑的前提;其次,教會學生質疑方法,可以從課題中,從課文內容中,從標點符號中等質疑,從相同中找不同點,從書中,從教師講解中發現問題找出矛盾,就有問題可提了。
2.引導學生自己釋疑
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情景,不但要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敢于讓學生提出問題,更要培養他們追根求源,不斷探索的精神。比如,在教學《展示華夏文化魅力》時,先讓學生讀題目,再讓他們談讀題目后產生的疑問,引導學生讀題質疑。學生提出了問題:“這是一篇人物通訊,為什么不以《貝聿銘傳》或是《一個偉大的建筑家》為題,而以《展示華夏文化魅力》為題呢?”又有學生提出:“從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文章是要表現貝聿銘深沉的愛國之情,那么他的愛國之情到底體現在哪里呢?”我把這些問題一一寫在黑板上,并不急于解答,而是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相互啟發、思考,讓學生自己解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四、以練促用
我們提倡課堂教學中講練結合,精講多練,是為了在練中幫助學生發現知識,應用知識,形成技能。
眾所周知,語文不同于數、理、化等偏重于理性思維的學科,而是具有很強實踐性的。語文學科的“練習”不可能只是一個“嘗試、鞏固、熟練”的簡單過程而已。要培養學生較高的語文素養,必須要加強其聽、說、讀、寫等各方面、全方位的鍛煉。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自主練習的條件。
自主練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動的、主動的、獨立的活動。給學生創造自主練習的條件,首先,要把教師的活動大幅度減下來,在訓練的時間、訓練的量、訓練的面上都予以保證。每節課應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讓給學生讀寫聽說,思議評結,練習作業等,盡量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訓練。
總之,以練習為載體,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是課堂教學深化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合興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