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通過具體的例題來討論如何將“一題多解”這種能夠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解題靈活性的物理方法,更好的融入課堂,以提高課堂效率。更進一步的要求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在一題多解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促進同學們間的相互協(xié)作。
【關鍵詞】一題多解;課堂效率的提高;解題的靈活性;相互協(xié)作
“一題多解”顧名思義就是一道習題有多種不同的解法,在理科教學中有著廣泛的運用。體現在物理教學中就是一道物理習題可以利用公式法、圖像法、歸納法、形成模型法、假設法等各種解題方法;一道物理習題也可將力學、運動學、能量、動量等物理知識融會貫通。特別是在高三的復習中,學生對高中物理知識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原本所熟悉的習題就有了更多的解題方法。如何將“一題多解”更好的融入課堂,利用“一題多解”提高課堂效益,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促進同學間的相互協(xié)作呢?對于這幾點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一題多解”與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高效課堂,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不管是之前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還是現在正風靡的電子白板,都極大擴充了課堂容量,提升了課堂效率。而我們的“一題多解”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例1.一列火車總質量為M勻速前進,有一個質量為m的車廂脫節(jié),在司機發(fā)現時候火車已前進了L米,司機立即關閉油門,已知阻力與車重成正比,牽引力為恒力,車與脫節(jié)車廂最終都停止,求車與車廂相距多遠。
解法一:運動學:車頭先做勻加速,后做勻減速,設初速度為V1;在他發(fā)現脫節(jié)時列車的速度為V2,勻加速階段的加速度a1=Kmg/ (M-m);有2a1L=V22-V12;勻減速階段的加速度a2=Kg;2a2x=V22;即車頭走過的距離S1=L+x;車尾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a3=Kg;車尾走過的距離2a3S2=V12;所以S=S1-S2=ML/(M-m)。
解法二:動能定理:車頭應用動能定理:FL-K(M-m)gS1=-1/2(M-m)V02;對車尾應用動能定理-KmgS2=-1/2 mV02;而△S=S1-S2;列車原作勻速運動,∴F=KMg;聯(lián)立以上方程解得 △S=ML/(M-m)。
解法三:由于脫節(jié)后列車比末節(jié)車廂多行駛的那段距離內,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牽引力在L這段距離內所做的功,∴KMgL=K(M-m)g△S;△S=ML/(M-m)。
這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物理習題。比較該題的三種解法,解法一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涉及到了力學中研究對象的選擇,受力分析,也涉及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解法二對不同的研究對象分別運用動能定理,熟悉運用動能定理解題的一般步驟,和解法一進行比較,讓學生充分體味動能定理的優(yōu)越性。解法三對整體運用功能關系,讓學生從更高層次來理解功能關系。同樣,這一道題目也可以對整體運用動量解題。通過對于這一道題目的學習,引導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對力學基礎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的復習,也對于力學中常見的解題方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該題的綜合不僅是知識點的匯集,也是解題方法的大練兵。像例1這樣的一題多解,復習了基礎知識,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讓我們更加接近高效課堂。
二、“一題多解”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
舉一才能反三,作為教師我們要將“一”這些不同解題方法介紹給我們的同學,而“反三”就是我們的同學對這些不同解題方法的具體運用了。在例1的三種解法中,牛頓運動定律解題過程復雜但思路清晰,而運用動能定理解題與中間過程無關,過程步驟簡單,但對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特別是第三種解法,一個公式解決所有問題。所以在隨后的原題重練中,更多的同學選擇了步驟最簡單的解法三。隨著這種類型習題的增多,學生對于動能定理的掌握,遇到運動學問題的時候,學生更加愿意選擇解題步驟更加簡單的動能定理。在“一題多解”的講解中教師要立足于基礎,不刻意求難,注重漸進、合理性,這樣學生解題的積極性就能調動起來,思維也就被拓展開了,更加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所以例1的講解要從絕大多數同學的解題方法開始,深入淺出,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味的強調解題方法的優(yōu)越性。不能為了展示解法的多樣性而講解,要立足于學生,以學生的最終掌握為根本。
三、“一題多解”促進同學間的有效協(xié)作
不管是杜郎口旋風,還是活動單導學模式,都是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更加要求教師能夠給我們學生的相互協(xié)作找到一個明確主體,讓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課堂也有明確的教與學的目標。“一題多解”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將同學們的討論局限在一道題目中,將討論的目標明確化。而這道題因為不同解題方法的運用,將會涉及到不同部分的知識。讓同學在交流中找到不同的解題方法,歸納出不同解題方法的注意點,總結出所學知識點。這樣的相互協(xié)作才是有效的,這樣得出的解題方法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這樣總結出來的知識點才是不易遺忘的。而對于思維能力較高的解法,或者比較特殊的解法,教師做適當的點撥,讓學生在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能力較高的同學得到充分的提升。也就是說“一題多解”可以促進同學間相互協(xié)作,活躍課堂氛圍,而同學們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也讓“一題多解”得到進一步升華。
總之,“一題多解”在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問題,尋求解題思路,因此,教師要合理利用好一題多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在同學們的相互協(xié)作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