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酒仙橋電子工業基地作為新中國電子工業搖籃,創造了輝煌業績。而今,在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電子城科技園,成為了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重地。
中關村科技園區電子城科技園目前由東區(老電子城工業基地)、西區、北區及健翔園四園組成,政策區總面積達16.8平方公里。以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體,電子城科技園日漸成為多功能、綜合性的國家級高科技園區,并已成為朝陽區高新技術產業功能區的核心區域,是承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2012年上半年,電子城科技園實現總收入2143.7億元,占中關村示范區的18.2%,同比提高10.1個百分點,多項經濟指標增速高居中關村示范區“一區十園”首位。在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的引領下,電子城科技園積極融入中關村“1+6”政策先行先試,致力于服務創新,積極打造創新創業熱土。電子城科技園區正迎來它二次發展的黃金時代。
60年輝煌與抉擇
中關村科技園區電子城園區可謂是朝陽區最具創新活力的地帶。目前這里已經成為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光電顯示、計算機與網絡三大產業的重要基地,并在北京市工業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電子城科技園區是在酒仙橋國家電子工業基地基礎上建設的。1951年10月29日,周恩來總理依據此前中央軍委會議的決定,批準了中共中央軍委通信部部長兼重工業部電信工業局局長王諍關于建設該基地重點企業的報告;從1954年開始,酒仙橋地區成了轟轟烈烈的建設工地。
1957年,代號為718、774、738、506的無線電零件廠、真空管廠、電話交換機廠及郵電器材廠相繼建成投產。隨后又建設了電真空,光電子、電視電聲三大研究所和無線電學校、電子業余工程學院等。到上世紀50年代末,包括四廠、三所、兩校的酒仙橋電子工業基地已經基本建成。
有數不清的事實在說明著酒仙橋電子工業基地的巨大建設規模和它在國家工業中的重要地位。僅718、774、738三廠的建設,就使用了“一五”期間國家電子工業總投資的50%;該地區研制開發了5000多種填補空白和國內領先的新技術和產品;輸送1萬余名干部和技術工人,在國內援助建設78個廠所與生產線;承擔完成了83項重大軍工、科技攻關項目的配套工程;引進了當時國際先進技術并很快轉換為自主創新能力,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國電子工業的奠基發展、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被稱為“新中國電子工業的搖籃”。
但是,電子城老工業基地經過高速發展,作出輝煌貢獻之后,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由于體制、機制、環境等原因,卻逐步陷入了嚴重的困境。
為了探尋未來發展之路,北京市決策并成功主持實施了電子城改造工程,在國內建立了第一個“老工業基地改造試驗區”,形成了老工業基地改造加高科技園區建設的創新發展模式,創造了依托大工業存量資源實施經濟技術開發的一種具有多方面內在優勢的“特種開發區”,是改革開放30年間首都經濟戰線的重大舉措。
隨后,電子城公司在政府及各方面有力支持下,通過實施市政、廠房、危改、數字電子城等“八大工程”,全面改善了發展環境,推動企業、產業、區域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改革是發展的推進器
1999年,酒仙橋國家電子工業基地納入中關村政策區,稱為中關村科技園區電子城科技園,經過不斷擴展空間,現包括東區(酒仙橋)、西區(望京)、北區及健翔園,占地16.8平方公里,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新一代移動通信、光電顯示、計算機與網絡三大產業的重要基地。
2007年6月,電子城管委會劃歸朝陽區管理,負責園區規劃、建設管理等行政職能,電子城工委負責電子城科技園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電子城工委與電子城管委會實行合署辦公。東區、西區、北區及健翔園,一并納入管委會的管理范疇。
在一年多的運行后,中關村電子城科技園在規劃報批、創新服務、統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突破,保障園區發展的6個體系基本確立。
電子城管委會現階段負責園區規劃、建設管理等行政職能,東區、西區、北區及健翔園一并納入管委會的管理范疇。在此基礎上,經過研究,管委會確定了“突破九大難關、創新6個體系,重推三大產業,實現一個目標”的總體工作思路。
同時結合《電子城高新技術產業功能區“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期評估,電子城科技園確定了東區提升改造,西區開發建設,北區規劃報批、健翔園成果轉化4個重點。制定并實施《高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三年行動計劃》,促進功能區統籌發展的格局。
在制定發展規劃的同時,電子城科技園管委會和作為園區建設主體的東、西區開發建設公司,不斷推進新建區域建設進程。
時至今日,東區IT產業園市政工程改造已完成80%,全部工程將于年底前完成;ABB傳動擴產項目二期、德信科研大廈等已經投入使用;總建設規模93萬平方米的IT產業園及國際電子總部建設工程將全面展開。西區二、三期征地手續已取得市政府批復,四期征地手續已取得規劃意見復函并上報立項核準。
下一步,管委會將全面了解園區企業現況,對未來的經濟總量規模做到心中有數。進而圍繞16.8平方公里4個園區一體化發展和整體跨越,堅持政府引導,規劃先行,將提升生態涵養作為基礎,通過實施品牌戰略,龍頭戰略,落實功能定位,實現功能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筑巢引鳳見成效
2012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電子城科技園緊密圍繞區域“新四區”建設及朝陽區“雙十工程”規劃建設情況,制定時間進度表、召開工作例會、對接職能部門、走訪園區企業,形成團結一心、合力攻堅的工作態勢,開創了園區發展的新局面。
據介紹,電子城科技園東區提升改造目前取得新進展。電子城專題研究了東區景觀規劃和道路規劃編制,制定新建、改造道路29條,總長36公里的建設方案。東區總建設量350萬平方米,其中,IT產業園3個廠房、國際電子總部3號地、普天首信裝修施工;萬國數據、奇虎360等9個項目簽署入駐協議。
同時,西區開發建設再上新臺階。為促進電子城“三新”產業發展,西區總建設量將達到250萬平方米。其中,恒基偉業裝修施工,愛立信二期基礎施工,研發園三期主體結構施工,默沙東亞太研發中心完成奠基;太極集團、東方國信等6個項目簽署入駐協議;五環北輔路實現開工,西區五號路做好施工準備。
此外,健翔園成果轉化也有了新思路。據悉,健翔園依托中科院和科技商務資源優勢,確定發展以原創技術孵化、科技商務為特色的高技術服務業,通過建設創業服務中心和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形成要素集聚態勢。大望京科技商務創新區作為電子城新的高端產業發展地區,同時也是對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得到了外界的充分肯定。
在大力開展園區建設的同時,電子城科技園的招商引資也有了新舉措。據悉,電子城在10個重點功能產業園設立了招商引資工作站,制定資金支持標準、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招商引資,保存量、挖潛量、引增量,逐步構建起了組織和稅源、政企共建的新格局。
自主創新加速發展
2012年,電子城將“十二五”作為園區“二次創業”的關鍵時期,確定開發建設“三步走”、產業發展“三步走”和人才培育“三步走”的目標,突出科技創新、高端產業、低碳生態特色,拓展空間、提升功能。
據介紹,電子城科技園現有1150家高科技企業、19家科研院所、15家高等院校、10個重點實驗室以及眾多全球500強企業地區總部及研發中心和具有國際水準的國內企業。
依托強大的科研力量和完善的服務平臺,電子城科技園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集移動通信、生物醫藥、能源環保、高技術服務、原創技術孵化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總部經濟特征凸顯。
在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相關政策的帶動下,電子城科技園充分發揮區域創新資源優勢,努力培養和聚集優秀創新人才特別是行業領軍人才,著力研發和轉化國際領先科技成果。目前,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在電子城科技園涌現,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自主品牌在園區茁壯成長。電子城科技園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逐步成為了國際研發和自主創新協調發展的高科技產業基地。
近年來,電子城科技園著力實施一體化發展,確定了“規劃發展、政策支撐、開發建設、產業促進、環境保障和內部運營”等六大體系,大力吸引跨國技術中介企業、公共研發總部入駐,引導以研發和信息服務為代表的高技術服務業向園區聚集。同時,突出區域電子信息產業特色,鼓勵3G運營商、設備商及研發企業入駐,實施“移動谷”建設。
據悉,電子城科技園還將聯合衛生部門及部分醫藥企業,成立新醫藥產業聯盟,大力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建設新能源產業裝備研發基地。
未來,電子城科技園將被建設成為一個產業特色突出、國際化趨勢明顯、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現代化高科技園區,成為京津冀和環渤海地區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朝陽區對外交流與發展國際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