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類企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企業物資管理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當前,企業物資采購方面出現了許多問題,尤其是標準的實施問題,如何運用標準提高物資采購質量成為企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本篇文章針對當前標準在企業物資采購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運用措施。
[關鍵詞]標準 物資采購質量 運用措施
企業的物資采購水平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產品質量,而且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產運營。企業的物資采購具有渠道廣、量大以及品種多的特點,加強標準在物資采購工作中的運用,是企業提高物資采購質量、促進產品生產的重要措施。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標準在物資采購引用中存在的問題的研究,針對問題采取強有力的解決措施,進而提高企業的物資采購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標準在企業物資采購引用中存在的問題
實踐證明,在物資采購過程中的標準化實施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產品的相關標準沒有在合同中注明,只是模糊地概括為產品合格;第二,對于相關標準不夠詳細,出現了許多諸如“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等內容;第三,出現了一些假冒的標準,一些物資采購人員通過編造假冒的標準來應付相關部門對合同的檢查,合同中的標準代碼隨便編寫,還有一些已經作廢的標準仍然在使用;第四,操作要求不具體,雖然都在執行抽樣檢查,但是在物資的采購合同中并沒有將抽樣檢查的方法和規則描述清楚,只是單純地將產品的標準標注出來;第五,標準的執行力度不夠,盡管在物資采購合同中已經標明了各項標準,但是當驗收物資時,許多單位仍然按照自己的經驗進行驗收工作,不執行或者少執行物資標準,在進行質量監督工作中發現了嚴重的實際物資與規格不符現象,甚至有的產品合格證居然與產品標識不一,還有的單位居然沒有標準化的驗收依據,采購合同內容的實施力度嚴重不足。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標準在物資采購方面應用的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運用標準提高物資采購質量的措施
(1)強化標準化意識
要想充分發揮標準在物資采購中的作用,就必須要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環境中,強化企業的標準化意識。企業要通過各種形式來加強標準化意識的教育,宣傳標準化知識,結合典型的案例來加強物資采購過程的宣傳。同時,要保證企業的領導,尤其是在物資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一定要提高對標準化采購的認識,進而實現對物資采購、驗收,以及倉儲管理的標準化進行。
(2)促進物資采購的標準化實施
1.加強對合同的審查
嚴格審查物資采購合同是保證企業物資采購質量的重要前提。參與合同審查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全面掌握合同簽署的知識,而且要具備充分的標準化實施常識。工作人員要對照物資采購的依據對物資的型號、規格以及物資的等級等進行詳細具體的審核,尤其是對于產品的質量和包裝,企業應加強審查的力度,一定要保證采購物資符合相關標準和有關事項,而且要保證符合相應的法律法規。
2.加強物資的入庫的驗收
物資在入庫之前的驗收是保證物資合格的關鍵性措施。在進行物資的入庫驗收時,要嚴格按照合同中的相關標準進行。要想將驗收的質量把握好,在驗收工作進行時,一定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一定要保證驗收是根據相關標準進行;其次,切勿不按標準,或者降低標準驗收。只有保證了驗收的標準化進行,才能夠將標準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在檢驗的過程中發現了物資與合同標準的不合符現象,要及時將信息反饋給相關的部門,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3)創造標準化實施條件
1.建立標準化體系
企業物資采購具有量大、種多、涉及面廣的特點,企業要廣泛地收集相關標準,以國家的相關標準和行業的相關標準為參考,建立滿足企業物資采購的標準化體系。與此同時,企業要處理好標準的保管與標準的使用之間的關系,提高標準使用的利用,進而為企業采購物資時的合同簽訂和入庫檢驗,以及為倉庫存儲提供可靠的依據。
2.加強檢測手段的完善
良好的檢測手段是保證企業標準化實施的必要條件。如果檢測手段不科學、不健全,那么標準化在企業中的貫徹就失去了意義,勢必會導致物資入庫檢測工作不到位,甚至出現嚴重的問題。因此,企業要加強對檢測手段完善方面的投入,為工作人員配備高標準的檢測工作等。
3.建立監督體系
要想使標準在企業的物資采購方面得到有效的實施,只靠完善的標準體系和先進的檢測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建立一套強有力的標準實施監督體系。這個體系中不僅要包括質量控制程序,而且要具備科學的物資入庫檢測方法,同時還需要有公平公正的獎懲制度,進而實現監督體系的正常化運行,使人們的行為得到有效的規范,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消極影響,保證標準在企業物資采購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許文全.精細化管理提高油田企業物資采購質量[J].石油石化物資采購.2011(06).
[2]彭煒.陳紅.敖亞莉.陳衛東.石油企業提高物資采購質量探討[J].石油工業技術監督.2009.25(07).
[3]景亮.運用多種控制手段提高物資采購質量[J].科技與企業.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