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皇明太陽能公司董事長黃鳴相繼在德州、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將矛頭指向了節能惠民補貼工程中檢測報告。
與以往含糊其辭地所謂曝光行業黑幕不同,這一次,黃鳴點名道姓直指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龍頭”——日出東方公司,指其在節能惠民補貼工程第一批申報中,短時間內出具160個型號產品檢測報告在技術上和程序上幾乎無法實現,并質疑該公司涉嫌騙補。
這已是這位曾經的太陽能行業教父,掀起的第四起“曝潛”風波。

前三次“曝潛”:自導鬧劇,損人不利己
縱覽海內外,像這樣自毀行業聲譽的大佬委實不多。
如果說,太陽能行業果真是一個黑幕重重的行業,那么,黃鳴這樣做也許還算有幾分慷概赴死的勇氣;問題是,作為一個以普通百姓家用為主導,且技術相對成熟、市場非常透明的行業,所謂的黑幕重重,不是睜眼說瞎話,就是故意夸大其詞,嘩眾取寵。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之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黃鳴的所謂“曝潛”,不過是其借道少數媒體,利用網絡傳播,另類炒作自己及其企業的自編自導的鬧劇罷了。這一點,從其之前三場所謂“曝潛”的新聞發布會的表現,明眼人一眼即可看出。
黃鳴“曝潛”第一波:8月10日,皇明太陽能在山東德州太陽谷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建立“曝潛強標網”,揭露行業潛規則,呼吁政府出臺有關太陽能熱水器的國家強制安全標準。黃鳴稱,我國現行太陽能熱水器標準過低,沒有強制性要求,太陽能存種種隱患。
黃鳴“曝潛”第二波:8月31日,皇明太陽能舉行新聞發布會,黃鳴曝光了行業的兩個潛規則。第一個是水箱內膽薄如紙,廠家因私利反對將厚度寫入強制標準;第二個是電熱管無3C認證,自行改裝或致漏電。
黃鳴“曝潛”第三波:9月23日,皇明太陽能召開新聞發布會,指出太陽能工程安全標準嚴重缺失,低價中標,“不論品質,只論低價,皆以低價論英雄”,導致短命工程、垃圾工程充斥市場。
乍一聽,黃鳴的這些指責很有道理,但細讀其當時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言論及材料,不難發現,其間充斥著諸多猜測之詞,到處是以點帶面的指斥,不是偷換概念,就是邏輯混亂,期間不時夾雜著對黃鳴自己及其企業的自我表揚。
事實是,太陽能熱水器的國家強制安全標準已經出臺!太陽能熱水器制造技術已比較成熟,個別廠家的少數產品不達標,出事故,只是行業個別現象,不具有普遍意義!太陽能行業已相對成熟,市場化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在所難免,不能因為競標中存在壓價現象,就指責行業內垃圾工程遍地開花!
若果太陽能熱水器這個行業真的如此黑暗,無法無天,企業處處欺詐消費者,坑害客戶,作為行業教父之一,你黃鳴就沒有責任?作為曾經的行業老大,皇明太陽能就那么干凈?
照黃鳴的邏輯,太陽能行業既然如此暗無天日,那么,國家有關部門差不多都是聾子,行業協會都是瞎子,用戶都是啞巴。一句話,在黃鳴的眼中,就黃鳴是清白的,皇明太陽能是干凈的,業內其他人,其他企業,那是天下烏鴉一般黑!
對于這個已經沒落的行業大佬來說,所謂“揭竿起義”做“斗士”,不過是一塊損人利己的幌子。
至于“不惜得罪一批人,孤軍曝光潛規則,死磕歪風邪氣”,“冒死也要推動建立太陽能熱水器強制性安全標準,還消費者一個安全”,純粹是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自我標榜,是拿別人乃至行業當靶子,以壓低別人、抬高自己的拙劣炒作。
難怪有人說,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么不要臉的!
你怎么往自己臉上貼金沒人說你,干嘛老是往別人臉上抹黑。有本事真刀實槍把自家企業辦好,拿出物美價廉的產品,到市場里打拼,老是拿新聞發布會當表演舞臺,自編自導自演這些損人而不利己的鬧劇,有什么意思?!
第四次“曝潛”:惡意揣測,證據不足
10月15日,黃鳴于山東德州召開新聞發布會,首度公開質疑“節能惠民工程”中,江蘇質檢院在短時間內為日出東方出具100多份產品檢測報告的可能性,并將對“檢測效率”的質疑上升到了“騙補”的高度。
與以往相比,黃鳴這次所謂的質疑,有三個很明顯的特點:一是不再泛泛抹黑行內企業,而是將攻擊矛頭直指行業內“龍頭”日出東方公司;二是不再一般性地指責國家有關部門失察,而是直指江蘇質檢院造假;三是不再含糊其辭批評行業行為,而是明確懷疑日出東方“騙補”。
今年6月1日,太陽能熱水器首次被納入到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之中后,國家將撥付給入圍太陽能企業補貼40億元。而從下發通知到申報材料的4天時間內,日出東方一次提交了160個型號,而其他同行企業大部分入圍型號不超過10個,皇明太陽能只有兩個產品型號入圍。為日出東方出具檢測報告的則是江蘇省質檢院。
黃鳴表示,“江蘇省質檢院是怎樣在短短幾天內拿出上百份檢測報告的?這在技術上和程序上幾乎無法實現。我們嚴重質疑檢測報告的真實性。”并調侃稱,除非“江蘇省檢測院太陽能檢測中心檢測水平、檢測能力已居檢測行業之首,或在該檢測中心檢測的企業和檢測中心具備未卜先知的能力”。
黃鳴質疑的核心是:一是這次政策出臺比較倉促,檢測時間不過一周,按現有檢測能力,江蘇質檢院根本不可能出具幾百份報告;二是憑什么偏偏是日出東方獨占鰲頭,一家企業在第一批名單中有160個型號,別的企業最多不過20多個。
看上去,黃鳴的質疑理直氣壯,但實際上,這一質疑依然沒有擺脫其以往放空炮說大話的惡習,缺乏一手的直接證據,邏輯上更經不起推敲。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先我們應該肯定這是一項利好民眾又利好產業的雙贏政策。當然,誰也不敢保證政策的執行過程中絕對不存在紕漏。但與此同時,站在維護大局的基礎上,公開發表一些言論顯然應該具備更充足的證據”。
其實,只要認真分析一下黃鳴的言論,很容易就能找出不少漏洞:
首先,國家有關部委的通知只是要求在6月4日前出具相關檢測證明,并沒有明確要求必須是通知發出后一周內檢測的才有效,也就是說,只要是6月4日以前檢測合格的都算數。這就不排除有企業之前就做過相關檢測,只不過是在政策出臺后將有關檢測證明集中報送而已。
事實恰恰正是如此。江蘇省質檢院公開回應稱,該院現有太陽能熱水器檢測固定工位14個、活動工位5個,每天可出具19臺熱水器的熱性能數據 。從今年3月4日到6月4日,該院開展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檢測的3個月中,至少有41天的氣象狀況,滿足標準規定的實驗要求。按有效檢測天數計算,該院具備出具近779份熱性能數據的檢測報告的能力。實際情況是,該院出具了379份能效檢測報告。
其次,這次國家補貼要求的標準是GBH26969-2011《家用太陽能熱水器能效等級》,該標準已于2011年10月1日正式發布,原定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實施。既然不是新標準,而是早已公之于天下,業內企業率先調整相關技術標準,并將按新標準生產的產品主動送檢,就是大概率事件。事實上,江浙不少民企多年來一直這樣做,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在營銷上先人一步,拿國家標準說事,廣告說服力更強。
這一點,也為日出東方公告證明。日出東方表示,2011年10月1日強制性國標正式發布后,日出東方即著手準備對外送檢工作,以備執行2012年8月1日的實施的《家用太陽能熱時期能效等級》標準。而至2012年6月1日,太陽能熱水器納入節能惠民工程補貼政策正式發布時,公司已完成大部分產品內部檢測和外部送檢工作。

惡意誹謗:損害商譽,涉嫌犯罪

其實,GBH26969-2011《家用太陽能熱水器能效等級》要求并不高,業內中大型企業都能做到,關鍵是企業重視不重視,動作快不快,執行力強不強。
正像日出東方公告指出的那樣,家用太陽能熱水器能效等級標準啟動后,行業內有些企業始終持有不同意見,對此準備不足。而日出東方等行業內企業,為滿足國家能效等級標準進行了充分準備,并積極參與國家推出的節能惠民工程。
這種說法,一語道破了事實真相。由于各家企業高度重視,第二批補貼入圍型號上,青島海爾、皇明等企業,入圍型號數量都非常可觀。相反,因為第一批入圍型號較多的日出東方,只不過十幾個型號。前后兩批入圍型號加起來,行業內的排行前列的企業,大家入圍型號總數相差不多。
至于黃鳴所在的皇明太陽能公司,第一批之所以僅僅有2個型號入圍,其原因,黃鳴心中自知。當時,這一通知出臺之時,黃鳴還在國外神游,他當時正處于因與前德州市負責人黃勝關系過近而引起的輿論漩渦中,滿腦瓜子估計都是如何應對外界對其太陽谷大面積低價拿地的質疑,哪里顧得上其他事?
更關鍵的是,按照國家有關部委通知,這一補貼政策對入圍型號上不封頂,而補貼真正到位,也要等到本年度結束之后。
這樣算來,第一批入圍名單與第二批入圍名單,受益差別只不過是兩個月的賬面收入而已。而這兩個月,先入圍型號究竟能賣多少,還是要看品牌影響與營銷力度,所謂40億騙補一說,純粹是忽悠。日出東方公司也正式聲明,公司“目前還未有一臺產品獲得國家補貼款,騙補之說完全不負責任,更不利于行業發展和國家政策順利推進實施”。
如果這樣的分析算是合理的話,那么,黃鳴大張旗鼓地質疑日出東方,就不能不讓人懷疑,這是一次在惡意揣測基礎上的故意誹謗了。這種惡意損害他人商業信譽的行為,事實上已經是涉嫌嚴重違法的犯罪行為,而不僅僅是一般商業競爭中的不當競爭行為了。對此,日出東方董秘劉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那些捏造謊言的人,其背后的目的誰心里都明白”。
雖然這一次質疑漏洞很多,但黃鳴的惺惺作態依然不息,他的質疑還在繼續。
黃鳴透露他已經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等相關單位投書質疑,要求徹查。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黃鳴聲稱,“要么我錯了,要么他錯了,如果我錯了,我會道歉,一定要一個結果,要分出一個黑白。”
問題是:黃鳴的道歉值幾個錢?對于一個口無遮攔者來說,他的道歉也許說過即忘,但對于當事人而言,傷害卻是實實在在的。尤其是日出東方這樣的上市公司,黃鳴這樣肆無忌憚地質疑,一旦造成公司股價的大幅波動,投資者的損失找誰賠償?這樣的后果,黃鳴擔得起嗎?
正像一位券商分析師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言,“這對于公眾性的上市公司不太公平”。
事實上,黃鳴也自知理虧。10月18日,黃鳴于個人博客公開發布《質疑40億惠民補貼“檢測門”》一文。文中除仍延續其對江蘇省質檢院“高效率”的質疑外,卻已不再提及日出東方“騙補”之說。
從太陽能行業先驅,墮落成近乎“罵街婆”的網絡男,黃鳴的人生曲線,看上去確實有些凄楚。因為一心盼命地打造所謂的太陽谷,皇明喪失了太陽能行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段,如今,轉過身來的黃鳴希望卷土重來,其愿望可以理解。
但做實業是需要真槍實彈地打拼的,不能指望開幾次新聞發布會動動嘴皮,發幾篇網絡博客罵幾句娘,就能追回已被別人落下的差距;更不能走火入魔,靠胡亂質疑博虛名,靠惡意誹謗打市場,這樣做,即使是有全國人大代表這樣身份,一意孤行,遲早也要吃官司,甚至蹲大獄的。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無法活。口無遮攔的黃鳴,是時候懸崖勒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