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期間,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市場巨大,業務總收入實現300億元,傳統業務年遞增率達到20%,但是資產評估人才緊缺,截止目前為止,全國共有執業注冊資產評估師3萬多人,資產評估從業人員8萬多人,而“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目標是執業人員數量超過10萬人,從業人員數量超過30萬人。面對宏觀市場巨大的人才缺口,如何培養出高層次、應用型的資產評估人才是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難題,而資產評估碩士的培養是解決此難題的重中之重。
從我國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立與發展過程中,不難發現我國資產評估人才的培養面臨著“新、短、多”的嚴峻考驗,即專業學位新,發展時間短,存在問題多。通過對我國資產評估碩士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以及師資力量現存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我國資產評估碩士培養模式提出建議,從而不僅增加了資產評估行業高層次人才的儲備量,而且對有效提升評估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內外現狀分析
國外的專業學位教育起步較早,發展成熟。二戰后美國專業研究生教育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到90年代,美國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的比例已占整個碩士學位獲得者人數的55%以上。根據英國教育統計機構的統計數據,2003年至2008年期間,英國每年授予的課程型研究生(專業學位)學位數占授予研究生學位總數的比重平均為75%左右。上述數據顯示出國外資產評估碩士發展時間長,培養模式成熟,人才儲備充足。國外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的研究文獻,主要有Smith教授提到的英國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模式,以及王瑩與朱方長匯集眾多國內學者所著文獻所撰寫的《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與啟示》中,詳細介紹了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歷史,分析了其嚴格的準入制度,明確的培養目標,系統化、適應性的課程設置等特征。
我國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設立的起源性文件是2009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標志性事件是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7次會議審議決定在我國設置資產評估等碩士專業學位,獲得發展是2011年教育部批準68所院校招收資產評估專業碩士,體現了國家對評估行業發展的重視和扶持。我國對資產評估人才的需求量巨大,雖然自2011年起教育部批準68所高校開設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但是資產評估碩士年平均招生人數約為2000人左右,顯然資產評估市場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國內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的研究文獻有資產品評估專業碩士點負責人王明虎教授所撰寫的《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探討》,主要對我國如何建立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中央財經大學資產評估研究所劉玉平教授所撰寫的《全日制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主要從就業方向出發探討了全日制的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
學位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我國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培養目標籠統
目標定位不明確。如表1所示,通過對2012年招收資產評估碩士的68所高等院校進行調查,結果顯我國各高校對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的定位無法統一。資產評估碩士隸屬院系不同必然導致培養方向與重點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是不明確的。
資產評估碩士與會計碩士的區別不明顯。同樣作為專業學位碩士,在實務中存在會計專業碩士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情況,但是資產評估碩士與會計碩士在資產評估領域工作能力與未來發展存在巨大差異,如何保證資產評估碩士不被會計碩士替代,需要培養目標明確體現出資產評估碩士的獨特性。
在職資產評估碩士與全日制資產評估碩士的細分不顯著。在職資產評估碩士一般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工作能力,接受碩士教育主要是滿足在職提高和在崗學習的目的,而全日制資產評估碩士一般是應屆本科畢業生,缺少實踐經驗,接受碩士學位教育主要是滿足增強就業競爭力的需要。這就需要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將二者區分,細化他們的培養目標,從根本上做到區別對待。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資產評估專業碩士的課程設置是以資產評估碩士培養目標為指導,而培養目標的寬泛化造成了課程設置的不合理,這直接影響到資產評估碩士的教育質量。
目前資產評估碩士的課程體系包括3個部分:學位課程、選修課程和實踐教學,個別高校分為4個部分,即在上述3個部分的基礎上增加了補修課程。這種課程體系設置存在的問題有:首先各高校開設的學位課程不僅冗余而且關聯性差,學位課程與選修課程二者開設的科目沒有很好銜接;其次選修課程開設的科目沒有體現資產評估的專業特點,很多學生選課時會按照課程學習的難易程度進行選擇,而不是根據對今后職業發展的受益程度來進行選擇;至于實踐教學則是中國整體專業型碩士培養中的“短板”,目前我國眾多培養單位采取的是學生在實踐單位中進行為期三至六個月的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并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學生的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培養與提高。
(三)師資力量薄弱
不論是初等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卓越的學生都來自于優秀教師的培養。但是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起步晚,發展遲,形成資產評估碩士導師無論在數量和質量,還是教學方式上都存在嚴重的不足。
目前大多數高校教授會計、審計、財務管理方向的導師同時作為資產評估碩士的導師。大批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注冊資產評估師,房地產評估師等評估機構的優秀人才由于受到學校管理制度或學歷限制,無法進入高校擔任資產評估碩士導師,盡管這些人士可以在“雙導師”制下作為學生在校外的碩士導師,但是由于工作關系的限制,很難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指導教育學生。
在教學模式上導師們也大都采用學術型研究生的授課模式——“三步走”,即老師講,學生記,最后考。在畢業學位論文的寫作方面,也基本承繼學術型碩士學位論文寫作與指導方法。這種模仿學術型碩士的教育方式對實踐操作要求高的應用型專業碩士是不適用的,不僅激發不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與熱情,同時也無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位培養模式的幾點建議
(一)培養目標的定位
資產評估專業碩士要想得到不斷發展,并在社會中得到認可,就必須在培養目標中明確三點:區別性的培養,資產評估碩士培養目標中應該明確指出資產評估專業碩士與其他學術型碩士以及專業型碩士的不同之處,培養出具有專業特色的資產評估碩士;全方位的培養。要求資產評估碩士培養目標中充分體現“寬度和深度”,從而提高資產評估碩士的就業能力與發展能力。專業碩士強調將所學活用到實踐,而不是進行深入的理論探索,這就需要資產評估碩士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成績測評等多方面體現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培養高層次、應用型資產評估專門人才的目的;就業性培養。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就業目標不一定是職業資產評估師,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時間短,所需資產評估師數量很大,不僅資產評估機構需要高素質的資產評估人才,同時其他金融機構,國有企業也需要大量的資產評估人才,所以我國資產評估碩士培養要充分考慮現在以及未來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二)課程設置的優化
結合國外專業碩士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以及國內學者教育人士的相關研究,現提出筆者構建的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課程體系如圖1:
核心課程設置的特征有:含有資產評估學科中成熟的理論基礎知識;課程數量少而精,不要求學習過多的課程,而是實現對專業知識的精學;要與其他課程相關聯,相銜接,設置課程時必須考慮與其他三方面課程的平緩銜接。現給出核心課程的具體設置如表3予以參考,各高校可以結合自己學校的特長優勢進行擴展。
方向課程其特征表現在:專業必修方面,以突出專業性為目的,設置評估專業性課程,如:無形資產評估、機器設備評估等;專業選修方面,由于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起步較晚,現階段存在多種熱點問題,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進行選擇,譬如:稅基評估、高新技術企業評估等;同時培養單位可結合本校特色進行課程設置,如地質勘探類院校可設立珠寶玉器評估,土木建設類院校可設置項目評估等;資產評估是個動態性行業,我們可以針對未來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方向,設立生物評估、環境評估等。實踐課程主要從兩方面做起,一方面是職業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是實習訓練。補修課程主要作用體現在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招生中存在大量的非經管類人才,為了使他們更好的理解與學習資產評估知識,就必須開設相關補修課程。具體操作是開設會計基礎、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財會類基礎課程。
(三)師資隊伍的建設
充實師資力量,引進專業人才。我國資產評估碩士教師分為兩類:“紙上學來終覺淺”型,由于我國資產評估學科教育起步晚,大多數教師是迫于工作壓力以及專業劃分影響,從而在自己現有的知識儲備基礎上,學習資產評估相關知識,由于缺少在實際評估機構的實踐操作,導致此類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力不從心的狀態或者講課內容只見皮毛不見肌理。針對這種情況,建議采用輪流學習制,一方面教育部聯合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共同開辦培訓班,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另一方面選出部分教師在當地的評估機構進行實踐操作培訓,從而大幅度提高這類教師的教學水平;“術業有專攻”型,現階段擔任資產評估碩士教育的老師要么精通財務會計專業,要么從理工科專業轉行進入資產評估專業,由于資產評估教學涉及面廣,除了基本的財會知識還必須具備機電設備、房地產、建筑物等專業學科知識,由于平時工作壓力與時間精力的限制,一位教師可能無法做到全方位發展,可以確定每位教師在資產評估教學中的方向。總之針對我國資產評估碩士教育的現狀,我們只能采取教師邊學邊教,教師學帶動學生學,雙方在交流探討中共同進步。
強化“雙導師制”,加強溝通協作。“雙導師制”起源于美國,美國將教師分為兩種類型: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我國將教學分為兩種類型:理論與實務。根據MBA、MPACC的教學經驗,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適宜采用“雙導師制”,即理論教學部分由培養單位負責,按照雙向選擇意愿為學生安排在校導師,主要幫助學生完成理論學習部分以及日常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為學生選配資產評估領域的專家為業界導師,業界導師主要負責學生在評估機構實習期間的實踐學習情況。但這并不意味著院方導師與業界導師是獨立的,相反兩位導師需要緊密聯系與溝通協作,業界導師將學生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向院方導師反饋,從而使院方導師更好的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給予理論上的指導,同時院方導師向業界導師提供學生的薄弱知識點,從而使業界導師加強對學生弱點的訓練。兩位導師的共同配合,才能使“雙導師制”的效用達到最大化,形成協同效應。
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落后半個世紀,專業碩士的培養更是遲于西方發達國家一個世紀之久,在這種背景下發展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是任重而道遠。資產評估碩士教育既不同于學術型碩士的培養,也不同于其他應用型專業碩士的培養,其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結構、課程考核及學位論文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雖然國外的專業碩士培養為我們提供了經驗,但是就我國國情和現狀來看,我國資產評估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存在很多的困難。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要摸著石頭過河,困知勉行從而為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儲備大量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作者簡介】陳留平(1958-),男,江蘇丹陽人,江蘇大學財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碩士;呂 瑞(1990-),女,寧夏中衛人,江蘇大學資產評估碩士,在讀研究生。
參考文獻:
[1]王明虎.資產評估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2.01
[2]趙 慧.評估人才,價值不斷被發現[N].中國會計報,2011.03
[3]王瑩等.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及啟示[N].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