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呼喚最美的道德。教師應把道德的種子植入每個孩子的心靈,讓他們追尋美,養成美。
關鍵詞:道德;德育發展;品質
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論語·憲問》
一、自省:做有道德的教師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最近看了央視的“最美鄉村教師”,被那些雖身居環境惡劣之地仍守住一方講壇、無怨無悔的鄉村教師所感動。看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生活在東莞的我,教育環境如此優越卻似乎沒有比他們做得更好,實在慚愧。
師者,應以大地容載萬物的胸懷,厚德載人。就像一些優秀的班主任,他們把道德的種子植入每個孩子的心靈,不僅欣賞優生,更關注“壞孩子”,用愛與智慧使他們遠離“壞”,追尋美。我認為,那就是厚德,它是人世間最尖端的美德。
“有許多種教育與發展,并且每一種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過道德教育在它們當中應當首屈一指。”別林斯基如是說。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耳聞目睹了太多的“小悅悅事件”、地溝油、鞋膠奶酪之后,我更覺得德育發展是一所學校的首要目標。
二、敏行:育有道德的孩子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很早以前讀《讓德育成為一種具有暗示力量的日常生活》,更讓我覺得培養學生的品質,應從教師修煉自己的品行開始。己所不欲,勿施于學生!德育更多的應是以德育人,先要求自己,然后才要求學生。德育需要潤物無聲,實施更需要教師的勤勞敏捷,著手于細。
我時常引導孩子讀《種下道德的種子》《感動中國學生的道德故事》等書,借書中人物的品格去滋養其心靈,并引導他們關注新聞、廣告、有關道德教育的電視欄目。孩子們寫下了很多小練筆,踴躍投到我的“E-mail”里,不亦樂乎。
——前段時間羅老師讓我們每天中午吃飯時也看看湖南衛視的《追鋒令》。在節目中,我知道了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雷鋒”。這些人看起來如此平凡,實際上卻可以讓人感動得流淚。
——這段時間,羅老師教我們讀雷鋒故事,讀道德的故事,教育我們做有道德的人。我想把湖南衛視《追鋒令》里說的一句口號送給曾幫助過我的人:“尋找平民中的雷鋒,找到他,感謝他。”
鈺茵的《老師教我看〈追鋒令〉》在《東莞少年》發表時,既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更感受到美德的力量。
——前不久,一位老師借班上課時教我們學了課文《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里面德國人的品質讓我記憶猶新。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過程中,每一件小事都令我十分感動。
所以,習作評語我這樣寫:《學習雷鋒,做美德少年》不僅是一份文件,我們更應多一點自省,敏于行動去內化孩子的稚嫩心靈,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一定能形成真正博愛、厚德的品質。
教育,呼喚最美的道德。如果每個孩子從小不僅學習知識,還學習做人,那社會的幸福度一定會大大提升。這就是我所希望看到的育心工程的效果。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橋頭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