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活課堂氣氛,豐富學生的認識。從幾個方面談了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曾經對我校一到六年級的517名孩子作過一次調查:你喜歡學習語文嗎?為什么?結果,只有25%的學生喜歡學語文,30%的學生談不上喜歡不喜歡,33%的學生不喜歡學語文。怎樣才能使學生對語文課堂感興趣?怎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在此,我談些個人的體會。
一、提高教師個人修養,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要努力以高尚的人格情操和豐富的語文知識來感染學生和吸引學生。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第一教育力量。教師要不斷地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完善的形象,善于運用“情感教育”,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以豐富的語文知識來吸引學生,以深厚的專業知識來啟發學生,以獨特的教學風格來帶動學生,使教學活動別開生面、生機盎然。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的內在動機,有利于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與反饋,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強語文課的吸引力。
二、構建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氛圍
營造師生平等、和諧的氛圍是語文教學開展的前提。語文課堂需要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在這樣的“輕松和諧的語文課堂”中進行互動式學習,無疑是成功的,也是愉快的。要真正地實現平等對話,教師要放下架子,尊重學生,真誠地與學生交流,把課堂還給學生。我們要把學生真心放在自己的心里,真正成為學生的合作者。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來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應該精神飽滿、面帶微笑地走進課堂,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展示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民主于學生,才能激活課堂氣氛,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三、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語文課變得鮮活起來
多媒體教學,那鮮活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恰到好處的色彩運用,將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轉變為具體可感的審美形象,這也是增強審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徑,這些現代化的視聽教學手段生動、形象,且感染力強,如果恰當運用,就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難忘的印象,對課文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我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用多媒體展示小壁虎斷尾巴的圖片,點撥學生:小壁虎的尾巴到底是“掙斷”的,還是“咬斷”的?之后,又分別用多媒體展示了小魚圖、老牛圖、燕子圖,問:“小壁虎向哪些動物借尾巴?怎么借的?它們肯借嗎?為什么?”各小組可以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各動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小壁虎的禮貌、誠懇的語氣。接著,引導學生分角色演一演,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豐富了學生的實踐知識,達到了創造性學習的效果。
四、將藝術學科巧妙地運用在語文課堂之中
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如果能巧妙運用音樂和繪畫等藝術手段,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使課堂有聲有色,趣味盎然。
我們可以運用音樂激趣,導入新課,也可渲染情境,激發情感。如,在指導朗讀《黃鶴樓送別》時,小學生對朋友間的離別沒有直接的感受,很難把握那一份離別之際的淡淡傷感。這時教室里播放《煙花三月》那舒緩優雅的旋律,加上教師語言的渲染,與緩緩的音樂相映襯,學生一下子便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很自然地讀出了文章中包含的真情、深情。
“小畫筆,大世界”,繪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為學生繪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新天地!例如,教學《四季》一課,為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在教學結尾處,我設計了這樣的訓練:“除了課文中描寫的四季的特點外,你還知道四季有哪些特點呢?用你們的筆畫出來。”這時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想象創造的世界里,學生的畫:春天,小草舒展開嫩黃的葉子,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夏天,一群紅領巾去郊外野游;秋天,一片片樹葉變黃了,翩翩落下,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掛滿枝頭;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大地披上了銀色的外衣……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發展。把音樂美妙的旋律、繪畫繽紛的色彩融入語文課堂,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可以陶冶審美情操,提高音樂和繪畫審美力,還可以開拓思維,在藝術感受中學會和掌握記憶方法。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蒼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