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隨時隨處地滲透德育。
關鍵詞:挖掘德育素材;創設情境;德育滲透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這充分說明了德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也必須重視德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只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智力,還要體現新課改的理念,結合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德育落到實處。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呢?
一、挖掘數學教材中蘊涵的德育素材
小學數學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及潛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德育滲透,把德育貫穿于知識的傳授中。在教學《數的讀寫》后,進行這樣的練習,讀出下面各數:(1)1978年全國鐵路總長51700千米,全國公路總長890200千米;(2)2002年全國鐵路總長71898千米,全國公路總長1765200千米。學生通過朗讀,了解到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圓柱的體積》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本上的“你知道嗎”:約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記載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是“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也就是底面周長的平方乘高,再除以12,這種計算方法與現在的算法是一致的,由此可使學生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數學教材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教材中蘊涵的德育素材的。
二、創設情境進行德育
情境教學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教學方法,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德育情境的創設可以通過數學問題故事化、數學信息情景化來進行。數學應該是生動活潑的、充滿童趣而美麗的。在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已是必不可少的。生動活潑的情節,童話般的問題情境,蘊涵著許多數學知識和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經歷學習歷程,感受探究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創設學生模擬購物情境,體會人民幣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學生進行熱愛人民幣的教育;在教學《秒的認識》時,創設“1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1秒鐘可以做哪些事情”的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學習經驗,設計有趣的事情自己做一做,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到時間對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知道珍惜時間、愛護時間的重要性。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比如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規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的,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合作學習、匯報總結。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并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等。在教學《測量物體的體積》時,可以采取小組協作的學習方法,協同他人在實踐活動中探索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學生在協作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既要為他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進行有效學習。在這種協作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從而進一步引導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四、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五、在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
數學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良好途徑。如:(1)小調查。調查一下:今年農民人均收入多少元,比20年前的收入多多少元。以此讓學生感受到改革開放給廣大人民帶來的好處,激發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學生調查并計算:一個人每天節約糧食15克,我國13億人每天可節約糧食多少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噸?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節約糧食與祖國建設的關系十分密切。(2)送你一句名言。讓學生利用送名言活動,相互激情勵志。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言:“一個人好比一個分數,它的實際價值好比分子,他對自己的評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數之值就越小。”這一富有哲理的名言能引起學生的反思,培養小學生誠實謙虛的良好品德。(3)錯題診所。收集學生出現錯誤的作業,讓學生進行分析、訂正,使學生在活動中自覺養成積極思維、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的感染作用,動之以情,才能激學生之情,使之樂其所學。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真正體現在“授知”中“育德”,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數學老師在教學中應用數學的特殊形式,運用生動、具體的形象給學生以正面教育,使學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心靈受到啟迪,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之中,反復地向學生滲透其德育內容,長期地熏陶、滲透、潛移默化,才能收到韓愈在《師說》中所言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洪縣梅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