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河南理工大學,河南人無不引以為豪:“焦作工學院啊!”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學校,地處焦作的她在汲取太極之鄉精華的同時,也閃耀著炫目的礦藏之光。隨著河南省政府、國家安監總局共建河南理工大學協議簽字儀式的舉行,河南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河南理工”)從此邁上了新的發展臺階。
“你即將迎來教室、實驗室、煤礦三點一線的大學生活!”剛踏入校門,學長范志剛就笑著對我說。我所在的學院是河南理工的王牌學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由于焦作的礦業集團歷史悠久、發展成熟,我們在書本學習之余,更能從實踐中掌握切實的技能。學院擁有“瓦斯地質與瓦斯治理實驗室”“煤礦生物遺跡與成礦過程河南省重點實驗室”“深井瓦斯抽采與圍巖控制河南省工程實驗室”等九個省部級科研平臺,讓煤礦安全工作在理論與實踐中珠聯璧合的同時,取得了更多的技術性突破。
當我問到對能源安全相關專業的看法時,范學長認真起來:“我一直對礦藏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母校給予我的技能讓我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我不再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而是一個足以為社會、為礦業安全做出點貢獻的成熟青年了!”說到這里,我看到不遠處兩個學長身著格子衫,頭戴安全盔。當時,路上正飄著蒙蒙細雨,兩頂“安全盔”游弋在撐傘的人群中間,分外顯眼。也許對于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帥小伙兒們來說,這頂安全盔不只是一種責任,更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時尚”了吧!
“我在大學幾乎沒見過女生。”這是我們學院通用的口頭禪。和能源學院一樣,我們學院是有名的“和尚”學院。在運動會出場儀式中,我們的造型另類搶眼:集體穿著礦工裝,一副“24K純爺們兒”的架勢,總能引得觀禮臺喝彩連連。每每逼近畢業季,校園里便會游蕩著成群結隊的“班服黨”,我們的班服設計絕對是不容錯過的經典——每人背上赫然寫著“礦長”兩個鮮紅的大字。這是我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青春寫下宣言!
既然自嘲為“和尚”,我們就得經得起打磨。四年時光,我們早已練就了鋼筋鐵骨,終可獲取“安全真經”,修得正果。有著“鐵人”之稱的張玉貴教授這樣介紹:“你們是國家重點專業畢業的學生,你們就業的領域很廣,涉及政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安全管理,安全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安全科學理論的研究,工廠、礦山、地面與地下建筑工程的設計、檢測、評價、監察等一系列重要工作。”“小和尚”們個個成了國家棟梁,而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這座“古廟”現在也是全國僅有的四家“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鑒定授權單位之一。
曾任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的趙鐵錘在我校百年慶典儀式上指出:“河南理工大學已發展成為多學科協調發展而又具備行業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尤其在煤礦瓦斯地質、瓦斯治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獨創成果。”
學校還特別成立了應急管理學院,組建了全國高校里的第一支“應急救援隊”,主攻礦難搶險救援。這一系列創新與突破,為打造“平安礦山”,撐起國家能源安全“保護傘”作出了突出貢獻!
轉眼四年,大學的記憶同晶黑的礦石一齊封塵埋藏,而我們對知識的攫取和對未來的熱情沐浴著百年的校風,即將起航!誰都不會忘記那個地處“太行之陽河水東”的礦業母親,她依舊在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哺育礦業人才,在中原大地上發熱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