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顧曉蕊,《讀者》《格言》《讀書文摘·經典》等雜志簽約作家。百余篇文章被收入全國各類叢書,多篇文章被選作中高考語文試卷閱讀材料,并有十余篇作品在全國征文中獲獎。
初秋的一個下午,我去參加一場同學會,那是高中畢業20年來的首次聚會。當年的同學如今天南海北,平時各忙各的,很難聚齊。可就在這一天,同學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火車,有的自己開車,山一程水一程地都來了。
班主任老師得了很重的病——肺癌。這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飛到全班同學的耳中。因而,我們放下手中的事情,似乎是在完成期待已久的約定,去奔赴這場秋天的盛宴。
距母校不遠的飯館里,我們見到想念已久的老師。她居然能透過熟悉的笑容,叫出大多數同學的名字,這讓我們有一種被人記得的幸福。房間里洋溢著歡樂,同學們興奮地說笑著,談論起各自的生活。
班長李秋實曾是風一樣的男孩。陽光俊朗的外表,遙遙領先的成績,讓他成為眾多女生心目中的偶像。而今的他是一家合資企業的總工程師,擁有多項科研成果。對于他所取得的成就,大家送上由衷的贊嘆和誠摯的祝福。
憨厚老實的劉建輝,學習成績并不好。高中畢業后,他便休學了。后來,靠著祖傳的手藝,他開了家“劉氏燒餅店”,生意還挺火的,店外經常排起長龍。有的顧客外出幾年,回來說仍然忘不了他的燒餅,因為那有種故鄉的味道,這讓他很是自豪。
喜愛文學的莫小宣,在校時曾是位外表柔弱的女孩。再看眼前的她,云鬢高挽,長裙曳地,好一位氣質美人。這些年她下崗,一個人撐起了家。每天累得要散架,卻堅持寫作,還把兒子送進重點大學。她就像蚌,沒被苦難擊倒,反把自己磨煉成一顆閃耀的珍珠……
老師略向前探著身子,邊聽邊微笑著點頭,說:“這真是太好了!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就無悔于人生。”望著樂觀而消瘦的老師,很多同學的眼睛都濕潤了,這讓我想起那特別的一課。
高一,開學后不久,老師便組織我們去爬山。到了山腳下,發現坐纜車、爬臺階或沿小路都可以抵達山頂,于是,老師讓同學們自己選合適的登山路線。我們分成三個小組,沿著不同的道路同時向山頂進發。
在山頂聚齊后,同學們爭論起哪種登山方式最好。老師笑了,意味深長地說:“高中三年如登山,你們學到的不止是知識,還有智慧、勇氣和堅持,同時還要記住——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條。”
同學們思忖著老師的話,明白了她的一片苦心。隨后的三年間,我們在心里埋下夢想的種子,揮灑青春的汗水去澆灌它,大家享受著“攀登”帶來的快樂和自信,并由此結下深厚的友誼。
那一段流光歲月,使得我們褪去青澀,變得日漸成熟起來。之后,走在不同人生路途中的我們,有過歡喜,也有過失落。縱然如此,每個人依然努力地活著,讓心中的夢想長成蔥蘢的大樹,盡情地舒展生命的枝葉。
聚會上,老師的身體看上去十分虛弱,卻始終面帶欣慰的笑容。歡聚的時光總是匆匆,臨別時,老師送我們一幅蘭花圖。一朵朵素淡的花,開得正妍,芳香流溢,是那么生機盎然。旁邊有一行字: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我們揮手說再見,心里明知于她而言,余下的光陰如掌心的雪花,再見也許意味著再難相見。然而,想起那句贈言,心里雖有傷感,亦不覺悲涼。生命,就理應怒放,以一朵花的姿態——這是老師給我們的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