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名城。
漫步在珠江之畔,回首凝望,因“五羊”與“仙穗”傳說而出名的羊城廣州在夜幕之下顯得平和而又安逸。霓虹燈散發出夢幻般的霞光,籠罩著這座古老且現代、世俗又富有文化氣息的城市。在這美麗開放、生機盎然、朝氣蓬勃的都市背后,有這么一群人,他們身穿白衣,他們背負著六十載的榮光,為羊城的健康而辛勞,為南國的安定而奔波,為人們的幸福而盡瘁。
白云山下麒麟崗。他們,來自同一個地方——南方醫科大學。
白云山高,珠江水長。1951年6月,南方醫科大學(下簡稱南醫大)的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在抗美援朝的炮火中誕生。三遷校址、六變歸屬、七易校名,每一次的變更都是一段歷史。1979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4年被批準為全國八所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8月,第一軍醫大學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指示,整體移交廣東省,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60年的光輝歷史,60年的風風雨雨,無論北國安家,還是舉校南遷,南醫大與南醫人都不忘最初的夢想。至今,南醫大廣州校本部的大門上依然嵌有葉劍英元帥所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的牌匾,蒼勁的字體隱隱透出60載不變的剛烈,每每經過都令人肅然起敬。即便這所60歲的學府已經褪去戎裝,不再有軍事體訓,不再有嚴格的規定與限制,但堅韌不屈的軍人形象卻早已嵌入她的靈魂,成為南醫大的脊梁。
廣州校本部深厚嚴謹,隱隱有大將之風。這里古木參天,各類建筑鱗次櫛比:圖書館樸實厚重,散發重重書香;生命科學大樓莊嚴巍峨,匯聚精尖科技;教學館柔美寧靜,哺育代代英才。順德校區溫婉柔美,宛若水鄉美人。步入一、二年級學生學習生活的順德校區,但見碧瓦飛甍,儼然有古典園林之柔美,詩云:“倚云倚水如意匯,春風霖草映春暉。凌云俯望得月水,春華秋實陶然歸”。一字一句,盡是校中建筑名稱所化。景湖垂柳,曲徑通幽,覓一角靜謐之地,點幾點朗朗書聲,徜徉在美景與知識交融的海洋,豈不快哉!在這里,南醫大一改以往醫學院校給人們留下的印象,中國古典建筑的空靈俊秀、古樸典雅于此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大學之“大”者,大師、大氣也。南醫大匯聚了一大批以侯凡凡、鐘世鎮、姚開泰三位兩院院士為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獲得者為代表的優秀學者與專家。學校凝練特色優勢,積淀辦學文化,充分發揮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生物醫學工程及熱帶醫學等特色名牌專業的優勢。學子們于此,無不見大師之風采,無不見學府之大氣。
這里,以校學生聯合會、校社團聯合會、校團委為代表的八大組織引領學生活動;這里,以校青年志愿者協會、紅十字會為首的愛心團體倡導“博愛”精神;這里,各類學術比賽為莘莘學子提供舞臺,“十大歌手”向樂壇奇才伸出橄欖,《醫學生》雜志對文學青年報以微笑;更有各大支教隊踏遍南國大地,向貧困山村播撒智慧的種子。身在南醫大,你會發覺,這里的生活不會空洞,這里的青春充滿追求,這里的人生值得擁有。
明代裴一中言:“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漫步于寧靜的校道,每每讀到此句,都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壓在肩頭。我有時會莫名覺得,學醫定然道阻且長,懸壺濟世又似是圣人之業。“博學、篤行、尚德、濟世”,或許此時,南醫大校訓的八個大字能成為解開我們心中顧慮的鑰匙。大醫精誠、大愛無疆;誠信務實、杏林春暖。南方醫科大學,今天我們從這里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