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預防醫學之前呢,我們首先看一個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魏文王曾問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吃驚地問:“你的名氣最大,為何反長兄醫術最高呢?”
扁鵲慚愧地說:“我扁鵲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本鄉里。而我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覺得他水平一般,但在醫學專家看來他水平最高。”
這就是所謂的“上醫治未病”。
而要達到治未病的水平,就得具備預防醫學的知識了。那到底什么是預防醫學,預防醫學在保護人類健康、延長人類壽命中到底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所謂的預防醫學,簡而言之就是:以人群為研究對象,研究健康影響因素及其作用規律,闡明外界環境因素與人群健康的相互關系,制定公共衛生策略與措施,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提高生命質量為目標的一門醫學科學。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是相對應的,臨床醫學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個體,即對某一個病人進行治療,針對病情開出處方;而預防醫學服務的對象是一個群體,主要是通過前期的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和后期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策略等措施,開出“社會疫苗處方”,如傳達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增強體育鍛煉、保持心理平衡這些理念,并通過一些具體的活動讓人們接受這些理念,從而改變危害健康行為,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
那么,在簡單了解預防醫學之后,我想大家很想知道預防醫學到底都學些什么?將來可以從事什么樣的工作?
在我們國家預防醫學的學制基本上都是五年制,畢業后授予醫學學士學位,也有七年長學制的,如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長學制的學生從第六年開始進入二級學科的學習,畢業后授予碩士學位。至于課程的學習前幾年主要是公共課和醫學基礎課的學習,這些和臨床醫學的課程基本是一樣的,如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生理學、內外婦兒等課程,同時也有醫院科室的輪轉見習。等到高年級后會學習專業課,包括流行病學、環境健康學、職業衛生與勞動衛生、營養與食品衛生以及衛生統計等課程,同時會去CDC(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等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在專業課的學習中,經常會做一些動物實驗、學習各種儀器的使用,以及參與大規模人群疾病的調查等。如果你喜歡實驗室工作,將來可以參與衛生毒理研究、參與營養素的作用機制研究、參與環境中有毒有害物質研究,如果你喜歡人群研究,那么你可以參與人群流行病學研究、人群營養膳食研究、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等。
經歷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的肆虐之后,我們國家的公共衛生從國家層面得到了重視,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也是水漲船高。目前畢業生工作的主要去向為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醫院、婦幼保健機構、港口的衛生檢疫等事業單位,還有的同學進入到醫藥企業從事醫藥的市場、銷售、研發工作,當然,也有很多同學繼續讀研、讀博或出國深造,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隨著目前我們國家人口老齡化、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與此同時帶來的是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再加上原有的一些傳染病(如結核病,艾滋病等)的死灰復燃,這對我們預防醫學專業的發展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