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想要戰勝對手,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你自己。學習亦是如此。
要想高考能獲得成功,首先,我們必須得對自我加以客觀的了解。找出自己在復習中的薄弱環節,然后努力加以克服、突破,做到有備而戰,才有可能在考試競技場上立于不敗之地。那么,我們如何做才能找到自己在高考復習中的薄弱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巧用考試試卷。
沒錯,每一次考試,老師批改過后發回來給我們的卷子,就是一份你充分了解自己、提高學習成績的極好材料。可惜,大多數的同學往往都不那么珍惜這個“法寶”。每一次,試卷剛返回來,如果考了一個好分數,會捧著興奮好一陣子;反之,若考了一個不好的成績,卻往往只看一眼,就扔到一邊去,從此陷入考試失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殊不知,從老師手里批改回的這些考卷都有著巨大的功用,因為它至少可以告知我們兩條信息:一是你近來的復習工作有沒有成效,你掌握了多少的知識;二是提醒你對課本上的知識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還有哪些未掌握,等等。因此,當你拿到批改好的試卷后,如果僅僅把目光放在考試的評分結果上,并以此分數高低論英雄,來斷定高考的成敗的話,就完全誤讀了考試的積極意義。這時,我們要做的是坐下來,對考卷上凡是被扣了分的地方都要好好弄清楚其原因,并進行分類統計分析。
統計方式最好以表格式最好。如下圖:
通過上述表格的分析論述,我們很容易便可找出自己在復習工作上的薄弱點。
比如,如果你是因為審題馬虎、粗心所發生的錯誤,這都屬于過失性失分;而如果你是因為公式運用錯誤、概念混淆所發生的錯誤,這都屬于知識性失分;數學應用題解答中,如果因為書寫的格式不規范、步驟不全、運算繁瑣等所導致的丟分,這都屬于技能性失分;而只要一到考場上,你的大腦就一片空白,待交了卷子后立刻便一清二楚,顯然,這是因心理素質不好所導致的失分。另外,對于每次考卷上“得分”原因的分析,上述表格中雖沒有明確標明,但我們一樣要具體區分清楚:自己到底是因為知識基礎扎實所得分的,還是單靠死記硬背所得分的;是自己的確有把握解答出來得分的,還是憑借運氣僥幸碰對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自己在高考復習工作上出現的薄弱環節。
前段時間,模擬考試接連到來。每次考試結束,各門學科老師想必都會集中一段時間對考卷進行點評。因此,我們應該好好利用這次機會,把各門考試后的卷子分析結果統計出來,進行綜合性的分析。通常,真正的薄弱環節會連續在幾次考試中浮出水面,而有的薄弱環節,甚至還會在不同科目的考試中同時顯現出來。與此同時,根據表格分析結果,我們還應該做一個考試小結,總結知識部分的缺陷,哪些復習方法不當,等等。最后,通過這個考試小結,反思回顧自己前一段時間的復習工作,從薄弱環節入手,制訂自己下一個復習階段的分類調整計劃,做到有針對性地對薄弱環節進行強化訓練,以攻克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