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偶像,是除暴安良的好漢。少年的迷戀,是英雄虎膽的神探。今天長大了,我選擇了橄欖綠,當一名共和國的刑事警官……”每天,在中國刑事警察學院(以下簡稱刑警學院)的校園里都會想起《光榮的盾牌》的歌聲。這首歌,一唱就是四年;這段情,一戀就是一生……
刑警學院坐落在歷史名城沈陽,直屬于公安部。其前身是1948年創建的東北公安訓練隊及其之后的東北公安干部學校、中央人民警察干部學校、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學校、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學校。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改建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同時保留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學校建制。建校60多年來,學校堅持以培養打擊犯罪專門人才為目標,為全國公安機關、司法部門以及軍隊保衛部門輸送了10余萬名專業技術人員,被譽為“警界清華”“東方福爾摩斯的搖籃”。
對于幾乎與共和國同齡的刑警學院來說,在建校之初開展的一些教學和科研工作無疑是歷史性的和開創性的。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舉辦的現場勘察、十指指紋法、步法追蹤等培訓班不僅開創了新中國刑事偵查和痕跡檢驗學科的先河,而且產生了手印的藥物顯現法、真空鍍膜法等一批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有的技術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進入新世紀,全國著名文檢專家賈玉文教授,在震驚全港的高達400億港幣的巨額遺產糾紛案中,作為龔如心一方的筆跡鑒定專家出庭作證,使得龔如心的400億港幣失而復得;相貌復原專家趙成文教授,通過模擬畫像,協助警方成功破獲“3·8”系列殺人搶劫案,并成功“揭開”長沙馬王堆漢墓主人的神秘面紗,被譽為中國刑事相貌學的奠基人之一。
這些老師,上課時會想著法子“刁難”我們,他們也會用他們一貫的嚴肅評價我們的表現,但當他們那么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你們出去了要保護好自己”的時候,那種表情與語氣真的足以震撼我們日復一日訓練著的保持冷靜的心。
當看了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的刑警學院特輯,看見同是警院的他們在舞臺上的戰術表演,看見觀眾席的驚嘆歡呼,我不禁笑了。這些在警院再平常不過的小伙子,這些在警院再平常不過的訓練,在外人的眼里就是那么英姿颯爽、震撼人心。電視里那個漂亮的姑娘對著鏡頭說:“你是想365天過同一種生活還是想365天過365種不同的生活?”其實,身在警院的個中滋味,她知道,他們知道,我們都知道。
在刑警學院的學生眼里,最美的校園不在于隸屬季節的春夏秋冬,不在于搜集引人入勝的警院傳說,不在于從靶場的輪胎墻里尋覓自己打飛的彈頭,不在于以四十五度角仰望某棟樓的某個亮燈的窗戶……邁進這座校園,生活就開啟了“警院模式”,這種模式下的校園生活使人嚴肅而不孤僻、俠義而不武斷、果敢而不偏激、穩重而不呆板、沉著而不寡言、和氣而不盲從。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刑警學院建立至今,雖幾易其名,歷經風雨波折,但為黨和國家培養忠誠衛士的神圣使命未曾改變,為公安隊伍建設輸送合格人才的歷史重任未曾改變,培養的畢業生為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從2008年開始,刑警學院安保團隊先后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60周年國慶、上海世博會、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多項國際、國內重要活動的安全保衛工作,被公安部榮記集體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每一個警院人都深知這樣的一個道理:選擇了刑警學院,選擇了從警之路,也就是選擇了一條奉獻之路,一條忠誠之路。這時,你是誰便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擇了別樣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