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西部大開發和扶貧開發等政策的扶持下,我國西部地區絕對貧困的狀況得到了根本性緩解,絕對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當前西部經濟蓬勃發展,總量全國增幅最快,占全國比重不斷提高,但人均總量還需繼續提高,第一、三產業發展還顯滯后,收支結構和城鄉差距亟待提高,城鎮化進程仍須加強。隨著貧困標準的提高,扶貧形勢還很嚴峻,作為全國扶貧的主戰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發展戰略給西部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西部 貧困 扶貧開發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13)02-0094-04
由于自然、地理、歷史等原因,西部一直是全國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貧困問題異常突出。西部的發展關系到全國小康社會的全面構建。在中央多管齊下的政策扶持下,西部各省區奮發圖強,絕對貧困狀況得以根本緩解。本文對西部發展中的貧困現狀進行了系統梳理,以助決策部門更有針對性地解決西部發展的貧困難題,促進西部全面發展。
一、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
(一)經濟總量增幅快,占全國比重不斷提高,人均GDP水平還比較落后
在西部大開發政策指引下,西部地區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經濟總量顯著增長,2007到2011年5年間,西部是中國經濟增幅最快的地區,GDP增長了104%,同比中部增長了53.72%,東部增長了77.72%。西部地區經濟占全國的比重不斷提高,從2007年占全國18.5%的比重提高到2011年的21.02%。西部經濟欣欣向榮,為扶貧開發提供了堅實基礎。通過人均GDP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發展不均衡,東部遠遠領先于中、西部。西部2011年人均GDP只相當于東部的52%,全國平均水平的79%。因此,只有西部、中部地區經濟迎頭趕上,才能保證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二)從經濟結構看,第一、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西部地區以小規模農、牧業為主,二、三產業相對滯后。2011年西部地區第一產業比重全國最低,第二產業發展進步快,總量比中部地區大,全國占比達到23%,第三產業的比重也是最低的。從一、二、三產業結構看,西部跟全國平均水平比,工業化進程稍落后于全國,但第三產業發展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收入低,恩格爾系數高,收支結構和城鄉差距都亟待改善
經過多年的發展,不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都大幅度提高。但西部發展還是相對滯后,同全國水平比較,不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收入都是最低的,恩格爾系數也是最高的。西部農民還是以小農生產經營為主,工資性低于其他地方,且城鄉差距最大,城鄉收入比西部是2.46,東部是1.76,中部是1.81,這表明西部內部貧富差距擴大,加大了反貧困治理的難度。
(四)人口降幅大,城鎮化進程需加快
根據統計年鑒測算,2011年西部總人口3.6億左右,占全國人口比重27%,是全國人口比重最少的地區(東部人口占全國比重為41%,中部人口占全國比重為32%)。西部人口比重這些年呈下降趨勢,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西部地區人口降幅最大,下降達到1.11%。城鎮化率反映經濟發展的現代化程度,西部2011年城鎮化率是42.99%,全國最低。
二、當前西部地區貧困狀況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我國反貧困取得世人矚目的成績。絕對貧困人口從1978年2.5億,貧困率30.7%,下降到2010年2688萬人,貧困率為2.8%。
(一)絕對貧困大幅度下降,但全國貧困人口2/3仍集中于西部
西部的扶貧工作成效顯著,貧困人口從2000年的5731萬,下降到2010年的1715萬,降幅高達70%左右;貧困率從2000年的20.6%,下降到6.1%,是貧困人口下降最大的地區。但是西部貧困人口占全國貧困人口的比重,2000年為60.8%,2005年下降到59.2%,2010年卻又上升到65.1%。說明西部貧困人口基數大,扶貧任務艱巨。
(二)扶貧標準低,西部貧困問題被低估
2000年和2005年,我國統計的貧困人口只包含絕對貧困人口,沒有計入低收入人口,貧困人口被低估。2009年我國把低收入人群也納入貧困人口,提高了扶貧標準。
2011年,我國扶貧標準上調到人均年純收入2300元,首次超過世行低標準的貧困線,導致我國貧困人口大幅度超過1億以上,西部貧困人口增加到8000萬人以上,貧困率高達23%左右。隨著扶貧標準提高,西部扶貧形勢異常嚴峻。如果按照世行中等國家(如同為金磚國家的俄羅斯、巴西等)采用人均每天2美元的標準(按2011年PPP換算為3036.8元/人),我國扶貧標準還有繼續提升的空間,西部貧困人口數估計將過億。可見,西部貧困人口眾多,貧困率高,貧困程度深,扶貧難度越來越大。
(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發展戰略給西部扶貧開發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最新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的公布實施,扶貧開發戰略進入全新階段。我國將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以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為基本思路,帶動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目前全國劃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12個就坐落于或橫跨西部各省區。西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成為當前西部扶貧開發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有效突破點。如何通過加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發展,帶動、搞活西部全局的扶貧開發,加快西部扶貧進程,改進扶貧績效,成為當前西部扶貧開發的新方向。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明確提出,我國扶貧開發已經從以解決溫飽為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希望通過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增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自我發展。新時期扶貧開發對西部貧困地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從人的發展來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不再局限于原來單純解決溫飽的收入貧困。但這也給西部貧困地區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要求不僅要做好扶貧開發,更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綜合配套,實現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的全面提升,真正解決貧困問題。
三、結論
在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指引下,西部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GDP的增幅全國最快,占全國經濟總量比重不斷提高,人均GDP大幅度增加。但是經濟結構不盡合理,一、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還需及時調整經濟結構,更好地促進經濟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改善支出結構,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西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大,必須通過加快城鎮化進程來解決。
在經濟普遍向好的同時,西部依然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貧困人口眾多,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西部經濟發展如何帶動脫貧致富讓貧困人口真正受益,還是難題。隨著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主戰場,以區域發展帶動扶貧攻堅的戰略調整,西部應抓住歷史機遇,通過區域發展來帶動貧困農戶能力提高,真正實現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責任編輯: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