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年來,高職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日趨凸顯。高職學生積極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水平,進而提升個人就業核心競爭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嘗試探索一種新型技能就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現有的實踐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同時提出了以賽促學的新理念,即輔以不同層面的各項技能競賽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應對就業瓶頸問題。
關鍵詞: 高職; 職業技能; 技能競賽;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1-45-02
Innovation research o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skills employment
Chen Hong
(Zhejia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s,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blems of vocational graduates' employment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key of how to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 ability is to improve their own occupation skill level.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 new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skill employment is explored,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methods is reformed, the new concept of better learning in games is put forward, with the skills competi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s.
Key words: higher technical institutes; vocational skills; skills competition; training mode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人才培養數量劇增,由此引發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亦日趨凸顯。高職學生提升自己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水平,高職院校應重新審視并重視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為此,我們嘗試探索一種新型技能就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現有實踐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同時輔以技能競賽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大學生成功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以使畢業生走出難就業的困境。
1 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分類與培養現狀分析
1.1 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內涵與分類
高職學生職業技能是指學生從事某種職業多種能力的綜合。職業技能一般可劃分為專用職業技能和通用職業技能兩大類。
⑴ 專用職業技能
專用職業技能也稱為“硬技能”,主要是指從事某一職業的專業能力。專用職業能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所學專業和取得的相應學歷。
⑵ 通用職業技能
通用職業技能也可稱為“軟技能”,通用職業技能又可分為基本職業技能和核心職業技能。基本職業技能主要包括一般的學習、語言表達、應用寫作、溝通協調、組織合作、應變及執行技能等;核心職業技能即“關鍵技能”,主要包括跨職業、解決問題、職業道德與職業人格的塑造等技能。核心職業技能的培養以專用職業技能和基本職業技能為基礎,具備核心職業技能更有助于個人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1.2 高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現狀分析
通過對我國高職畢業生職業技能培養狀況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專用職業技能的培養偏重于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實踐操作能力缺乏,致使學生動手能力較弱;另一方面是對通用職業技能不夠重視,所謂對通用職業技能的培養也僅僅局限于基本職業技能層面,而作為學生將來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源動力的核心職業技能的培養卻被忽視[1]。
2 技能就業型人才培養新視點
2.1 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推行“雙證制”教育
⑴ “雙證制”教育可以促進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
所謂高職實行的“雙證制”教育,即是高職畢業生同時取得學歷證書和技術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兩種證書的制度,這既是高職教育自身特性的要求,亦是當前社會用人需求的一種體現。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面向基層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級實用型人才,因此高職的實踐教學是否能真正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雙證制”教育的提出將促使高職院校對以往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即改變重理論、輕實驗的教學現狀,重視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最終可以以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為實踐教學的目標,并可以此作為檢驗實踐教學成效的重要依據[2]。以計算機專業為例,首先需要我們清楚把握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的脈搏,洞悉社會主流對相關專業的不同需求動向,接著有選擇性地定位并挑選與各專業相對應的職業資格認證,如計算機網絡專業,現行的職業資格認證等,如表1所示。
在此,根據社會主流需求及學生層次結構可選擇網絡技術(三級)、程序員(初級)等作為一般層次學生的職業資格認證需求,可考慮網絡工程師(四級)、網絡管理員(中級)、網絡設備調試員(三級)及Cisco、H3C、神州數碼等相關平行機構中的中級職業資格認證作為相對高層次需求學生的認證選擇。
⑵ 改革高職專業課程結構以確保“雙證制”教育的實施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仍采用傳統的按學科設置的課程結構,每門課程自成體系,相互之間沒有太多的衍生和聯系,這種課程體系對培養學科型人才是適用的,但是并不利于高職人才的培養。而多年來“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想仍普遍存在,這也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的良性發展。因此我們以“雙證制”為契機,提出專業課程改革,按職業能力結構來調整相應課程內容,以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為著眼目標,并在課程功能模塊中嵌入職業資格證書相關的技術要求,使得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同時亦形成一種職業技術能力的覆蓋,為更切實有效地實現“雙證制”提供堅實的保障[3]。
2.2 廣開技能競賽以增強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職業技能競賽是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重點的有組織的競賽活動。高職院校是以培養一線操作或技術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的,目前定期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各大高職院校提供了一個高技能展現聰明才智的良好平臺,引導高職院校更好地去進行教學改革和技術創新,重視技能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培養實用型人才。學生通過參加技能競賽展示自己,也因此提升了其核心競爭力,拓展了其就業渠道[4]。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為選拔優秀學生,發現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對學校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起到了宣傳鼓勵作用,然而從另一層面上來說,大賽的受益面又相對較窄,無法使高職的廣大學生獲益。因此,我們提出了在學院層面積極開展技能競賽活動,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⑴ 合理規劃,統籌安排
各二級學院根據自身專業群設置,組織專業教師深入探討、充分挖掘專業特色,可結合以往的課程綜合實踐項目等內容加以提煉,合理規劃并設置與與各個專業相關的各項技能競賽,此種賽事面向的對象主要為本二級學院學生,旨在做到貼近各專業,貼近廣大學生,通過此項賽事,激發廣大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積極性,使其進一步明確本專業的培養方向,扎實提升本專業技能水平。同時,在各二級學院切實落實好各項技能競賽的基礎上可積極推廣到整個學院層面。
⑵ 加大宣傳,全面動員
一方面,將技能競賽各項賽事作為院學生會、團委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及時印發各項賽事文件到班級并積極做好組織宣傳工作,使每個學生對舉辦技能競賽的初衷、基本原則、各項賽事方案有深入的了解。同時,作為各系的相關職能部門應竭盡所能地為學生提供支持和幫助,如相關實驗室和網絡機房等場所的適時開放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練習環境。另一方面,在學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可以通過適當學分激勵的方法,來確保各項技能競賽的開展。賽事項目難度需有一定的層次性,可分參與型、學習型、提高型等多種,同一項目可以設立不同的級別,以適應不同年段、不同專業、不同水平的學生參與競賽,同時輔以素質分作為激勵措施之一,更好地激發廣大學生參賽的積極性。
⑶ 規范流程,合理評價
任何一項活動的順利開展都需要以規范的流程機制作為堅實保障,因此,我們必須在深入拓展學生各項職業技能的活動中,不斷發現問題,完善活動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如賽事舉辦場地、時間、操作程序、監督管理及評判標準等各方面均需做細化規定。舉個簡單的例子,如學分激勵中的學分劃定亦須充分考慮其合理性,根據賽事難易程度確定分值的大小、比例等。因為素質分涉及到學生在校期間所有活動的綜合評判,競賽所獲分值的大小務必要參考學生其他各項活動所獲學分的比重,以保證全局的穩定性。
3 結束語
隨著當今生產技術的日益更新,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必須要積極探索一些人才培養的新型模式,以促進學生專業技能及個人整體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5]。因此,我們提出在切實做好目前多種技能型人才培養合作模式(如訂單培養、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的前提下,一方面逐步推進“雙證制”教育,使學生畢業后能更好地適應實際工作中的協同需求,更快實現與就業崗位的銜接;另一方面,積極以合理方式開展不同層面、不同規格的各項技能競賽活動,使學生在深化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其團隊協作、協同分工、統籌安排等各項身心綜合素養,使他們真正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過硬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從根源上改變高職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
參考文獻:
[1] 湯光偉,秦輝.世界各國發展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及對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2] 張涵.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發展對策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8.16.
[3] 趙曉波.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職業能力[J].商業文化,2008.11.
[4] 王云艷.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關系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8.9.
[5] 李明.建立技能競賽長效機制,引領高技能人才成長[J].中國培訓,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