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存款準備金制度改革將商業銀行機關團體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從財政性存款調整到一般存款以來,商業銀行財政性繳存款范圍已多年未作較大調整。隨著人民銀行體制改革、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稅收入庫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1998年規定的財政性繳存款范圍與金融發展形勢不相適應,亟待調整、規范。
一、現行財政性繳存款繳存中面臨的難點
(一)繳存科目較多且名稱不一
從人民銀行規定財政性繳存款范圍情況看,要求商業銀行繳存財政性存款的科目名稱、個數較多,在不同系統間也不一致,增加了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繳存財政性存款的管理難度。據統計,僅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繳存財政性存款科目就有20個,其中名稱相同的僅有財政預算外存款、地方財政庫款、財政預算專項存款、待結算財政款項4個,名稱不同的有12個。在12個不同名稱的科目中,核算內容大致相同的有7個(主要為代理發行、兌付國債資金科目),核算內容存在包含關系的有3個,為農行的財政性存款科目,工行、中行的財政預算專項存款科目,建行的財政性專項存款科目。同時,不同商業銀行間繳存財政性存款的科目數量也不一致,如要求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繳存財政性存款的科目個數分別為4個、5個、8個、3個。
(二)財政性繳存款具體范圍界定不清
一是名稱相同科目在不同銀行間規定不同。如財政預算專項存款,工行納入財政性存款繳存范圍,而中國銀行卻納入一般存款范圍。二是名稱相同科目在同系統內規定不清。如地方財政庫款、財政預算專項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中國銀行既納入財政性繳存款范圍(科目代號分別為8141、8143、8144),又納入一般存款范圍(科目代號分別為8145、8146、8147)。三是具體核算內容不明確。在人民銀行關于調整商業銀行財政性繳存款范圍的相關規定中,都只規定調整繳存的科目代號與名稱,而缺少相應會計科目具體核算內容。在商業銀行沒有或不及時向當地人民銀行報送會計科目增減變動文件情況下,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科目使用的準確性難以確定,從而難以準確判定哪些性質的存款屬于應繳范圍的財政性存款。四是部分繳存要求相互沖突。如財政預算外存款納入了工商銀行財政性存款范圍,而在《關于改革存款準備金制度的通知》(銀發[1998]118號)中卻將財政預算外存款劃為一般存款范圍。如僅從規定的繳存科目名稱來界定繳存范圍,二者相互矛盾。財政性繳存款具體范圍界定不清,不利對商業銀行繳存財政性存款情況進行柜面監督和現場檢查。
(三)個別財政性存款科目存在雙重管理
主要是對待結算財政款項實行稅收入庫與財政性存款繳存管理。目前待結算財政款項核算的資金主要是稅款。對于稅款,國庫部門管理規定要求應于當天(最遲不能遲于第二日)繳入國庫,而按財政性繳存款管理規定,在待結算財政款項核算的稅款還應該于旬后第五日按旬末余額數繳存財政性存款。這導致在該科目核算的稅款須執行稅款入庫與財政性繳存款兩方面的管理規定。對同一筆稅款實行稅收入庫與財政性繳存款的雙重管理,造成商業銀行需在一定時期內墊付一定數額的資金。如商業銀行某旬末該科目余額為10億元,按國庫管理與財政性繳存款管理規定,該行在第二日將此稅款上解國庫后,還必須在旬后第五日向人民銀行繳存10億元財政性存款。這實際造成了商業銀行墊付了10億元資金繳存財政性存款。就目前反映情況看,商業銀行對待結算財政款項實行雙重管理反對意見較多,而且經常采取多種方式規避繳存。
(四)繳存范圍內科目計息差異大
主要是對應繳財政性繳存款的財政存款,有的按活期存款計息、有的不計息。一是人民銀行對有代理國庫業務的商業銀行地方財政庫款、財政預算外專項存款和財政預算外存款三個科目按活期存款計付利息,對沒有代理國庫業務的商業銀行以上三個科目不計息。二是在代理國庫的商業銀行內,人民銀行對地方財政庫款、財政預算外專項存款和財政預算外存款三個科目計付利息,而對待結算財政款項科目不計息。稅務部門對商業銀行將待結算財政款項歸屬在機關團體存款核算并按活期計息的行為予以默認并配合;財政部門對沒有代理國庫的商業銀行將應繳財政存款的資金納入機關團體存款核算并計付利息也聽之任之。在對相同性質的財政存款實行不同計息管理模式下,趨利原因形成了財稅部門與商業銀行三方在逃繳財政性存款上有一定默契,增加了監管難度。
二、調整規范財政性繳存款范圍的建議
(一)調整財政性繳存款范圍
將商業銀行在一般存款核算的地方財政庫款、財政預算專項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統一納入財政性繳存款范圍;對屬于應繳存財政性存款的資金,一律不得納入非財政性存款科目核算;將待結算財政款項調出應繳存財政性存款范圍。綜合考慮在該科目核算資金最遲應于遲日上解的規定,將此類科目納入商業銀行過渡性科目,以解決商業銀行在該科目核算資金實行上解與繳存雙重管理的規定,但該科目仍應作為人民銀行稅收入庫情況檢查重點。
(二)規范財政存款科目設置
主要統一規范商業銀行繳存財政性存款的一級科目設置。分兩種情況:一是有代理國庫業務的商業銀行或其分支機構,可設置財政庫款、財政專項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待結算財政款項(未作調整的情況下)、待報解預算收入(過渡科目)、代理發行(出售)或兌付國家(政府)債券等科目;二是沒有代理國庫業務的商業銀行或其分支機構設置財政專項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待結算財政款項、代理發行(出售)或兌付國家(政府)債券等科目。在一級科目下,各商業銀行可根據繳存業務情況設置二級科目,特別是代理發行(出售)或兌付國家(政府)債券科目可根據發行或兌付債券名稱與種類設置二級科目。同時,要明確商業銀行各科目核算的具體內容。
(三)提高收益促進規范使用科目
在對財政存款計息時,應不分是否代理國庫業務,一律按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所存財政存款金額對財政部門計付利息,同時,適當提高對商業銀行繳存財政性存款行為計付手續費的標準。建議對財政部門在商業銀行存放的財政存款,一律按活期利率對財政部門計息,對商業銀行繳存財政性存款手續費標準提高到按全年日均余額的千分之二,以適應銀行機構管理成本提高的現實情況。通過適當提高財稅部門與商業銀行收益,減少甚至避免亂用、錯用科目行為,促進規范使用科目。
(四)加強財政性繳存款監督管理
針對目前商業銀行漏繳、少繳、遲繳甚至采取不在應繳科目核算財政存款,在非月末日的旬末日不匯總全轄應繳數等行為,應加大監督檢查與處罰力度。建議出臺財政性繳存款管理辦法;加大人民銀行會計營業部門日常柜面監督力度,要求商業銀行提供非月末日的旬末日日計表;明確會計財務部門承擔財政性繳存款的管理職責;由各級行營業、會計、國庫部門對商業銀行繳存財政性存款情況開展聯合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