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媒體人有時候頗為“自得”的一件事情是,我們有時候可以通過科學規律、行業脈絡和人的因素,來對既有格局做大膽的推翻性預測。而由于IT、互聯網行業的變化與變革如此迅速,這種預測和評判往往很快能夠見分曉,而無需像其他行業那樣需要等待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來應驗。
而在移動領域,由于近三年來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逐步普及,Android和iOS一統天下近乎到了全民皆知的地步。這時候,科技媒體人往往要做一些“新”的內容來抗衡通篇Android、滿目蘋果引發的的移動領域文章造成的感官雷同。從2012年,Windows Phone在諾基亞和微軟的大力鼓吹下正式發力,為這種視角提供了新鮮材料。而進入2013年,這個市場的故事變得更豐富起來:依舊脫胎于Linux的Ubuntu移動版、基于html5的Firefox OS、姍姍來遲的BB10,、后臺硬氣的Tizen人們通常用“鯰魚和沙丁魚“的故事來比喻攪局者出現的市場,2013年的移動市場,這種局面會不會出現?
從剛剛結束的巴塞羅那2013移動通信世界大會(MWC)上看,這種趨勢越發明顯——至少這一屆展會,手機本身已經不再是最吸引人的“明星”,盡管諾基亞、三星、LG、華為、HTC和華碩都發布了新款智能手機,但人們并沒有看到這些廠商帶來的“真正的創新”(事實上多家廠商的部分重要產品都在其他場合或單獨來發布)。據此,有些分析師認為,令智能手機成為移動通信和消費者電子行業中心的科技革命可能已經結束。“來自于蘋果、黑莓、谷歌及其他廠商的最新設備看起來都大同小異,甚至某些內部部件都是相同的。”
由于硬件創新乏力,移動市場上下一波競爭的重點已經轉移到了生態系統和服務領域中。這是一場以侵蝕蘋果iOS或是Android為目標,且注定艱苦卓絕的戰爭,但并非沒有機會,且仍存變數——Windows Phone與Blackberry的第三極之爭逐漸清晰,但Firefox OS、Ubuntu Touch甚至Tizen的動作讓這場戰變數猶存,HTML5可能是最大的變量。
決戰第三極
至少目前來看,Windows Phone與Blackberry優勢十分明顯。
Windows Phone移動操作系統自微軟和諾基亞等廠商力挺后,一直是第三極之爭最有機會的,許多媒體和業內人士甚至已經開始用“三足鼎立”來形容其地位。《互聯網周刊》也曾撰文指出,在Windows開始融合移動設備的今天,微軟的決心不容小覷。畢竟在當下消費電子領域的激烈競爭中,閉門壟斷亦難長久,只有把選擇權交給用戶,通過開放合作以豐富特色產品和完善的服務在競爭中贏得市場,才能建立常勝之勢。
這里不詳述Windows Phone的前世今生了,至少在2012年年底Windows Phone8發布并徹底采用與微軟最新桌面操作系統Windows 8相同的NT內核后,其發展趨勢越發迅速。上周微軟透露,Windows Phone Store目前應用超過13萬,其中1.5萬個是為去年10月底發布的Windows Phone 8系統特別開發的。應用數量的增加,實際上也反映了該系統應用下載量的增加和用戶的增多,據悉,Windows Phone應用下載量整體增75%,付費應用收入更是增長了91%。
不過,諾基亞作為Windows Phone的最大支持者,近年來深陷虧損泥潭仍未恢復。全部采用Windows Phone系統的Lumia系列手機在外形和硬件設計上備受好評,但銷量一直以來都很難爆發。出身微軟的諾基亞歷史上首個外籍CEO埃洛普正是因為豪賭Windows Phone,近兩年來飽受爭議。不過埃洛普從未覺得自己選擇錯誤,并在近期接受采訪時再度力挺微軟,并稱“Windows Phone將是世界上第一大操作系統”。
所以客觀講,在大舉進軍移動領域的三年來,微軟走得并不順暢,Windows Phone目前為止還沒能實現真正的飛躍——手機銷量平平、開發者仍在猶豫、外部競爭激烈。尤其在經歷了老版Windows Phone手機不能升級最新的WP8系統后,許多忠實的WP擁躉(主要是諾基亞粉絲)都憤憤不平,意欲“出走”。當然,諾基亞的底蘊還在,復興有望。
相比之下,老牌手機廠商RIM(日前正式更名為Blackberry,加強品牌影響力)下的黑莓帝國,仍然處在加速崩塌的邊緣。這個決心重振雄風的昔日巨頭黑莓在發布BB10系統和新機后,除了得到粉絲們的歡迎外,許多業內人士都不看好。不得不承認Blackberry的最新Z10手機的時尚與功能強大,但還并未達到超越其他系統旗艦機的水準。當然,這款手機已經相當不錯了,黑莓公司首席執行官托斯滕·海因斯(Thorsten Heins)日前表示,該公司的黑莓10手機的銷售好于預期,該公司已經提高產能以保持供應。
在面臨困境的生態系統上,BlackBerry10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全面支持Android應用程序。簡單地講,應用開發者只需要通過BlackBerry Android Runtime和黑莓的Android開發套件就可以快速地將現有的Android應用移植到BlackBerry10上。而且他們還在不斷地向開發者們布道:“我們的平臺是盈利能力最強的。”在去年5月的會議中,黑莓甚至推出了一個十分激進的政策:他們保證一個APP在第一年會產生1萬美元的營收,不足的地方由黑莓負責補齊差額。
Firefox OS則在2013MWC展會上正式推出,并公布了4家手機廠商、17家運營商合作,9個國家首發的計劃,開局還算不錯。這個移動操作系統的思路,和Firefox在Web瀏覽器上一樣,目標只是解決人們對于當前操作系統們的一些擔憂和問題:包括壟斷的格局和開放性的問題。在MWC的演講上,Mozilla的CEO Gary Kovacs說,“人們還有很多需求未被滿足,這個市場應該有很多的應用商店,很多的商業模式,很多的支付機制,很多的供應商以及很多的服務,而不是僅由一個或者兩個供應商提供內容。”他關注的是如何打破移動世界的封閉,就如同在過去的10多年中,Firefox在Web瀏覽器領域做的事情那樣。
此外,這個圈子還有Ubuntu Touch和Tizen作為挑戰者出現。前者依托的是“更底層更開放”的Linux架構,力圖在限制頗多的Anroid背后插上一腳,后者則有三星和英特爾撐腰。
上個月,Ubuntu Touch為Galaxy Nexus、Nexus 4、Nexus 7和Nexus 10推出了開發者預覽版,讓用戶和開發人員可以對該系統先睹為快,并將很快擴展到其他的20余款設備。不過Ubuntu Touch的進程較慢,2013年很難看到其大動作。人們擔心PC上的問題,將在其手機版上將再一次重演。Ubuntu號稱是“為人類使用設計的”操作系統。但就算它有“多手勢操作不需要按鈕”、“低要求同時支持X86和ARM架構”以及“PC,TV和手機多設備同步保持體驗一致”。它沒有聯盟就沒有上下游的支持、沒有開發者就沒有應用就無法吸引用戶、沒有獨有的模式就沒有與安卓競爭的資本這些都沒有,用什么去撼動安卓呢?
而Tizen則一直被三星當做一個戰略制衡作用大于實際用途的殺手锏,畢竟三星帝國已經形成,沒有一個自家的操作系統總覺得還差了些什么。至于Sailfish這款脫胎于諾基亞Meggo的系統,基本上我們只能在國外新聞中、極客視頻以及老N9玩家的念想中看到了。
HTML5:仍是最大的變量
HTML5代表未來么?這個問題盡管已經討論了太久,但仍然沒有人肯否認。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市場發展逐漸走向封閉,導致開發者、手機制造商、用戶在移動設備的開發和使用上受到諸多限制,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壟斷現象日趨嚴重。對一個廠商而言,iOS和Android仍顯得過于保守和約束,你能使用Android,但你只能跟隨它,不能領導它。Mozilla一向是開放平臺的先鋒,并聚集起了一大批開發愛好者。更加開源的Ubuntu也忍耐不住,期待在移動市場上“翻身”。
不得不提的是,無論是Windows Phone、BlackBerry 10這些與iOS和Android外觀、設計理念、內核都各不相同,但實際架構卻都屬于傳統的C/S架構,而火狐在MWC上最新推出的Firefox OS,以及Ubuntu Touch 則兼容HTML5 WebApps。
以前,我們談論HTML5都是在討論在瀏覽器下的各種可能,但現在情況發生了本質的變化:HTML5技術一旦運用在系統里,它實現的將不再是App跨平臺,而是系統跨平臺。這就意味著,iOS、Android、WP、BB10,這些都是為手機或平板設計的,但Firefox OS、Ubuntu Touch、WebOS(LG收購后,即將走上電視系統),卻可以運行在任何屏幕上,包括手機、平板、筆記本、智能電視,甚至包括手表、冰箱、洗衣機等家電設備。
作為Firefox瀏覽器的開發商,Mozilla在Web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大膽的嘗試。而其去年十二月發布的Firefox OS,則直指他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野心。在HTML5的推動下,他們相信能為人們提供比iOS、Android更好的移動OS解決方案。
目前來看,完全HTML5化的Firefox OS應用主要基于HTML5+JavaScript實現,是一款真正Web OS。而由于B2G是將HTML層蓋在硬件之上,沒有中間層,直接用HTML調用硬件,只需要比Android更低的配置就能達到同樣的體驗。這樣不僅減少開發成本、快速迭代(無需更新),支持平板、手機、電腦、電視多平臺,甚至其手機硬件成本都將大大降低(100美元以下)。此外,目前App Store上超過50%的應用已經是用HTML5來開發,將來可能90%的應用會是HTML5,而那10%,可能永遠也不適合HTML5”。
相比之下,Ubuntu則目標更直接一點,它屬于較為溫和的顛覆。Ubuntu Touch可以與Android同時并存,一支手機既可以執行Android應用程序,也可以執行Ubuntu Linux應用程序,這是因為Android的底層也是Linux。此外Ubuntu還在倡導“超級手機”——最高端的智能手機(四核處理器,1-2G內存)也能夠運行Ubuntu,屆時它不但可以作為一個普通的電話,還可以連接屏幕與鍵盤,可以像一個臺式電腦那樣工作,并提供統一無縫體驗。手機實際上變成了一個獨立大腦,可以指揮多個設備。
對于開發人員而言,這對效率的提高,有著致命的誘惑。 像“你們是先開發Web,還是移動”之類的問題,將愉快的失去意義。那么,這一套玩法取勝的條件就只是HTML5等Web技術的繼續成熟和完善,以及更多硬件廠商支持,以此來吸引開發者的支持并提供應用程序。
運營商對這類手機系統也是支持的。首先是成本較低,像Android這樣的操作系統是免費的,但Firefox OS的設計主要針對的是低端設備,而Android在這些設備上運行糟糕有時甚至無法運行。其次,Firefox OS和Ubuntu Touch是開源的。運營商能夠通過運行他們自己的應用以及服務在該操作系統上完成任何他們想完成的事。
事實上,三四年前沒人能預料到移動產業竟發展到如此地步——這個世界的玩法似乎與傳統通信和IT不一樣——那么這場移動操作系統的第三極之爭如何發展就沒人能真正預料。技術、設計、產品、市場、人為因素,一切都存在變數,而HTML5依然是最大的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