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因而學生的發展也應是平衡的、全面的,高中的美術學科的教學也應適應這一形勢的發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全國各實驗區蓬勃展開。
我國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準、陶冶高尚的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從初中美術教學狀況的調查分析入手,尋找高中學生審美能力、繪畫、手工等技能參差不齊的原因,尋求改變這一狀況的途徑及對策。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與意義
審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養情操為特征,以生動形象為手段,提高學生感受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種教育形式,美術學科教學是審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陣地之一。 就目前農村學校美術學科教學而言,存在著嚴重差異,尤其表現在部分學生的美術基礎技能較差制約著綜合能力的發展,并對此提出若干意見。
二、問題的提出
新入學的初一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美術基礎技能參差不齊,給初中美術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成了擺放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當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新形勢下,這一問題的出現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它關系著素質教育能否全面實施,關系著是否能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負責任,關系著能否全面實施“三個一切”,希望能引起廣大美術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三、問題形成學生水平差異的原因調查分析結果
(一)生源問題
1.各學校的重視程度不一。在各學校,中心小學的領導老師重視程度較高,學校美術課的正常進行。而一般初中會減免一部分美術課時,用于文化課的學習。造成各學校學生綜合熟知的參差不齊。
2.還有些學校領導、老師、學生重視都不夠,認為美術學科只是副科,教辦又不統考核,老師隨便“代代”,學生隨便學學,這樣與活動較多的中心學校形成了較大的差距。
(二)由于學生自身素質的差異,同一班級在同樣的教學、學習條件下也會形成一定的差異
有些同學天生愛好美術,在自身興趣的激發下,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美術素養自然會提高很快;而有些學生或受社會大環境的制約影響,認為學好數、理、化就能一統天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響,認為學美術沒出息,再加上缺乏一定的興趣愛好,差異的存在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對于初中階段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高中美術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取措施,針對性地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有計劃、有措施地進行美術學科教學。
(一)就高中美術教學而言,本身就和初中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節”,缺乏一種“連續性”
初中美術教學,特別是一些師資薄弱的學校沒有對學生進行美術技能訓練,這些學校美術教學中只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多向思維能力,學科教學往往容易多注入表現、抽象、超現實等手法,學生繪畫多姿多彩,說白了就是讓學生隨便畫畫,完全忽視技能技巧的培養;而高中美術教學從根本上要使學生有一定的素描、色彩技能。根據這一情況,教師可根據教材與教學的需要適當增加一些高中課程以外的技能常識方面的知識講授,盡量填平存在的天形的“溝”這樣做,其一,在面上可增強初中美術教學與高中美術教學的連貫性;其二在點上可以對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補課”。但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不能因此而扼殺學生的自主與創新。高中學生的教學畢竟不能只為美術專業訓練,高中美術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在美術教學薄弱的學校中欣賞課問題尤為突出
初中美術教學中更應注意通過美術欣賞教學、激發與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在學生掌握美術欣賞方法與欣賞程序的同時,增加美術技能、技法的介紹,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價值、審美情趣,同時又能鼓勵學生有自己的審美選擇,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為學生動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適當自主開發一些教學內容
美術學科教學中可適當自主開發一些教學內容,這些內容應以初中美術教材為依托,選擇一些既復習小學部分知識,又本著針對初中教學中技能傳授不夠的特點選擇性、過渡性內容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為美術學科課時少,學生易忘,再進行回顧的特點進行教學,又能對薄弱學生進行“補課”。例如:教高一學生欣賞素描時,可穿插手繪線條圖像的方法、技能的教學,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物體表現規律,同時可為速寫的學習打個基礎,又可為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補上一課。
(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重要的教學原則
教師要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在課堂教學以及課外、輔導中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進行“特殊”的輔導,力量有所傾斜,讓這些學生能與大家共同進步,不至于對美術失去興趣,或作業成為負擔,草草了事,應差式地完成任務,盡量能做大面積“豐收”同時,小部分也不“減產”。
(五)開發課外教學資源
美術教學活動不僅僅是課堂的教學,也應注重挖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學生自主開發新的學習資源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學校圖書室是學生在校內可利用的主要資源。參觀校內、校外的美術品展示場所,在校內多組織畫展、手工作品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欣賞,讓學生欣賞的同時,講解技法。
(六)組織課外興趣小組
在興趣小組的組織上,不光讓對美術感興趣的“尖子”參加,也應允許有興趣的“待進”學生參加,為這些“待進”生提供良好的環境與學習的信心。
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因而學生的發展也應是平衡的、全面的,高中美術學科的教學也應適應這一形勢的發展,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出發點,我們在鉆研教材的同時還應更多地了解學生,足夠地重視學生美術基礎差異,以便更好地做好教學工作。
【作者單位:鄭州市107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