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霧霾天氣,引起了兩會代表和委員的廣泛關注與討論。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所長楊群代表關注環境問題的角度與其他代表不太一樣。
楊群代表多年從事古生物學研究,他認為人類是個很特殊的生物,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的變化以及人類的活動,實際上從自然歷史的演化規律可以進行解讀。比如說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問題,地質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變化,這些和地球生物的變化有關,研究化石記錄可以揭示這些現象。他說:“現在研究環境問題,不僅要從當前現實情況著手,也要借鑒地球自然歷史變化的規律,這對于我們了解環境變化可能發展的趨向(比如海平面升高、氣候變暖等)具有重要意義。”
楊群代表還很關注國家對科技的投入、對人才隊伍的培養等問題。他認為,在當今科技界和社會中,普遍存在著一種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過于強調科技的應用,強調論文和專利的數量,而不重視真正的科技進展;在國家的科技管理和資源分配方面,也存在急于求成,管理過多。基礎研究領域要想取得更多原創性、開創性的科研成果,必須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耐心。國家一定要重視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整個系統的建設,踏踏實實地培育適合基礎研究和科技研發的學術生態環境,自主創新才可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