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眾議委員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即“中國夢”的實現,有賴于她兩只堅韌的翅膀,一只是“硬實力”,主要指向物質層面,即經濟基礎。一只是精神文明或“軟實力”的上層建筑,即主要指價值觀。
他認為,中文是中華民族的最大傳統,是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財富和精神家園,是民族認同感、向心力、凝聚力的關鍵介質,是我們的國本。另外,中華文明之所以成為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中文功不可沒。所以今年兩會他提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中文修養的提案。
陳眾議對中國文化認同感的缺失,尤其是價值觀的缺失表示擔憂。他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給中國民眾最大的沖擊就是文化認同感及價值觀的扭曲。當今社會在教育理念、價值取向上還有缺陷,這對形成民族的向心力和合力會造成一定影響,改變這種現狀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尤其現在國家提出要反對浪費,向更廣闊的領域發散,包括司法的公正、社會資源配置的公平,他認為要從最簡單的狹義文化入手,作為基點,多角度的來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