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于甘肅會寧的姜安彥1997年畢業于沈陽工業大學。從貧窮的西北來到華東,為了生存,他不懈地拼搏。
2003年6月,姜安彥走進一家外資玻璃鋼制造企業擔任廠長一職,開始涉足玻璃鋼。未曾想到,在這里,他萌生了要自己創業的念頭。在不到一年的磨練中,他了解玻璃鋼,了解技術,了解市場。思考,他學習,調查,他按自己的步驟,穩扎穩打埋頭苦學。
半年后,姜安彥前往蘇州,和同學朋友道出自己的想法和決定—自己創業,就從事工作了不到8個月的玻璃鋼行業。
同學和朋友們極力勸阻:“才做了幾個月的玻璃鋼啊?……”猶豫中的姜安彥“盤點”自己:“技術不是問題,因為這是自己的專業,而且通過前期工作,也了解了一些‘皮毛’;對于管理,從1998年就從基層做到廠長,一步步提升上來,也不是很大的難事;市場問題,也在8個月的工作中建立了一些關系。而最大的困難就在于資金和廠房。”
在同學的幫助下,姜安彥和別人開始合作辦廠 ,不到一年,以失敗告終。第二年,又和別人合作,也是同樣的結局。
他開始不停地總結反省,到底失敗在什么地方?沒有答案,但他冒出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自己再次負債一個人辦廠 。
2006年正月初三,姜安彥返回上海。開始四處借款籌備新公司的成立。在經過3個月的“化緣”之后,公司開業了。
夢想和現實的差距總是很大。
2006年一年,公司的總營業額沒有超過60萬。老客戶擔心公司實力不夠無法做出達到他們要求的產品,新客戶看見作坊式的廠房,連多余的安慰話都沒有就一走了之。一次兩次可以忍耐,可以等待,然而,當這樣的事情發生無數次后,姜安彥幾乎連自己都不再相信了。
在這一年里,他不停地籌劃,不停地努力,也無法償還快到期的貸款和朋友的借款。如何在困難形勢下扭轉企業的前進步伐,成為擺在姜安彥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2007年,憑借自己的坦誠、勤勞和把產品看作生命的態度,姜安彥終于贏得了幾家客戶的信賴,但他知道這不能徹底支撐起一個企業的大旗。
商品的生命力在于創意,企業的生命力在于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產業層次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加快科技創新,增強競爭能力,必須以企業為主體,以企業家思想創新為先導。經過市場的磨練,姜安彥意識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2011年,姜安彥和專家花費一年多的時間,一起發明并成功制造出了“多自由度纖維紗制作玻璃鋼方管纏繞機”。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家公司采用纖維粗紗進行方管纏繞制作技術。
這是一項對玻璃鋼制造技術的大膽革新。用纖維粗砂加工玻璃鋼方管的技術,在機械性能相當的前提下,可以將鋼材方管用玻璃鋼材質方管代替。尤其是大口徑方管制作技術,是這一技術的特有功能。在節約鋼材資源,環境保護方面,都有其獨特的優勢。
這項技術在室內空調通風管道上可代替現有的無機玻璃鋼風管,避免通風管道的脆性,大大提高使用壽命,且相對價格基本持平。在化工、電子、造紙、太陽能、石油等行業,除了提供可靠的化學性能外,同時能保證使用需要的足夠的機械強度,大大降低了設備破損的幾率,在使用可靠性上有了長足的改善。
在建筑行業,纖維纏繞紗方管技術可以實現使用玻璃鋼制造橋梁支撐立柱等主要的承力結構,可以代替鋼材,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對節約金屬資源起到了很好的彌補作用;同時節約了材料、人力,成倍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方管的機械強度、剛度以及使用壽命,從而使玻璃鋼方管可以代替鋼材等同類產品,進軍到建筑業領域。
創業6年過去了,企業相繼通過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制訂了一套完整的從原材料進料檢驗到最終產品檢驗的全程質量保證體系。姜安彥帶領下的上海坪河玻璃鋼制造有限公司,從原來那個度日如年的微型公司,成長為一個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中型企業。姜安彥說,雖然營業額說明不了什么,但卻給了自己的團隊繼續奮斗下去的動力和希望。
2011年,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姜安彥又在江蘇省泰州市注冊成立了專業的環保設備制造公司。公司占地面積20畝,專業設計、制作節能減排,低碳排放的玻璃鋼環保產品。
當前世界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將取代自然資源和資本成為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最重要和最關鍵的要素,而產品創新又是商業經濟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取得了這樣的共識:重視科學技術,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與水平,是市場決勝的關鍵。
科技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姜安彥道出自己的秘訣: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企業永葆生機的源泉。
科技創新,謀求的不是表面的華麗,而是一種實質性社會進步與企業發展。企業只有在創新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企業創新,將成為新世紀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和不竭動力。
姜安彥,一位普通的西北漢子,研發的多自由度纖維紗制作玻璃鋼方管纏繞機,使纖維粗紗纏繞方管技術成為現實,填補了世界在這一技術上的空白,也使他成為了國內外首家擁有此項專利技術的玻璃鋼制造企業掌門人。
經過6年多的創業和努力,重視科技創新的上海坪河玻璃鋼制造有限公司年產值已突破億元大關。在國內同行業中,其公司在玻璃鋼產品、玻璃鋼加工設備的技術創新和技術研發中處于領先主導地位,成為國內同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