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陽市城鄉各建筑工地,你會不時地看到丹陽市建設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這是丹陽市住建局建管處為加強行業管理,提升發展水平,不斷創新思路,主動作為,強化服務,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2012年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年,給丹陽市城鄉建設既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行業管理帶來超乎尋常的嚴峻考驗。為此,丹陽市建管處領導班子帶領全處干部職工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迎難而上,積極進取,認真貫徹有關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指示精神,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著力抓好班子建設和執法隊伍建設,注重完善配套制度,加強行政監督檢查,努力提升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使丹陽市建設市場邁上又好又快新征程。
一、建設市場情況
隨著近年來經濟的發展,丹陽市建筑業發展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到2012年底為止,創建省級文明工地3項、鎮江市級文明工地22項。
截至2012年底,丹陽市現有各類建筑業企業140家,其中國家一級資質9家(其中房屋施工總承包一級2家),二級資質31家(其中房屋施工總承包二級14家),三級以下資質100家(其中房屋施工總承包三級21家)。
二、建設市場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是市場主體行為不規范,各鎮片面追求經濟的發展,造成工程建設和土地指標的相對矛盾,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誠信缺失,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雖然2012年以來在丹陽市委市政府的協調下,丹陽市局啟動了對違章工程的介入服務,但部分不在工業園區的項目鎮政府不予簽字認可,造成違章工程不能辦理介入手續,截止2012年底,建管處共查處違章工程202項,同時,相關執法部門協作不夠暢通,建設工程管理壓力偏重于住建部門。二是部分鄉鎮管理不到位,對違章建設項目進行集鎮規劃放樣,允許違章工程開工建設,很多工程在鄉鎮上報時,已進入了尾階段,致使建管處未能很好地執法處理。三是建筑市場競爭不規范,墊資施工和拖欠工程款現象嚴重,致使“清欠”工作任務還比較艱巨;截至到2012年底,共接待處理好了41起民工工資上訪事件,涉及金額一千多萬元。四是隨著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和建設項目不斷增多,出現施工安全事故的概率隨之增大,保持事故下降態勢的難度隨之加大,安全生產薄弱環節仍然比較突出。五是全市工程量與施工能力過剩之間的矛盾很突出,在同一市場、同一資質、同一平臺、同一專業領域開展同質化競爭進一步加劇。
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一是推行信用體制,加強行業管理。重點對擾亂市場秩序,不落實工程安全措施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曝光、披露,把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清出建筑市場。二是根據市委市政府規定屬地管理的原則,各鄉鎮要加強管理,嚴禁違章工程開工建設。三是希望市委市政府加強國土、規劃等部門的協調工作,共同執法,杜絕違章工程的開工建設。四是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加大處罰力度,嚴肅查處建設各方的違法違規行為,對一些擾亂市場和不合法的建筑企業予以取締,到2012年底共對4臺未經檢測的設備進行了扣押登記保存并進行了相應的行政處罰。五是積極推行農民工工資支付擔保制度,規范企業用工制度、工程款結算制度等。六是采用經濟、行政和法律手段合理分擔風險和有效調控風險,形成有利于工程建設管理的宏觀環境。五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拓展橋梁、隧道等施工領域,實行多元化經營,發揮骨干企業龍頭帶動作用,使外出施工形成合力,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風險共擔、共同發展”。六是招聘年輕專業人員,充實行業管理隊伍。
三、今后建設市場管理的建議
實施重組優化戰略。加快建筑企業重組步伐,優化企業資質結構。培育和引導房屋建筑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以資產為紐帶,合并重組多專業、精專業、實力強的優勢企業集團。培育尖端建筑企業,鼓勵企業拓展經營方向,向上下游產業延伸,發展成為集開發、設計、監理、施工為一體的綜合型建設集團。
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對“走出去”建筑企業的支持力度,對本市建筑企業承攬市外、省外、境外工程的,可考慮按其對外承攬工程完成產值的相應比例免交部分企業所得稅。對“走出去”的建筑企業在資質升級、評優、承攬工程等方面給予扶持。
實施人才戰略。加強建筑業人才隊伍培育,多渠道、多層次、多方式培養和引進人才,造就一批高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大批優秀技術工人。建立健全民工學校,加強對一線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對建筑業的管理方式。對已取消審批事項的過程監管和保留審批事項的優化措施開展全面檢查,鞏固和擴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果。大力推行“告知承諾制”“并聯審批制”,繼續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在建筑企業資格資質年審中,簡化辦事程序,引導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開拓市場和技術創新上。
在建筑企業中普及誠信知識,倡導誠信文化,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的誠信素質和服務質量標準,形成講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行業氛圍和社會環境。
規范外埠企業入丹管理。外地企業入丹要嚴格審查,確保信用佳、實力雄厚的強勢企業進入本市。鼓勵本地企業積極承攬高端工程,逐步拓寬本市建筑業領域。
大力發展和扶持勞務分包企業,推動建筑業組織結構的優化,給予勞務分包企業免稅優惠政策。鼓勵成建制的勞務隊伍、農村建筑隊、個體業戶組建勞務分包企業,支持原勞務帶頭人、召集人申辦勞務分包企業。
推進建筑業信用制度建設,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在建立建筑企業誠信檔案、誠信評價指標體系、誠信評級制度基礎上,把誠信體系建設與建筑業各個環節的管理結合起來,對于嚴重失信的企業和個人,嚴加監管和制約,增加其失信成本,有效發揮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