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軸承作為機械重要基礎件,其產品質量對主機工作性能和結構安全性起著重要作用。浙江省作為軸承產業大省,其標準化水平同時反映在產品質量之中。加強產業的標準化水平是推進產業升級轉型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也是有效應對國際貿易爭端和反傾銷措施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軸承產業;標準化;推進對策;浙江省
中圖分類號:F20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1-0200-03
一、產業發展現狀
軸承是各類機械裝備的重要基礎件,在機械裝備中起著承受力和傳遞運動的作用,被譽為機械裝備的“關節”,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對主機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軸承的可靠性直接關系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航天飛船、飛機、火車、汽車等的安全運行,軸承精度決定了機床主軸的旋轉精度和鋼板的軋制精度等等。正因如此,工業發達的國家都極其重視軸承工業的發展,如美國、日本和德國等,都是世界軸承工業強國。
20世紀80年代前,全國軸承生產企業不足百家,以哈爾濱、瓦房店和洛陽為三大生產基地。20世紀80年代中期,浙江、江蘇的民營和集體軸承企業急劇增加,軸承行業迅猛發展,軸承的生產基地也向江浙一帶轉移[2]。以新昌為例,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新昌軸承行業形成了大規模軸承生產基地和區域性產業塊狀經濟,已成為新昌工業的重要支柱。新昌共有軸承企業1 000多家,其中規模企業100家。據統計,2010年,新昌軸承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7.19億元,同比增長14.95%,銷售收入95.5億元,同比增長18.5%。部分企業已被SKF等世界著名軸承企業認定為合格供應商,產品遠銷美國、瑞士、日本、韓國、法國、意大利等國。
但是,“軸承生產大省”不等于“軸承生產強省”,主要表現在浙江軸承行業尚處于小、散、多狀態,尚未形成團隊效應,從而表現在基礎研究和創新、性能檢測與試驗等多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在產品上表現出品種狹窄,整體質量水平處于中等位置,產品不能進入國際主機配套市場等等[3]。浙江軸承行業在新時期條件下,要完成了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必須在技術、裝備、質量、市場等全方面都得到快速發展,必須依托標準化工作作為相應的支撐。
二、標準化發展現狀
本文將從標準化戰略角度出發,以軸承產業發展現狀為研究導向,以標準話語權為核心,詳細了解軸承產業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的制修訂、發布年份、采標情況以及重點研究浙江省軸承產業標準制修訂情況,并綜合分析軸承產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和企業對標準的實施監督情況,為進一步推動浙江省軸承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標準化戰略依據。
經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軸承產業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共計279項,除了1項國家標準為強制性標準外,其余均為推薦性標準。279項國家級標準涵蓋范圍包括軸承業基礎標準和通用方法標準、各類軸承產品檢測和試驗方法標準,形成了以產品標準為主體、以基礎標準相配套的軸承業標準體系,從數量和覆蓋面上基本滿足了軸承產業的生產和貿易需要。
(一)標準推廣實施情況
1.標齡。標準應適應經濟和技術發展的需求,促進技術傳播和便利貿易發展,標準應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地制修訂完善。截至2011年年底,軸承產業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的發布年代(標齡)分布(如下頁圖1所示)。
從下頁圖1可以看出,2006年至今是軸承業標準制修訂的高峰段,所制修訂的標準數154項,占全部標準數的55.2%。經計算,279項軸承業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的平均標齡6.5年;其中,標齡最長的29年,標齡大于等于十年的標準有70項,占總數的25.1%;標齡小于等于五年的標準有154項,占全部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的55.2%。由此可見,中國軸承業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更新速度還不是很及時,部分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的標齡明顯偏高,所以今后急需加強標準的復審和制修訂工作。
表1 軸承產業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采標情況統計一覽表
2.標準采標情況。由表1可知,279項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中有99項綜合采用國際標準,占總數的35.5%;有79項實際采用國際標準,占總數的28.3%。其中等同采用為52項,占所有采標標準的52.5%;修改采用為27項,占所有采標標準的27.3%;非等效采用為20項,占所有采標標準的20.2%。其中主要采標來源是ISO標準,共有98項,占所有采標標準的99%;其次是JIS標準,共有1項,占所有采標標準的1%。
(二)標準制修訂情況
1.全國各地區制定標準分布。經統計,共有38家單位以第一起草單位的身份參加了軸承業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進一步對第一起草單位的地區分布進行研究,發現河南省第一,其次國家級、浙江、遼寧、黑龍江、江蘇、上海、福建居第二到第八位(見表2)。
表2 軸承產業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第一起草單位及其起草標準數量分布
2.浙江省企業參與制定標準情況。浙江省企業以第一起草單位制修訂的標準共計15項,占全部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的5.4%,其中2009年和2010年有4項,占浙江省歷年來第一起草單位制定數的26.7%。此外,有26家浙江省企業或單位參與了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參與數量達到64項,2009年和2010年制定國家標準24項,占浙江省歷年來制定數的37.5%,歷年來參與數據(見表3、表4)。這一情況說明浙江省的企業對標準及標準化工作的意識正在不斷增強,逐漸開始在自身優勢領域搶占標準話語權。
表3 浙江單位參與標準制修訂歷年情況
表4 浙江單位參與標準制修訂次數前十位
(三)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設情況
1.全國情況。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與已成立軸承產業直接相關的標準化技術組織有兩個TC、1個SC;已批復籌建有8個SC和3個WG;擬籌建有兩個SC。總體而言,中國軸承產業的標準化技術組織不夠完善,雖然各類產品基本上都設立了分技術委員會或工作組,不能滿足行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從已成立軸承產業直接相關的標準化技術組織地區分布來看,除國家級以外,集中分布在河南(1個TC)、浙江(1個SC)。其中全國滾動軸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置在河南,全國滑動軸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置在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從已批復籌建軸承產業直接相關的標準化技術組織地區分布來看,除國家級以外,主要集中分布在遼寧(1個SC和3個WG)、浙江(1個SC)、福建(1個SC)、黑龍江(下轉255頁)(上接201頁)(1個SC)。從擬籌建軸承產業直接相關的標準化技術組織地區分布來看,除國家級以外,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南(1個SC)、上海(1個SC)。
2.浙江省情況。通過前文對中國軸承標準化技術組織現狀的分析發現,我省單位或企業在軸承產業領域已籌建、批復籌建的標準化技術組織的數量分別有1個SC,1個SC。
三、推進對策和建議
通過上文對全國軸承行業的標準化現狀分析可知,浙江省軸承行業內絕大多數企業面臨挑戰,在技術和標準化方面承受內外的雙重壓力。雖然部分企業對標準及標準化工作的意識開始增強,逐漸開始在自身優勢領域搶占標準話語權,但是,浙江省單位或企業在軸承產業領域已籌建、批復籌建的標準化技術組織的數量很少,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尚無承擔軸承也產業秘書處工作的企業很容易失去標準制修訂的主動權,使自身處于不利地位。說明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的相關工作,從而對整個浙江省的軸承產業標準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運用。對此提出以下建議和措施:
1.開展各產業標準化基礎研究工作。積極組織開展軸承產業標準體系構建研究,根據產業發展的優勢、特點和重點,規劃好產業標準化工作的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研究制訂浙江省軸承產業標準體系導向目錄和年度標準制修訂計劃。
2.加強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設。高度重視標準化技術組織的重要作用,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和研究機構積極爭取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的正式成員或觀察員,參與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或分技術委員會相關工作,重點培養一批既懂技術又懂標準化工作的龍頭企業核心人員。
3.積極提升標準制修訂能力。對新昌等軸承產業集群區域加大標準化戰略扶持力度,積極配合科技部門加快研究科學成果,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的轉化和推廣。重點組織標準化研究機構跟蹤國外最新標準動態,加強對標準、合格評定程序等相關國外技術貿易技術措施研究,及時向各有關生產企業通報相關信息,幫助做好相關預防措施,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貿易損失。
4.推動塊狀經濟示范區聯盟標準制定與實施。運用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制定和推廣實施聯盟標準。積極動員軸承行業協會、龍頭骨干企業、檢驗檢測機構等力量,推進標準化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并轉化為聯盟標準予以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郭寶霞.國際標準的戰略競爭與中國滾動軸承行業技術標準化[J].軸承,2005,(5):41-44.
[2] 張燕.江蘇省軸承工業發展戰略分析[J].軸承,2012,(8):59-62.
[3] 黃剛.“十一五”期間中國滑動軸承標準化發展的思考[J].內燃機配件,2008,(1):38-42.
[責任編輯 安世友]
收稿日期:2012-09-28
作者簡介:錢帥(1981-),男,浙江杭州人,工程師,碩士,從事低溫泵閥檢驗、質量、標準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