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莫文蔚已經出道整整20年。這一次,她為這個頗具紀念意義的日子帶來了一張爵士翻唱專輯。
這張名為《Somewhere I Belong》的賣點之一,就是中國古典樂器和現代爵士樂的跨界融合。雖然“跨界”一詞在流行音樂界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在莫文蔚的演唱生涯中,如此“跨界”還是頭一回。
開場曲目《Love For Sale》的前奏即令人驚艷,古箏和長笛的鋪墊配以莫文蔚標志性的嗓音,完美地詮釋了“莫式”風格。這也說明了,雖然形式是西方的,唱法是西方的,但因為有了莫文蔚和其中的中國元素,《Somewhere I Belong》將注定是一張充滿東方神韻的爵士專輯。
翻唱其實是一件很考驗歌手演唱功力的事情,尤其是對那些原始風格和翻唱風格大相徑庭的作品更是如此。翻唱者既要把握原曲的精髓,又要在此之上加上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繹,這對歌手的演唱技巧和編曲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唱好了是實力的體現,唱不好就是糟蹋經典、砸招牌。
所幸的是莫文蔚并沒有讓這張二十年磨一劍的專輯變成一張口水歌大雜燴。瀏覽一遍專輯的曲目就可以知道莫文蔚及制作團隊在曲目的選擇上是頗下了一番工夫的。曲目中既有《Love For Sale》、《I Can’t Give You Anything But Love》、《The Man I Love》、《My Funny Valentine》這樣的早期爵士樂經典時期的著名作品,又有如《My Guitar Gently Weeps 》、《 Moon Over Bourbon Street 》、《Sour Time》等當代著名歌手、樂隊的歌曲。除了幾首本身的爵士歌曲之外,其風格也是異常豐富,橫跨了古典、搖滾和流行等多重領域。這些令人有些眼花繚亂的風格也再一次證明了莫文蔚在流行之外的音樂口味。
人聲也是樂器,這句話用在莫文蔚身上是非常貼切的。性感醇厚的嗓音是莫文蔚的優勢,雖然唱起爵士來和黑人女歌手相比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但用來駕馭她選擇的這些曲目倒顯得得心應手。像《My Funny Valentine》,冷爵士的經典曲目,Chet Baker的版本暫且不說,小野麗莎曾經的翻唱表現也相當不俗。這一次,沒有了經典的小號,只剩下鋼琴的鋪墊。比起原作的陰郁,莫文蔚讓這首曲目原版的陰郁氣質一掃而空,更多出幾分明亮的色彩來。
而翻唱The Beatles的《My Guitar Gently Weeps 》和Portishead的《Sour Time》更是讓人眼前一亮。這兩首歌原本就是各自樂團的代表作品,在樂迷的眼中也是頗具代表性的作品。前者是The Beatles的經典之一,后者則是Trip-Hop的教科書。從實際的演唱來看,莫文蔚并沒有受到原曲風格的太多影響,《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開場18秒后的一聲古箏彈撥,立即向眾人宣告了這個版本和The Beatles究竟有多大不同。如果說這一首是顛覆,那么在《Sour Time》中,她則是將Trip-Hop人聲縹緲、節奏輕緩的風格更進一步。從純演唱的角度,在這首歌中莫文蔚所表現出的低沉風格甚至比原作更勝一籌。作為專輯中為數不多的中文歌,《夜上海》的出現有點“重望所歸”的意思。作為國語爵士最令人耳熟能詳的作品,不同版本的《夜上海》不知聽過多少了,但莫文蔚的一句“心靈兒隨著轉動的車輪”,依然有不同感覺。尤其一個“轉”字,猶如咬到了醇香的白巧克力,給人百轉千回之后又是一番新天地的感覺。
對于跨界音樂,這方面的業界大姐Sarah Brightman早就有言:“跨界音樂其實是出于商業目的而被制造出來的叫法。”雖然此說過于絕對,但不得不說,音樂市場決定了音樂需求,而音樂需求又直接影響著唱片公司的企劃和藝人們的創作方向。在實體唱片業越來越不景氣的今天,能把重點放在音樂本身的唱片公司和藝人并不多,而像莫文蔚這樣依然具有巨大市場號召力的明星來說,她還有資格和能力把自己的音樂想法付諸行動,公司也能夠從她的行動中獲得“商業目的”,這對整個產業來說并不是壞事。
這張專輯,你可以說它討巧,對市場需求投其所好,但你不可否認,這仍然是一張從制作、演唱等方面都頗具水平的專輯。雖說不上完美,但也算誠意之作。畢竟大勢如此,非一個莫文蔚可以改變得了。
讓我們音樂回到音樂本身, 如同品嘗一杯甘醇濃烈的美酒一般好好地品“蔚”一番吧。